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张向介绍四川。
大屠杀
关于谁杀了四川人,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张,另一种是清军。
崇祯九年正月(1636),张军久攻不下滁州,部队伤亡惨重。张军“掠夺数百名妇女,并对其进行裸体强奸。”然后以“斩其头,围之以围,植之以埋之以倒,露其私,以恨其枪”称之为“阴门阵”。
《入川圣教》说张是“天天横行霸道,杀人不眨眼。大溪有900名官员。张带着700人离开了成都。他死的时候只有25个人。”
沈寻味在《蜀南序录》中说,由于清军的追击镇压,张在成都被灭。“王宓有几座宫殿不能烧,但都是用油脂烧的。盘龙石柱二号,舒梦在世时,缠了几十层纱,浸了三天油,一把火就断了柱。”但这些书多是清代的,可信度值得怀疑,比如清代的“七杀碑”传说。
清政府说,张不但杀人如麻,还在杀人的地方立碑,上书:‘万物生而养人,无人好报天,杀,杀,杀,杀’。但后来,在广汉的一个公共墓地里,张的“甲骨文碑”被发掘出来。碑文曰:‘万物与人同生,人与天无;‘鬼神明,自思自测。’明史说张在四川杀了6000万人,很可笑。当时中国总人口不到1亿(有历史学家推测明朝万历年间中国人口达到1.2亿至2亿)。这些事实表明,明清政府的宣传明显被夸大了。
虽然历史上农民起义也有滥杀的情况,但张在四川只屠杀了6万人,这是不可思议的,无疑是自毁长城。而且清军也有滥杀的事实。“人贼混杂,玉难辨。要么全城屠杀,要么屠男留女”,这是1649年清政府屠川时的命令。张死后,清军花了很多年才平定四川。因为清军记载张战死的时候差点被他屠杀,而满清在平定之前还在四川打了很多年,从这个矛盾也可以看出,张进行的屠杀规模很可能没有达到清军所描述的程度。
对此,《中国编年史·明史》有如下论述:“《遂口续传》所载张在四川所杀人数,实不可信。由此可以推断,旧史书中关于张叛军被杀的记载,肯定有所夸张。但关于上述杀人事件的史料记载有很多种,除了细节上的差异,基本情况基本一致,说明这些事件应该是真实的。在杀戮中,张不知如何区分明朝残余与普通绅士和劳动人民。他错误地将明朝残余势力的反抗视为整个四川居民对大西政权的反对,狭隘的地域观念使他对四川人存有偏见,从而不仅杀害了明朝残余势力,也杀害了许多普通绅士和劳动人民,使这类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反人民。应该说,这是张晚年犯下的一个极其严重的错误。张在四川的大屠杀是反人民的,这使他严重脱离群众。脱离群众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张对四川人的杀戮,成为他后来惨败的重要原因。”。
自然灾害
清同治十年《仪陇县志》中说:“季初以来的夷镇之乱,留下了几处遗迹。逃入谷中者,至今饥肠辘辘,人吃人,后有虎灾,路中无行人,白日常到户。”
瘟疫
《书证》:“当时瘟疫盛行,头大发肿,大如斗;有马眼,大大的黄眼睛,还挺露的;有马蹄瘟疫,从膝盖到小腿,像马蹄铁一样淤青。三个病,中间一个没救了。”,“死人躺在床上腐烂,没有人埋葬”。顺治五年(1648),内江“瘟疫成灾,百姓四散,百里荒芜”。同年,川北又一次大旱,每天都有人饿死。《铜梁县志》载1868,这里“瘟疫到处蔓延,被传染的人呕吐,腰酸如断骨,脚发麻,第二或第三个时辰就死了”。
老虎灾难
欧阳智的《蜀乱》记载了四川的虎灾。“蜀中从未有过虎祸。小偷开始扎营后的三四年里,到处都是老虎,或十个二十个一组,或七八个一路,翻墙,浮在船上,爬上楼。这在古代是闻所未闻的,人们也不信。”
彭遵思《蜀比》载:顺治初年,四川“久患乱世,城中树木成葱郁之林...那里有许多老虎和豹子,像饕餮一样迷人。但如果你穿过屋顶,越过高塔,你会受重伤,你死了也会被抛弃。白天进城,有几十个遗民,日报社被老虎害了。过了几天,一个县的人都残废了。”[1]
顺治七年,四川地方官上奏朝廷,顺庆府“查户口,无二无三!”培养学生,相聚渐望安康自乃聘年起,城市成了草木葱茏,乡村成了丛林,虎种滋生,被太阳吞噬。.....据顺庆府南充县令黄孟步深说,当时有506名户籍居民,228只老虎,55只病死,现存223只。新兵74人,老虎42人,现有32人。" [2]
沈寻味《蜀中难略》载:顺治八年春,“川南虎豹,害民甚大,几乎无虚日。据说四川尤其在东部和南部。自戊子(顺治五年)起,数十人聚于高楼,外有大木栅栏,极厚。老虎也进去了;或者从楼顶穿过重楼,把人咬到极致,也不吃饭。你拿水就知道,很多人都是用棍子打出来的,但最终还是会有死的。例如,经常看到一个州和一个县的公民没有食物了。遗民免于刀剑饥疫,皆在虎口。虽然在营地里躲不过一两个。”
乾隆《富顺县志》(卷五)记载,清初人口断绝数年,虎豹繁衍转盛。他们日夜成群结队地巡视郭城村,但没有一个人匆匆离去。他的勇猛也很嚣张,遇到人会很尴尬,甚至冲出墙外,让人无法反抗。李的许多残余都死于老虎。"
道光《綦江县志》卷10载綦江“白日虎出没,下塔窥残户。.....五七个行者虽在一组,持器械,中间必有差错。”
附言
明姚辉五十年卷:万历六年(1578),四川境内“户262694户,口3102773口”。康熙二十四年(1685)降为“一万八千零九十丁”(嘉庆《四川道志》卷十七)。
康熙二十年(1681)七月九日,四川巡抚杭哀曰:“蜀省久为贼所占,百姓纷纷逃亡,只剩下兵士。”当时方家英写了一首《哀川北》:“七日,琅琊生,五日,达铜川。中江近千里,举目四望无人。茼蒿无路,老树长在原田。豺狼在白天嚎叫,猿猴在树林中哭泣...两江千人,光后糊领。镝的苦战前线并没有停止,饥饿和疫情频发。绿磷照梓,白骨横棉。老人哭着咽下了声音,已经50年了。”
康熙七年(1668),四川巡抚张德地在奏折中说:“察川省今属遗迹,祖籍多为湖广人。走访农村的老人,他们都说过去四川每次被抢,都不会有土,外省人没办法,只能填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