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榆在古代文学中的象征意义
桑榆在古代文学中的象征意义:桑榆的代词意思是暮年或“老年”,另一个意思是隐居乡间。
详细说明
桑榆,原指桑树、榆树,引自《太平玉兰》第三卷《淮南子》:“日头挂西,景在树尾,谓之桑榆。”所以后来这个词因为文学形象,世世代代都指“暮年”或“老年”。有的诗还比喻最后一个阶段的事情,如《后汉书·冯异传》:“虽初挂翼回溪,终能争池,可谓一隅失桑葚。”
来源
1,西汉刘向《九叹冤仇》:“孤女高歌,鸣鸽栖桑榆。”
2.曹曹伟之《赠白马于王彪》:“于桑榆,影响不可追。”
3.《晋书·夏侯湛传》:“天鹅一举飞,过四海之区,出青云,君不陵于桑榆。”
4.《舒威伊势传》:“或者有人称之为自夸:‘听说有大才者,必居你官位。‘为什么儿子一个人在桑榆?’"
5.唐·刘知几《石头记》:“夫在天,群星卧荣;桑榆在傍晚,陈翔却发呆。”
6.《后汉书·冯异传》:“虽初挂翼回溪,终能争池。可以说是丢了东隅,收了桑葚。”
7.唐·刘禹锡《酬乐天见旧》:“莫道桑榆晚,犹满夏。”
8.唐汉于诗《去阙至江州寄李博士从鄂曰》:“桑榆尚可,愿寄词相思。”
9.唐·白居易《百韵东南寄通州元九奉李益于禹州》:“欲近桑榆年。”
10,唐居易《为刘尚书梦而哭》:“穷春葬宝玉,美景挂桑榆。”
11,唐居易《伊老(庄子云:让我生,伊老,让我死)》:“桑榆坐黄昏,钟必漏。”
12、唐光熙《田家八杂诗》(下):“园中满葵花,宅旁树桑榆。”
13、唐光熙《秋日昆明赤斯谷锣鼓行》:“桑榆惨无色,立于黄昏。”
14、唐汉余《去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医生》:“桑榆尚可,愿寄词相思。”
15,唐昌鉴《太公悼夜》:“晚霞笼罩桑榆,有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