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发明于日本,为什么在中国使用?
二维码起源于日本的1970,最初是作为跟踪汽车零部件的条形码而设计的。二维条码的新技术在1980年代逐渐普及,二维条码以其“数据存储量大”、“信息随产品走”、“传真复印”、“纠错能力强”等特点,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马薇在中国的快速普及,把蛋糕做大了,也衍生出了更加突出的专利风险。据专家介绍,国际上目前使用的二维码技术标准是日本二维码;世界上主要使用日本的技术和标准,具有广泛和高度的垄断性。二维码不仅在手机生活中应用广泛,也是物联网发展中的一项核心技术,其未来发展趋势将是“光明的”。日本二维码作为国际标准,受专利保护。虽然日本二维码专利所有人宣称不会实施专利保护,“推广期内免费,一旦规模或技术更新,马上收取高额费用,这已成为国外技术标准R&D巨头的惯用手法。”
除了专利风险,技术垄断可能成为制约我国二维码行业发展的另一大因素。据相关人士透露,日本二维码有三个定位点,如果其中任何一个被污损,除了日本相关企业生产的读取设备外,无法准确读取信息。因为日本的二维码采取了所谓的自由市场开放策略,所以二维码在中国的应用基本处于失控和无序状态。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下载、生成和分析二维码。由于二维码普及较早,应用范围最广,二维码专用阅读器和标签生成设备的核心技术和生产能力都掌握在日本企业手中。
国内二维码技术在进步。近年来,随着国家物联网、智慧城市等应用系统的兴起,国家工业部门开始逐步重视二维码标准的建设。事实上,我国自主研发的汉芯码、GM码、CM码的标准能力和技术水平并不低于国外标准,具备替代二维码、PDF417码的技术标准能力和产业配套能力。过去,由于缺乏政策支持和驱动,国内标准无法得到有效利用,极大地制约了我国自主二维码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二维码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如北京贝隆公司用全新的数学方法和信息编码技术完成的全矩贝隆二维码,具有存储能力强、破解率低、纠错率高的特点,填补了国内的技术空白。也是国内首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新矩阵式贝隆二维码技术,形成了与国外其他码制根本不同、性能更高的贝隆码,居世界领先水平。龙贝格码的先进性和最大优势是安全性高。其破解率极低,表现为统计上的“零概率事件”。其次是压缩存储能力强,单位存储容量大。单位存储容量是日本二维码的4倍,美国DM码的5倍。因为目前二维码的效率太低,未来二维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的概率很低。新的二维码技术将取而代之,在物联网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