赵匡胤之死和“金匮要略”的真相是什么?
金匮之盟最早出现在公元981年农历九月。前幕僚柴禹锡突然检举秦王殷和,罪名是“骄横跋扈,必有窃毛之谋”(《宋史》)。赵廷美是太宗赵匡胤和太宗赵光义的弟弟。要判断赵廷美是否有不忠之心,就不得不提一个关键人物,那就是赵普。
赵普出生于一个官员家庭。帮助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后,任枢密院学士、枢密使,连任宰相十年。赵普胸怀大志,高瞻远瞩,在任何时候都与赵匡胤配合得天衣无缝。赵匡胤也信任帮助他登上王位的谋士。
后唐李煜灭国后,为了让赵普在皇帝面前说点好话,送了他五万两银子。赵普不敢接受李煜的贿赂,直接交给了赵匡胤。赵匡胤把它还给赵普,并告诉赵普不要忘记写信感谢李煜。过了一段时间,当李煜来到赵匡胤面前时,赵匡胤非常高兴,于是他奖励了李煜一些金子。这些金子的数目不少于五万两千。李煜意识到皇帝知道了他送给赵普的钱。
赵匡胤有一次去赵普家,看见十个瓶子躺在角落里。赵普说,这是吴越国王钱俶送给他的海鲜。打开一看,全是金子,吓得赵普赶紧跪下请罪。赵匡胤笑道:“拿去吧,他估计天下的事都是你拟定的!”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此时的赵匡胤还是相当信任赵普的。然而,随着赵普的权力越来越大,赵匡胤开始害怕他。赵普接受了吴越国王钱俶的黄金后,开始在北京建造自己的府邸。这没什么大不了的,皇帝也不会问。当时政府禁止私售陕西、甘肃的木材,赵普就派政府里的小吏去收购,然后运到北京。小吏趁机偷柴,打着赵普的旗号在北京卖。赵匡胤知道后,非常生气,想把赵普赶出北京。
而就在这个时候,赵普和唐结成了儿女亲家。李冲掌握着兵权,而赵普掌握着相对的权力。如果他们两人联合起来,他们将控制国家的军事和政治权力,这是赵匡胤肯定不能容忍的。虽然赵匡胤在这件事上没有惩罚赵普,但他只是找了一个理由来贬李冲。
赵匡胤对赵普的态度让身为翰林的卢多逊看出了端倪,于是一次次状告赵普,不是说赵普贪污,就是说赵普纵容手下胡作非为。于是赵匡胤下了坡,把赵普赶出了京城,挂了丞相的头衔,调他到了河阳三城节度使那里。
当柴禹锡等人报告秦王赵廷美骄横跋扈,图谋不轨时,赵光义召见了回京做闲官的赵普进行询问。在官场混了一辈子的赵普知道,自己的升迁机会到了。他告诉赵光义,他愿意为皇帝找出真相,并随意编造“金匮联盟”,为赵光义登基的合法性提供证据。
据李导长编《资治通鉴》记载,剑龙二年(公元961年)二月,杜太后自知命不久矣,遂召赵匡胤、赵普等人入宫受命。王太后问赵匡胤:“你知道你是怎么得到这个世界的吗?”赵匡胤哽咽道:“这都是祖考和太后玉清的事!”杜太后道:“不!那是因为柴家让一个孩子做了国君,大臣们不服。如果未来一周有更老的君主,怎么可能有机会?你和广益是我生的。一百年后,它们应该会传给你的弟弟。这是国家之福。”赵匡胤痛哭流涕,说:“我怎敢不听你的指示!”他转向赵普说:“把我们说的写下来!”于是,赵普在杜太后的病榻前写了一份宣誓书,并在文末签上:“尚书”。赵匡胤亲自把它放在金銮殿,交给一位可靠的宫人保管。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金匮联盟”。
听完赵普的话,赵光义找到了皇宫里的金匮要略。当他打开它时,他发现了一份宣誓书。他喜出望外,对没有重用赵普表示诚挚的歉意。结果赵普受到重用,被提拔为司徒、侍中,是北宋初期的最高宰相,后被封为梁国公。
“金匮联盟”的出现使赵光义的继位变得合情合理,人们原先对他能否继位的疑虑一扫而空。长期以来,没有人怀疑它的真实性,它被记录在《宋史》、司马光的《泗水故事》和李涛的长篇本《资治通鉴》中。特别是明代的一些历史评论家接受了这种说法。
关于“金匮要略”的质疑源于一位僧人对赵匡胤之死的描述。他在《续湘山野志》中记载,赵匡胤和赵光义年轻时遇到一位道士。道士神通广大,准确地预言了陈桥叛变和赵匡胤称帝的日期。赵匡胤当了皇帝后,许多人试图找到这个道士,但他们找不到他。赵匡胤五十岁时,道士又出现了。赵匡胤见到老朋友时非常高兴,问他的寿命有多长。
道士说:“今年10月20日晚上,如果天气好,陛下还能再活12年;如果没有,请准备葬礼!这一天,赵匡胤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登上太清阁,仰望天空。天气晴朗,群星闪耀。他感到非常高兴。没想到,天突然变了,大雪夹着冰雹从天而降。于是他召来晋王赵光义,赶走了宫女太监。他们两个在宫殿里喝酒。站在外面的人透过窗户看到赵光义是个酒鬼,于是都退了出去。半夜,这两个人走到外面,雪已经积了好几英尺。赵匡胤用斧子清除了积雪,喊道:“好好干,好好干。"
然后,赵匡胤回到卧室睡觉,鼾声如雷。到第五更的时候,发现皇帝“如玉如浴”,但已经死了。身在宫中的赵光义,为了宋太宗的缘故,立即接受了哥哥的遗愿,在哥哥的灵柩前即位。
因此,一些专家认为“蜡烛和斧头的声音”只是赵光义篡位的借口。如果赵匡胤真的觉得时间不多了,需要安排葬礼,不可能单独给赵光义打电话。至于卫士们在户外饮酒时几次看到赵光义的租界,赵匡胤和于夫一起刺雪,这是赵光义和赵匡胤你死我活斗争的真实写照。赵匡胤万万没有想到,一向温和善良的二哥,会如此渴望坐上至高无上的宝座,杀了他。
还有一个事实是,当赵匡胤去世时,他的两个儿子都是成年人和健康的,他们是王位的合法继承人。他为什么要破坏“父亲去世,儿子继位”的继承制度,传给弟弟而不是小儿子?更奇怪的是,赵光义继位后,想通过自己的政绩证明自己皇位的合法性,雄心勃勃地发动了著名的高梁河之战,以收复被“二帝”石敬瑭割让给辽的十六州。在高梁河一战中,赵光义大败而死。赵光义逃回后,听说在他与军队失去联系期间,有人想让赵匡胤的长子赵德昭做皇帝。赵光义没有调查此事,就指责赵德昭,最终导致赵德昭被迫自杀。赵德昭自杀两年后,的次子赵方得也神秘死亡,死因仍指向赵光义。
正是在这种不利的形势下,赵光义找到了情绪低落的赵普,编造了“金匮要略”的谎言。
无论赵光义是否通过合法途径获得王位,无论赵匡胤是死于疾病和愤怒还是死于他的兄弟之手,没有人知道细节。但非常清楚的是,赵匡胤之死确实对北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拉开了宋朝屡战屡败对外的历史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