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对待教学越来越理性。什么样的教学才是真正有效的?我认为有两点:一是课堂质量要高,二是课堂效率要好。任何一门学科只要做到这两点,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课堂有效教学。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呢?下面就历史的特点和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第一,课堂质量

评价课堂质量的标准应该从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来考虑。

(一)教学的有效性。

为了有效地教学,教师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准确理解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历史教师专业活动的核心,也是判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直接依据。新课标确定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对课程的价值追求,体现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并没有理解教学目标的真正含义。他们主观上认为新课标讲的不是知识而是生命力。其实新课程并没有排斥或贬低知识本身。相反,是为了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取更多的知识。它不仅是学生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学生形成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坚强基石。因此,准确、全面地理解教学目标的真正含义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保证。

2.恰当选择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条件。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助于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都有独特的功能和优势,但也有其固有的局限性。

如果选择教学方法,要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式方法应努力克服费时费力的缺点,否则会影响教学效果。

3.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作为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非智力因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班级之间的人际关系必须被视为一种教学方法和教学目的。教师是营造民主和谐课堂氛围的关键。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个性和仪表,运用友好的表情、准确优美的语言传递、鼓励学生认真思考和提问等方式,营造积极的人际关系。教师只有营造这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探究,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性。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主体需求,已经成为历史教师的共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敢于表达自己,敢于推销自己,个性大大张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提高。但同时也要看到,学生的主体发展与其学习环境密切相关。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老师愿意管教却不鼓励,勤于改错却吝啬欣赏。学生只能“师从其人,信其道”,养成了以书为本、以师为本的心态,不敢怀疑传统、质疑书本、挑战权威。师生关系紧张压抑。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中,学生失去了独立性和自主性,没有个性,更谈不上发挥主体作用。

(二)学习的有效性

这方面要考虑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否扎实有效,学生的技能是否得到提高,素质是否得到发展。因此,我们的课堂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几点。第一,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学习的快乐。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成自然”。学生一旦形成良好的习惯,好处是不可估量的。第三,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第四,注重学生品格和人格的培养,具有求实务实的科学态度,勤奋创新。

第二,课堂效率

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有效评价尺度是课堂效率。课堂效率是指教师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教学任务,也就是说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产生最大的课堂教学效益,同时也能保证学生在一天内有一定的课外活动时间。那么如何衡量课堂效率呢?我们通过教学反馈的及时性和多样性来实现这一点。科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不仅包括明确的教学目标、合理的教学方法和完整的教学程序,还包括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获得准确的反馈。教学反馈重在时效性。从反馈的方式上,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如提问、观察课堂反应、课堂测试等。

教师根据反馈信息调节课堂,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此外,教师还可以把录制教学后记作为一种很好的反馈形式。记录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存在的问题和教学后的感受,总结教学构想和实践。久而久之,你就可以不断地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总之,要实现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需要教师付出很多心血,但为了振兴历史文化,培养民族创造型人才,历史教师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