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50年代的史实解释同仁堂享誉海内外的原因——百度

北京同仁堂是中医药行业知名的老字号品牌,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在3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代同仁堂人秉承“加工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传统老话,确立了“无人不知补何事”的自律意识,确保了同仁堂这块金字招牌的长寿。自雍正元年(1721)起,同仁堂正式专用于清朝皇家大药房。历经八帝,历时188年,铸就了同仁堂人在制药过程中一丝不苟的精神。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材精良、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国内外。同仁堂品牌享誉海内外,优势独特。同仁堂商标已参加《马德里公约》国家和《巴黎公约》国家注册,受国际组织保护。同时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办理了注册手续,在台湾省注册了第一个大陆商标。同仁堂的著名商标和优秀品牌成为同仁堂集团不断发展的独特优势。公司经营范围:中成药制剂、化妆品的制造、加工,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药用动植物的养殖、种植;管理中成药、西药制剂、生化药品;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国家限制或禁止的除外。公司是一家生产、加工、销售中成药的专业公司,年产量约265,438+0剂型,400多种。主要产品有牛黄清心丸、安宫牛黄丸、大活络丸、国宫酒等中成药。90年代初,同仁堂集团借款数亿元,欠银行利息数千万元,资产负债率超过70%,生产经营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这种情况下,如何扭亏为盈?如何让百年品牌继续生存发展?梅群介绍,1997年,经同仁堂领导批准,抓住股改上市的历史机遇,通过剥离部分优质资产,融资3.54亿元,成立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体制机制创新,从根本上摆脱困境。2000年,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进一步加大资本运作力度,成立了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同年6月成为国内首家利用同一笔国有资产进行二次融资并在海外上市的公司。对于同仁堂来说,大部分优秀资产上市后进入了上市公司,不良资产留在了矩阵里,给矩阵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同仁堂集团公司在确保上市公司良性循环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改革措施,将集团公司所属部分企业委托给两家上市公司进行管理,利用上市公司管理机制对集团公司所属企业进行改造,12家集团公司先后进入两家上市公司。委托管理的成功,不仅为母亲摆脱困境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还盘活了约5亿元的存量资产。过去企业的负担,通过机制的转换,成为企业发展的新资源和新动力。与此同时,同仁堂加大了内部重组力度。同仁堂集团所有企业均改制为股份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并全部通过公司制改制实现盈利。体制机制改革的成功,为同仁堂的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