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学者提到常州的作品。
杜,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是大诗人李白的挚友。他提倡“先道德,后文学”,反对当时文坛上的浮风,与小、李华等形成了一批文人社团,留下了散文集、毗陵集。他在常州任职三年,成绩突出。晚年不离常州,死于武进南宅阴山。其死时,据《武进阳虎录》“行而哭者,击而挂之者,累月也。”
宋代常州知府王安石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和诗人。他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认为“所谓文人不过是想补天下,所谓辞官不过如画”。他主张文学要“以用为本”,非常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他曾因“改变世界的野心”被列宁称为“11世纪中国的改革家”。它的数量是半山。为了纪念他,常州人在惠民桥旁建了一座“半山亭”。
这里也提到了苏东坡。苏东坡是否曾担任过常州团练副主任(官职监察),目前尚有争议,但无论如何,作为宋代一流诗人,他十一次来常州,晚年两次去常州,最后死于常州。可以说,常州丰厚的文化积淀,崇尚和重视教育的社会风尚,常州众多的知音,使他与常州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也是他最终定居常州并终老的重要原因。同时,苏东坡的人格力量和知识分子的才华也对常州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常州地方官员重视文化,还表现在经常邀请苏州、杭州、湖州等周边地区的官员和文人到常州举行诗会。唐代有一场著名的“茶山风景会”。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因有事不能与会,写了一首诗叫《茶山风景会》参加。杜牧任浙江周目刺史时,按规矩每年都来常州,有《提特茶山》等佳作交流。宋代每年春天都要举行“劝农”的“春游诗会”。明代有“诗酒艺博会”等,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与齐梁时期的皇帝和皇室成员相比,上文提到的在常州任职的地方官员更加重视和倡导文化,与常州人的关系更加直接和密切,影响也更加深入和具体。他们的道德操守、治国方针和文学成就不仅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而且已经成为常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