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永乐后期的官窑来自哪里?
明朝经过一段时间的洪武和文健,政局逐渐稳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此时,陶瓷制造业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地位。元代以前各代都以单色釉为主(除了元代有部分青花,釉中有红色)。到了明朝永乐年间,虽然没有了以后多姿多彩的打斗,但是在品种和色彩上有了复杂化的趋势,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一方面继承了元代的文化底蕴,在器皿的形制和釉色上更为可圈可点,尤其是青花。另一方面,永乐时期创造了明朝的总体造型风格。
永乐胎骨精,此时胎体有瓷胎、等离子胎,出世。瓷胎包括薄胎和厚胎。一般刀具胎体较厚,底部无釉,露胎非常细腻光滑,有玉质感。圆形炊具中小碗的胎体薄而轻(手杯除外)。永乐时的瓷胎虽然没有康熙那么硬,但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等离子胎瓷胎体更轻,胎更软,没有瓷胎白。这种瓷器的釉面大多是黄色的。声音没有瓷胎清脆。
永乐开始烧制脱胎器,这种器物极薄而轻,俗称“蛋帘”。清人形容这类物件“怕风吹走,又担心太阳底下卖不出去”。这种器物的制作方法是将器物内部施釉于胚上,将釉烘干,在未施釉的一面刮胎体至不能再薄为止,最后在这一面施釉烧成。这类器皿造型精美,多为盘碗,釉色纯白,而非暗花。以后会有仿的,但是暗花装饰的仿的不如永乐。
永乐时期政治经济稳定,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增多。永乐、宣德时期,郑和七下西洋,输出了我国的丝织、瓷器、茶叶等特产,使我国的文化艺术影响到这些地区,同时也给我国带来了一些外来的文化艺术。所以永乐时期很多瓷器的造型和纹饰都受到了中亚的影响,比如:浇花、僧帽壶、非摊像、捧壶、大盘、折盘(包括宣德时期)。其中一些上面有伊斯兰语言,这些文物与中亚人的生活习惯有关。古波斯的瓷器与中国元明时期的瓷器颇为相似,不仅有瓷器、青铜器、金银器,还有相似点,可以看出当时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
总的来说,永乐瓷的造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改变了宋元以来的风格。瓷器造型多样,造型细腻,圆器的圈数短而浅,比元代大而显得稳重,盘碗的圈数向内收敛(明初比明中期少)。像刀一样圈住脚掌,很整齐,俯视器凹凸有致,腹部饱满。由于加工精细,刀腹的接口痕迹不明显,比元中后期和明代的刀腹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