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听的起源?
一、CD随身听的原始时期(1984——80年代末)
刚才我们说了,世界上第一台CD随身听是索尼在1984年制造的。从这个时候到90年代初,CD随身听基本处于原始社会,只有索尼和飞利浦有CD随身听(因为CD格式是荷兰飞利浦和日本索尼共同开发的)。
在这个时期,CD随身听就是一块砖!黑色方方正正的机身现在看起来好巨大。而且这一时期推出的CD随身听的特点是功率输出大。当然,这个时期的CD随身听驱动那些高阻抗的耳机是毫不费力的。但是,它的可移植性极差。当时最薄的机器索尼D-150也是20.8mm(2 cm,可以想象是什么概念)!
搜狐首页> & gtIT频道_搜狐网站> & gt数字世界_搜狐IT > & gt数字生活> & gt数字随身听-数字生活-搜狐IT > & gt数码随身听购物指南
CD随身听的发展历史及选购指南
IT.SOHU.COM 2004-07-08 15:32转自:IT168。
页面功能我想说两句:我想“拉”错推荐字体:大中小打印关
更多精彩内容在数码生活专栏,数码相机、数码随身听、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产品价格查询IT社区。
二、CD随身听的黄金时代(80年代末-90年代中期)
为了加速CD随身听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索尼加快了CD随身听的技术研发。为了让它更便携,索尼开发了ESP(电子防震保护)防震技术(松下采用了ANTI SHOCK记忆防震技术),保证了它在携带的时候也能播放,而此时的CD随身听也开始使用口香糖电池,让CD随身听越来越薄;为了在便携条件下获得最佳音质,索尼使用1Bit DAC对随身听进行解码,并开始将DSP声音技术应用到CD随身听上。
本期推出的CD随身听在音质上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准!索尼的第一代机皇D-350、D-555、D-303、D-777都诞生于此时。1Bit解码的D-303音质可以和D-555媲美!第一次用口香糖电池的D-777,现在依然是索尼的音质之王,10秒ESP防震在当时已经是顶尖了。
应该说这个时期是索尼的CD随身听圈地时代。虽然它的价格高,但凭借精湛的做工和出色的音质,它仍然具有竞争力。
松下和爱华也凭借其低廉的价格和良好的功能在CD随身听市场上分了一杯羹。这里不得不提爱华。在此期间,爱华不仅达到了CD随身听的巅峰,还拥有了大量的磁带机、MD随身听等用户,甚至威胁到了索尼!
三、CD随身听成熟期(90年代末-21世纪初)
这个时期是离我们最近的,这个时期的产品在市场上还是经常见到的,所以我们会用比较大的篇幅来阐述。
因为CD随身听的音质在前一段时间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索尼和松下不得不在其他方面进行改进。CD随身听在这个成熟期,最明显的就是机身越来越薄,播放时间越来越长。而且目前的主流技术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比如索尼的G-shock /2段G-shock技术,松下的防跳系统shock技术。还有CD-text技术(用来显示歌曲/歌手的名字)。
比如索尼的EJ1000,EJ2000,松下的CT780,CT790,这时候都是超薄CD随身听,尤其是EJ2000,13.4mm的厚度,让它成为了超薄之王。至于CD随身听的播放时间,这个时期CD机的播放时间都达到了100小时左右,比如松下的CT790,EJ1000达到了115小时的连续播放。
在这期间,防震技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索尼用的是G防震技术而不是ESP防震技术,松下用的是防跳防震技术而不是防震技术。
从这个时期开始,CD随身听的机身逐渐发生了变化,略显方正的设计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圆形的机身。而且,主机上的液晶屏开始慢慢消失。此后,CD随身听主机上基本没有液晶屏,相关功能转移到遥控器上。与此同时,主机上的按钮数量也在减少。除了几个主要按钮,所有操作都可以通过遥控完成。
四、CD随身听的网络时期(21世纪初至今)
我们这里说的网络时期,是指CD随身听开始与电脑连接,并依靠飞速发展的互联网上强大的MP3歌曲资源的时期。这个时期的CD随身听最大的特点就是开始增加对MP3音频格式的支持。这个时候CD随身听更适合叫MP3-CD随身听。
事实上,在CD随身听的成熟阶段,也就是21世纪初,大约2001,MP3播放器的快速增长吞噬了CD随身听的市场份额,迫使CD随身听增加了对MP3音频格式的支持。当然,MP3-CD随身听的技术早在MP3播放器之前就出现了,但日本厂商并没有太重视,因为没有威胁。况且当时的录音机贵得离谱,MP3-CD随身听的发展受到限制,无法发展。
只是在MP3播放器不断攻城略地的时候,CD随身听想到了MP3-CD技术,恰逢CD刻录机的迅速衰落和普及,为MP3-CD随身听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而互联网上大量的MP3歌曲资源使之成为可能。
早期的MP3-CD随身听主要是索尼的ne 510/ne 610/ne 710,松下的MP70/MP80等机型,但并没有什么出彩之处,市场反应平平。
这两年出现了MP3-CD随身听的高峰,尤其是去年松下的CT800,让松下出名了!这款厚度仅为13.9mm的MP3-CD随身听采用两块口香糖电池供电,可以连续播放115小时,而低廉的价格使其性价比非常高。这个时候索尼推出的MP3-CD随身听机身比较厚,NE1和NE9是这个时候的主力机,但是最薄的NE1厚度为15.8mm,比松下厚很多。
随后,松下的MP3-CD遍地开花,面向低端的CT500/CT600和面向高端的CT700/CT800成功掌握了众多用户。今年,松下最新的CT710/CT810也上市了。CT810的200小时播出时间也让市场的目光从CT800转向了它。
这时候,索尼终于忍不住了,一口气推出了NE800/NE900/NE10三款MP3-CD随身听,来拯救被来自南韩的松下和iRiver抢占的市场。
动词 (verb的缩写)韩国CD随身听的崛起(21世纪初至今)
长期以来,或者说十几年来,CD随身听市场一直被日本厂商牢牢控制,日本厂商也掌握了随身听的核心技术,垄断了CD随身听市场。
然而,随着MP3播放器的出现,这种情况开始被打破。在中国以MP3闻名的IRiver带着超薄超强的MP3-CD随身听来到国内市场。IMP-400/iMP500/iMP550是其主力机型,其中iMP500凭借13.7mm的超薄机身,当之无愧是最薄的MP3-CD随身听,功能也是所有MP3-CD随身听中最强大的。
目前韩国的CD随身听主要是iRiver的,就以它为例吧。相比日系CD随身听,韩系随身听有两大独特功能:FM收音功能、固件升级功能、支持多国语言(多达39个国家)。这些功能还是挺实用的。毕竟在使用日本CD随身听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都不支持中文,这是很多朋友无法接受的。在功能上,韩国的机器优势明显。
不过来自韩国的机器也有很多缺点,在防震技术上不如日本的CD随身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