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家国时光记忆|父子记录开滦百年巨变。

记者手记:奋斗者的面孔最生动。开滦百年三百年,几乎见证了中国早期工业发展史、国耻与斗争史、工人运动与党建史、新中国建设发展史、工人阶级艰苦奋斗与改革发展的全过程。无论是在建设新中国的紧急关头提供帮助,还是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坚持不懈,努力工作;无论是改革开放中的探索与实践,还是新形势下转型发展中的艰辛努力,方毅和石宁都以新闻工作者的视角见证和记录了开滦的百年历史,记录了一个个与时俱进的奋斗者的生动面孔。听着方毅和石宁父子的故事,翻看着他们的摄影作品,我们重温着时代变迁的每一个历史细节,这些细节可以在生产、生活中看到,也可以在他们脸上的笑容和幸福中看到。方毅和施宁,父子。初夏的清晨,阳光透过玻璃窗,91岁的方毅(化名)已经坐在沙发上了。和往常一样,老人习惯性地拿起平板电脑,开始上网浏览新闻。作为开滦矿工日报(现开滦日报)的老摄影师,方毅老人有着几十年的新闻工作经验。90多岁的他依然保持着职业敏感,每天坚持看新闻,关注国家大事和身边的变化。尤其是作为开滦人,方毅和儿子石宁扎根开滦,先后用相机拍摄了开滦这个百年企业和在开滦生活工作的家庭、普通个体在不同时代的不同故事,留下了开滦百年沧桑的时代印记。我回想起那个老人坐在沙发上用骡子拉着方毅运煤的时候。旁边是一个小书柜,里面放着一叠发黄的旧报纸,这是老人的一段“难忘的回忆”。1958年9月1日,党和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到开滦唐家庄矿视察中国第一座节水型煤矿。我拍了这组照片。方毅老人庆幸这样珍贵的历史瞬间能定格在自己的镜头里,黄色的黑白影像流淌着老人火热的青春。怀着火热的革命理想,方毅于1949年7月加入唐山市妇联,被安排到冀东建国学院学习。1950年3月分配到开滦矿区工会,4月调到林西矿工会从事宣传工作。当时井下工作环境相当简陋。记得我工作的前两年,井下作业的照明工具是便携式镀灯,重约4公斤。工人下井自带干粮,还‘撅着尾巴’喝地下水。方毅说,当时的地下交通工具也相当落后。从工作面到井口,运煤主要靠骡子拉,每骡子拉6辆煤罐车,每辆0.44吨。在那个特殊的生产时期,有一个供骡子在地下休息的马号。在地下,我还坐了骡子拉的煤罐车。方毅在矿上工作的头几年,林西矿作为一个万人煤矿,每天生产原煤2000多吨。在五一、十一这样重要的送礼日,在工人家属的支持下,每天只能生产3000吨,但在当时已经很惊人了。5月1956,1,方毅被调到开滦矿工日报,成为一名摄影记者。照相机成了他最重要的劳动工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老相机一般用镁粉灯补光,但只在井上用。1956我在开滦矿工报上班的时候有一次性闪光灯泡,后来有了闪光灯,但是需要带电池。后来更换了170的闪光灯,是经过外汇特批才购买的。”方毅说,当时的设备和现在的设备完全不能比,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拍下了* * *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地下视察的珍贵照片。回忆起这些往事,方毅很自豪。和许多开滦人一样,方毅的“凯尔一代”出生在矿区,扎根在矿区。方毅的儿子施宁在他的“开滦世界”里度过了无拘无束的童年。石宁说,矿区是他童年的整个世界,也是他童年的全部记忆。小时候对唐山完全没有概念。我周围的一切都是开滦。我们住的房子,我们上的学校,我们周围的铁路,医院,电影院……都属于开滦。直到1971,施宁才第一次走出了自己的小世界。那时候我才知道,除了开滦还有水泥厂、瓷厂、钢厂,真是太神奇了!”1983年,通过严格的考试和培训,石宁也成为了开滦矿工日报的摄影记者。父亲方毅退休后,石宁继续记录开滦在时代变迁中转型发展、科技创新的努力。1999 65438+2月8日,当开滦(集团)有限公司十个醒目的大字从飘落的红绫背后闪过时,石宁迅速按下相机快门,定格这一重要时刻。百年企业开滦,踏上了现代企业的新征程。在方毅、石宁父子的镜头中,中国采煤方法经历了从原始到现代的演变,也展现了锐意进取的开滦人为开创中国煤矿第一个综合机械化采煤所付出的艰辛和不懈努力。2008年,“立足煤炭、延伸煤炭、跳出煤炭”的转型发展战略落地生根,百年企业开滦开启了又一次深刻变革。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给开滦带来了全新的变化。2015开滦非煤产业收入占集团总收入的90%。闲暇之余感觉开滦越来越美,越来越生动,石宁喜欢拿自己拍的照片和父亲拍的老照片对比。石宁镜头里的开滦越来越生动丰富。目前,开滦集团已发展成为拥有煤炭生产、洗选加工、煤化工、现代物流、矿业工程服务、金融服务、文化旅游、装备制造、热电、建筑等产业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发展触角也从国内延伸至国外。从新中国成立到2018年底,开滦共生产优质原煤167万吨,精煤4.08亿吨,上缴利税476.65亿元,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18年开滦原煤产量为2791万吨,与50年代初的原煤产量形成鲜明对比。如今井下一线生产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石宁讲了一个在开滦广为流传的故事:一个刚升井的开滦矿工浑身是煤黑色,没有底色。矿工升井后,要过一条马路去更衣室,不料被一个骑自行车的女孩撞了。女孩真心想带矿工去医院,矿工却让女孩赶紧回家。当女孩回家时,她告诉她父亲她用自行车撞了人。她爸爸忍不住笑了:“你打我……”“现在这种事情再也不会发生了。石宁说,“现在井下矿工的生产条件和工作环境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很多生产单位都配备了防爆的电蒸箱和饮水机。工人们可以在井下吃热饭、喝热水,还有专门的升井通道,可以直接去更衣室、洗澡、锻炼身体...“这是施宁退休前见证的现代煤矿工人的幸福。(文/闫媒体记者闫/魏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