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
知识结构:
1.夏:公权力出现了,但氏族公社的特征还保留着。
2.商业:政治体系是一个内外服务体系,带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3.西周:分封制的定义;
目的:巩固周的统治(奴隶主统治)。
主题:同姓血亲
宗法制的目的是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核心:长子继承制
内容:建立大小门派体系
功能:有助于团结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巩固王权。
工具:仪式和音乐系统
第二课中央集权的建立
知识结构:
1.一致
(1) A .春秋争霸b .战国改革:秦国商鞅变法。
(2)统一:时间:前221年;性格:胜政府。
2.建立中央集权
(1)确立:a .“皇帝制度”:皇权至上,皇位继承制度。
三官九臣制:三官是宰相、御史和邱(中央政府)。
C.县系统(本地)
(2)强化皇权的措施:建立选官评官制度;制定苛刻严格的法律。
(3)影响:打破分封制,奠定统一王朝的制度基础。
第三课集权与分权的斗争
知识结构:
1.汉初郡国并行,导致七国之乱。
2.汉武帝的中央集权措施:建立新朝,设置刺史,颁布恩宠令。
3.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唐中后期,地方势力加强,藩镇割据出现;唐朝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分裂时期,这是藩镇割据的延续和发展。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大发展;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五代十国分裂的结束奠定了基础。
4.宋加强中央集权。
(1)措施①招募精锐部队:“三官”、枢密院、原理;
(2)削去实权:设总判官,任命文官为县令;
③赚钱谷:大部分财富被输送到首都;
(2)影响:改变藩镇割据局面,加强中央集权;
坏处:会造成“积贫积弱”的后患。
第四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强化
知识结构:
1.三省六部制的建立与演变
(1)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2)宋朝划分宰相权力:设行省(丞相府),枢密院管军政,“会计”管财政。
(3)元:一省制(中央),一省制(地方)。
2.宰相制度的废除:杀了胡,废了宰相;明成祖成立内阁。
3.清代军事部门
(1)清初:内阁大臣王会议。
(2)雍正设立军部。
A.特点:军机大臣等级不高,皇帝召见,跪下记笔记。
B.影响:清朝行政效率提高,专制皇权高度发展。
1.君主专制的特点:君主对整个国家机器拥有完全的占有和控制,其管辖范围内的任何人都绝对服从和顺从于君主。
2.中国封建制度发展的内在逻辑:一方面,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另一方面,各种权力结构和权力关系逐渐集中在皇帝权力的轴心上。二者的关系: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相辅相成,中央集权是君主专制的前提和基础,君主专制是中央集权的必然产物。其目的是从政治制度上保证中央政府的权威和君主个人的绝对权威。
3.集权的过程大致体现在:
(1)财政上,“打了个洞”,归中央。
(2)剥夺地方人事权,官员自封。
(3)司法上,法律由皇帝颁布,法律掌握在国家手中。
(4)军事上,“强干弱支”,中央宏观部署国军,皇帝独揽军权。
(5)在意识形态领域,推行“非黑即白”的文化绝对主义。
4.君主专制的强化表现为相对权力的弱化,国王建立有效的权力转移和分权机制。
秦汉:三公制度
隋唐:三省制将相对权力一分为三,体现了皇权的加强。
宋朝:削弱宰相实权(三省总督无实权)
明朝:明太祖废书省,丞相不设;明成祖建立了内阁。
军部建立于清朝。
5.秦至清的中央与地方机构
历代中央机构的特点:中央机构与地方机构
秦继承并创造了“三公九郡”的县制
汉汉承秦制,中朝与外国(三公九臣)郡国并行。
隋唐是承前启后,三省六省三州三县都有创新。
宋朝进一步加强了贰负、三司路三级州县。
袁新开发了一省二院一省的省制。
明朝强化废丞相,设内阁、省会、郡。
清朝达到鼎盛,设军部省会县。
6.评价专制主义集权。
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使整个国家处于皇帝的统一领导之下,皇帝拥有绝对权威和至高无上的权力。正如美国费正清教授所指出的:在这样一个独裁社会里,皇帝集教会和国家的职能于一身。他是军事和精神领袖,是行为楷模,是正义大师。他的全能概括了国家的所有主要职能,包括国家对全人类的尊重。他是“天下人之一”,是社会政治殿堂前的一面帅气的旗帜。
(1)正面效果
它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负面影响
人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是残酷的;导致思想禁锢和文化绝对主义,抑制了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为了争夺皇权,父子、兄弟、大臣、大臣不惜代价;宦官的专制权力和外戚对政治的干预是君主专制的伴生物;明清资本主义出现后,也抑制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延缓了封建制度的瓦解。当时许多西方国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治制度,有力地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从此,中国社会发展的步伐远远落后于西方,从而为日后被动挨打埋下了伏笔。
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学习本单元,要把握两条线索:一是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演变;二是罗马法的制定和演变。注意三个重要知识点:一、爱琴海文明和古希腊城邦制度;第二,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三是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和法律。
第三,要形成一种观念,西方政治文明的源头在于古希腊罗马。无论是古希腊的民主制度,还是古罗马的* * *制度和元首制度,他们所创造的法律制度和哲学家的政治智慧,都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
第五课爱琴海文明和古希腊城邦制度
知识结构:
(A)爱琴海文明
1.克里特文明:宫殿建筑,象形文字
2.迈锡尼文明:皇宫,卫城,皇家陵墓,线形文字B,好战和好战。
(2)黑暗时代:300年
(3)城邦时代
1.城邦的定义:从8世纪到6世纪,是一种国家形态。
2.城邦殖民化
原因:多山多岛,人多地少;航海业发达
影响:促进发展,开阔视野,为创造我们自己独特的文明奠定基础。
城邦的特点:小国寡民,各州长期自治。
政治类型:贵族,民主(最受欢迎)
第6课雅典城邦的民主
知识结构:
1.发展历程
君主制:终身制,世袭制
贵族制:集体领导的终身制和选举制。
民主:前594年梭伦的改革使雅典政治走上了民主的轨道;克里斯蒂尼的改革成立了。
2.特点:人民主权和轮流执政(通过建立公民大会、500人议会和人民法院等机构来体现其特点)
3.评价:开创了一系列民主运行的方式,有利于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只是男性公民的民主,外来移民、奴隶、他国公民、妇女不享有民主权利,阻碍了这些成员的自我发展能力。它既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也是社会不可估量的暴力机器。
第7课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和法律
知识结构:
一.政治发展
1.***和系统
(1)贵族和谐体系:由执政官、元老院、市民议会三层组成。
(2)设立护民官:监督政府,维护平民利益。
2.帝国主义
(1)元制: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国。
(2)君主制:3世纪的戴克里先。
第二,法律制度
1.十二铜表法
背景:民国时期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
内容: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维护贵族的利益。
评价: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还是平民的胜利;贵族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解释习惯法了;这是罗马的基本法律。
2.查士丁尼民法大会
构成: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律概论、查士丁尼理论汇编、查士丁尼新作,其中以查士丁尼法典影响最大。
罗马法评价: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以《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终结的罗马法,是世界历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的古代法律。
第三单元现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权的建立
在研究这一单元时,要把握一条线索:从开辟新航路到工业革命,从英国到德国,经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建立了以建立议会为标志的资产阶级政治统治。把握四个关键点:一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二是1787美国宪法的诞生和联邦政府的建立;第三,法国* * *和平制度的建立;第四,德国统一的完成和资产阶级统治的建立和发展。明白了重要的一点:英法美德虽然民主政治发展程度不同,但在形式上都建立了以议会为核心的代议制,议会的权力是不断发展的。
第8课渐进式制度创新(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和发展)
知识结构:
第一,建立君主立宪制
1.大宪章:它为王权设定了界限。
2.《权利法案》
背景:1688《光荣革命》
内容:确立了议会的主权,国王的权力明显受到议会的限制。
影响: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从人治到法治)
第二,责任内阁制度的形成
1.1721年,罗伯特?沃尔波成为第一任总理。
所有内阁成员集体负责政府事务。
3.两党制逐渐形成,首相和内阁从多数党中选举产生。
三、民主化趋势:1832议会改革法,扩大选举范围,保证资产阶级民主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9课北美大陆的新系统(美国的新系统)
知识结构:
一.联邦宪法的制定
背景:松散的州际联盟的弊端暴露无遗。
制定:1787费城制宪会议制定了1787宪法。
原则:集权的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
发展:最初的10宪法修正案是在1789年制定的。
第二,巩固联邦制
1年联邦宪法颁布后。1787,美国建立了一个资产阶级总统的联邦国家,但是国家所有制的观念还是很活跃。
2.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宪法修正案进一步肯定了联邦法律的至高无上和国家的统一,巩固了联邦的统一。
第三,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
1.两党制已成为美国三权分立和制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2.美国两党的历史传统和基本群众完全不同;
3.两党操纵美国生活的政治选举。
* * *和谐的艰难历程
知识结构:
一、中华民国的成立
1.法国大革命
①1789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
②1791年9月,制宪会议颁布1791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国家。
2.第一共和国成立:1792。9月,国民议会宣布法国为共和国。
第二,政权的曲折发展
1.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2.1848,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
3.1852,路易?波拿巴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帝国。
第三,* * *和政权的最终建立:
1875 65438+10月,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法国为共和国,标志着法国* * *和政治制度的最终确立。
民族团结之路(德国统一之路)
知识结构:
一、德意志国家的统一:
1.统一背景: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德国各地的经济融为一体。
2.统一之道:王朝战争
3.统一的象征:1871年德意志帝国的建立。
4.统一的意义:结束割据,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使德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第二,德意志帝国的统治
1.《德意志帝国宪法》正式颁布,带有浓厚的专制色彩。
2.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具有强烈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三、“没有* * *和社会主义* *和国家”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意志帝国灭亡了。
2.1919年8月,魏玛* * *共和国成立(没有* * *和平主义者共和国)。
20世纪30年代,德国建立法西斯独裁政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崛起
学习这一单元,要把握两条基本线索:从鸦片战争开始。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一步步加深,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各界力量进行了一系列斗争,中华民族奋起反抗。五个重点: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中日甲午战争与八国联军对中国的侵略:辛亥革命;五四爱国运动。理解两个观点: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民坚定不移,不屈不挠,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鸦片战争
知识结构:
一、鸦片战争
1.原因:1840年6月,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借口在虎门销毁鸦片发动战争。
2.课程:1842,中国战败,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3.影响: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不完整;中国被迫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产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战争,扩大在中国的利益,中国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第三,清政府的变化
1.权力结构:设置总理衙门、税务总局和文同博物馆。
2.思想:官员有向洋人学习的新思潮林则徐、魏源;易信、张之洞等人为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而发起的洋务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知识结构:
第一,体育运动的兴起
1.背景:人祸(外国侵略者和清政府给人民造成巨大痛苦)和天灾(自然灾害)。
2.准备:洪秀全创立了敬神教会。
3.开始:1851年金田起义。
二、太平天国的鼎盛时期
鼎盛时期的事件:
1.定都天津(正式建立政权,对抗清政府)
2.北伐西征(军事鼎盛时期)
3.“天朝天目制”
目标:建立四社社会。
评价:进步(表达了农民的理想追求——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局限性(没有真正实现,因为没有稳定的环境,
最重要的是绝对平均主义,违背历史发展规律,是天方夜谭,根本无法实行。
第三,天国的衰落
1.天京之乱(从繁荣到衰落)
2.重建领导核心
3.天京失陷(1864,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4.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是一场反清(封建)反侵(忽视)的农民革命战争。
(1)席卷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的儒家正统,动摇了清朝的政治基础;⑵表达了农民的理想追求,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发展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宰相新篇》;(3)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势力。
从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入侵中国
知识结构:
一、中日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深化
1.战争爆发的原因
2.爆发和进程
3.影响
4.民族危机的加深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各行各业都以自己的方式开展爱国救国运动,包括清政府的军事改革,爱国知识分子的维新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的辛亥革命,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
二、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对中国的侵略
1.义和团运动(兴起原因: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民族危机严重。影响:)
2.八国联军侵华(时间、目的和影响)
辛亥革命
知识结构:
第一,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1.崛起的背景
2.钟惺协会和同盟会的成立。
3.革命者和立宪派之间的辩论
4.发动武装起义
二、武昌起义及其对全国的影响
1.武昌首义与湖北军政府的建立
2.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第三,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
1.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临时宪法的颁布
2.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
3.海革命的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
知识结构:
一、运动爆发的原因(国际国内)和导火索。
二、过程(两个阶段,主要运动中心在前期和后期阶段)
三。意义(五四精神)
第五单元
把握一条基本线索: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无论是巴黎公社、俄国十月革命还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都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反过来处于实践过程之中。它肯定、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突出四个重点:一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基本理论和意义;二是巴黎公社成立的特殊历史条件、政权性质、失败原因和教训;第三,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和重大历史意义;第四,钟* * *成立的历史条件、内容和意义;革命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及其意义;土地革命。明白重要的一点:马克思主义不仅指导各国的革命实践,而且通过各国的实践来确认、丰富和发展自己。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知识结构: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二、出生的标志:* *生产方宣言的发表。
1.* * *生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它成为国际工人阶级斗争的锐利思想武器,推动了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
三。巴黎公社
1.公社成立的背景
2.公社政权的性质
第20课俄罗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知识结构:
一、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第二,革命的序幕
1.二月革命(结果,性质)
2.四月大纲
第三,十月革命的过程
1.去
2.结果
第四,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