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名人录》中简要介绍米开朗基罗的生活和经历,400字。
自始至终,他都保持着高贵的信仰——佛罗伦萨贵族家庭的名字。然而,他是一个胆小怕事的人,鄙视权贵却又屈服。当他被迫停止每一次逃跑时,他总是回到权贵身边,完成他们托付给他的工作。
他是一个富有的人,但是他过着非常简单的生活。他恨他的侄子戏弄他的遗产,但他继续为他的侄子寻求像贝多芬一样体面的生活。他热爱生活中的简单和真实,他可以给乞丐发几千金币。
他的一生都在为爱情郁闷,因为他又矮又丑,拥有美的人都是他心中的偶像。他只能在地上爬着,抬头看那些仰慕他的人。再加上自己情欲的罪恶感,他脾气暴躁,苦恼自卑,自残自恋。这种心态太像张爱玲写的那句话了。
除了爱情,他还在工作中受挫,身心受到创伤。他与大主教美第奇有一个建造教堂的协议,这是一个相对较大的项目,有丰厚的回报。然而,由于建筑工人的欺骗,几块石头碎了。于是教皇和大主教变得不耐烦,取消了和他的合同。
米开朗基罗只能含泪抱怨:“我不算已经过去的三年,我不算为了工作破产,我不算别人的侮辱,我受命马上去做,我不想马上去做……”
这种经历在我们现代还在发生。当初你说要改,但是不满意,要继续改。结果你换了个人,很多文艺工作者被客户折磨得崩溃了。
事事不顺,米开朗基罗的父亲也不让他安心。他父亲年纪越大,脾气越坏。有一天,他干脆从费冷翠家里跑了出来,声称是儿子把他赶走的。米开朗基罗被指责不孝,满腹委屈。
整本书看完,都是真实的世俗烦恼:恋爱中的纠葛,事业上的打击,职业病消磨健康。米开朗基罗总是很绝望,不愿意活,活不下去,总是抱怨这个世界。“我有多少心事,比艺术还愁!”但是,当面对石头时,他的注意力转移了,他的痛苦暂时减轻了,他被鼓励继续工作。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在后记中自问:我是不是应该只揭示英雄的英雄元素?没有.
因为罗曼·罗兰写这本传记的初衷是:“不是所有的普通人都能在巅峰生存,但他们可以每年低头一次,从中获得日常战斗的勇气。”
这段话对肉眼来说还是挺有启发的。如果翻译成通俗的理解,就是主人活得这么惨还在努力。是不是也应该激发他的斗志?不要被生活彻底打败。
但米开朗基罗本人恰恰和罗曼罗兰说的相反。世界上的苦难比米开朗基罗经历的还要多,大多数人都没有做出杰出的创作。黑夜里有最耀眼的闪电,但黑夜不是为闪电而生的。
米开朗基罗一生都在祈祷身心的安宁。在他的一生中,他的大多数作品都充满了肌肉的力量,愤怒,或庄严的美感,体现了创造万物的精神。然而,最后三个以基督晚年为主题的雕塑却异常悲伤。
他在晚年的诗中写道:“我过去空虚快乐的艺术爱情会怎样?/当肉体和灵魂的死亡是渐进的...无论绘画还是雕塑,都不再能平静我的灵魂/神圣的爱,是谁在盼望十字架/张开双臂把我拥入怀中。”。
他刻画的大卫就像在大理石中挣扎,展现了顽强生命的完美。他的锤头有声音。当你长时间盯着它看,它似乎慢慢移动到你的眼前,告诉我们上帝的意思。米开朗基罗的一生经历了战斗、遗弃和死亡。
他曾经拥有的力量、爱和自信,最终走向了崩溃、绝望、孤独和死亡。但是他笑了。如果真如他所说,痛苦是无止境的,它有各种形式。有时候,是因为物质疟疾,比如灾难,疾病,命运的疯狂,人类的恶意。有时候,它就藏在人们的心里。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想出生,也不想成为他们成为的样子。米开朗基罗的痛苦是这样的。他珍惜痛苦,他知道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真实面目——并热爱它。如果我们能欣赏它,我们就会知道生活的美好。
基督必然受苦,生命也必然受苦。这位中世纪杰出的雕塑家和画家,在经历了漫长的内心抗争之后,终于步入了悲伤。只有当人们接受了所有的痛苦,悲伤才会出现。正如弗洛伊德所说,悲伤是对过去的纪念。
人会难过,然后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