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的有梁山伯和祝英台吗?

五省七地的“良渚故里”之争

前不久,中国文联、中国民间美术家协会正式授予汝南县“中国良渚之乡”称号。一石激起千层浪,刚刚归于平静的朱良文化起源之争,再次被炒得沸沸扬扬。

空前热闹的“朱良”之争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在中国很多省份都有民间传说和历史遗存,全国很多地方都在努力打造这个文化品牌。因此,关于朱良起源的争论多年来一直没有平息。尤其是近几年,浙江的宁波、杭州、绍兴;江苏宜兴;山东济宁、河南驻马店等四省六市已向国家有关部门申报“良渚”为世界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良渚起源之争愈演愈烈。

2004年4月,在有关部门的协调下,四省六市在宁波召开研讨会,并达成“宁波共识”。四省六市联合申报世界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至此,这场长达数十年的起源之争告一段落。

2005年,安徽六安舒城县也提出“朱良沈懿”,四省六地变成五省七地。

河南汝南成为“中国良渚之乡”,重新点燃了稍有平息的良渚起源之争。从去年2月5日65438开始,国内多家媒体和各大网站争相报道各界人士的看法和意见,尤其是来自良渚文化遗存地,如浙江宁波。

“梁山伯与祝英台,扮成江南学子,怎么变成河南人了?”关于的归属问题,文化专家、宁波市鄞州区文联主席马表示,根据对鄞州县志的研究,本人是鄞州人,是上虞人,祖籍已经明确。2004年,宁波邀请华东师范大学专家组考察,确定宁波为朱良故事的发源地。“我们有朱良的墓和朱良的故居,甚至当祝英台从上虞乘船到宁波码头轮渡时,我们也保持原样。”马告诉记者,早在2004年,鄞州区的良渚文化就已经成功申报为国家级历史文化保护遗产,并被授予“良渚发祥地”称号。“凉山博寺婚俗信仰文化空间”国家级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即将成功。

宁波中国良渚研究会会长周直言:“中国民间美术家协会这次授予汝南良渚故里,是一种轻率的行为。”

江苏宜兴华夏良渚文化研究会秘书长陆晓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历史记载来看,良渚的故事最早记载在宜兴,将“良渚故里”的称号授予汝南似乎不妥。

受到多方质疑的驻马店市文联副主席、良渚研究会会长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向中人协申请‘良渚故里’并不矛盾。我们从来没说过汝南是发源地。”

针对各地的强烈反响,中国民间美术家协会党组书记白更生解释说,“中国良渚故里不是良渚文化的发祥地,中国良渚故里被授予河南省汝南县,并授予其县域保护权。凡有朱良遗迹的地方,只要申报,就给予保护权。”

朱良传奇的两个版本

记者了解到,在关于朱良起源的争议中,宁波河与汝南河的争议较为突出。

根据两地的故事传说,据汝南民间传说,晋代时,梁山伯与朱颖同窗三年,却未能看出祝英台是女儿。后来,被许配给马家,未能求婚。临死前,他让家人把自己埋在祝英台的婚礼轿子经过的路边,这样他就可以看到祝英台结婚了。当祝英台知道这件事后,他穿着丧服结婚了。当轿子经过梁山伯的坟墓时,他下了轿子。

传说中,梁山伯是金代鄞州县令,是一个清官。因为他得罪了权贵,被残害致死,百姓为他建了一座大墓。明代上虞的侠女祝英台,劫富济贫,后被权贵所杀。当地人为了纪念他们,把两个人葬在一起,结了婚。

文物方面,汝南县有梁祝墓,位于马庄乡古官道两侧。虽然墓葬被盗已久,但出土的墓壁证明这两座墓葬都属于金代。梁山伯与祝英台没有订婚,不可能葬在一起,符合当时的习俗。在梁山伯的家乡梁岗村,至今仍保留着梁山伯的故居和他们求学的学校。最让汝南人信服的是,他们的故居、墓地、草桥遗址、校址,和朱良故事里描述的一模一样,都是十八里。

在宁波,还有一座朱良和他妻子合葬的陵墓。

从两地的民俗来看,在汝南县马庄乡,朱家的女儿和马家的儿子是绝对不会结婚的,这种习俗延续了1000多年;由于梁山伯无法理解祝英台的暗示,导致悲剧发生,梁岗村的村民称梁山伯为傻瓜。因此,梁祝戏从未在梁岗村上演过,这被村民们视为揭露梁姓人家的家丑。

宁波有句老话,“欲白头偕老,梁山伯庙到”,当地人已将梁山伯视为爱情忠贞的象征。

还是兴趣在作祟?

记者来到宁波市鄞州区高桥镇。在良渚文化主题公园前,一位当地村民得知“中国良渚之乡”落到了河南,十分惋惜。他告诉记者:“太可惜了!这么好的牌子交给了河南。”在公园前,一位摊贩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他最担心的是良渚文化主题公园周边的商业氛围会不会受到影响,他的生意还能不能继续下去。

有业内人士认为,“中国良渚故里”之所以引起争议,表面上看是良渚遗存地对各自文化品牌的保护之争,实际上是一些地方急于出名,抢占商机。近年来,一些地方大力挖掘传统文化,但不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而是在蚕食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烙印。

据了解,2004年4月,位于宁波的中国良渚文化研究会召开四省六市研讨会,达成共同申遗的“宁波共识”。2004年6月,宜兴华夏良渚文化研究会也召开会议,达成《宜兴备忘录》,确定六地轮流讨论良渚文化。但时至今日,“联合申遗”仍无实质性进展。

一位知情人透露,各地都在做自己的事情,“申遗”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目前“联合申遗”的申报报告还没有进入讨论阶段,轮流举办的研讨会几乎成了各地争夺良渚文化品牌商业运作的平台。虽然造出了“联合申遗”的声势,但是名存实亡。

杭州市文化局、绍兴市文化局等相关人士提出,把具体的抢救、传承、保护、推广工作束之高阁,一味地争名逐利,是可笑的,是先人之耻,后人之耻。

“朱良”属于全人类。

"梁《入豫》一文,只是学术界的一种不同意见."宁波市文化局副局长孟告诉记者,宁波在“申遗”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为此,宁波10年投入5000万元。

“在自己的国家打仗毫无意义!”江苏宜兴华夏良渚文化研究会秘书长陆晓农认为,良渚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遗产,这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从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演出和拍摄,到《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曲的创作和演奏,梁山伯与祝英台作为中国文化的杰作走向世界,上海的艺术家功不可没,但上海从来不为任何“名气”而战。因此,应该以更高的姿态和实际行动来保护和弘扬朱良遗迹,而不是狭隘地争名夺利。现在最重要的是保护好文物,共同为申遗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