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技巧

综合问题解决技术之一——为要素类设置问答模板

1.问题形式

描述事物意味着表达事物的形状或状态。在高考中,特征描述题的形式一般是从河流长度、流域面积、水流速度、流量的季节变化等方面,对地图中沙尘暴多发地区的地表环境进行“描述”,对年降水量或地图中地形区域的“分布”进行“描述”,对地图中某一地区的自然地理进行“简要描述”。

“归纳”河流的“主要特征”等。

2.答案模板

求解特征描述试题的基本思路如下:

区域空间定位(经纬网定位法和区域特征定位法相结合)

位置(陆地和海洋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和图形信息。

特征分析(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包括地形、土壤、气候、河流、湖泊、自然带、自然资源等地理要素的基本特征;区域人类活动的主要特征包括工业、农业、交通、商业、旅游等经济活动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原因。

对语言进行梳理和组织,抓住关键词。

简洁准确的描述

3.回答特征描述题要注意以下两点。

(1)要正确回答特征描述题,必须掌握描述的方向和角度。

度,也就是从哪些方面来分析。

①地形特征:地形类型(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地形起伏、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和分布。

(2)地形特征:地形起伏(如西北高,东南低),地势有高有低(如青藏高原相对较高)。

③地表环境特征:气候(湿、热、冷、干)、植被状况、土地类型(沙漠、草地、林地、耕地)、河流发育程度等。

④河流的水文特征:水量、汛期(长短、频率)、冰河期、凌汛、含沙量、水能储量等。

⑤水系特征:起源、流向及入海流量、长度及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对称与否)及河网形态、上中下游划分、省份、重要城市及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⑥气候特征:温度(季节变化、积温、生长期)-热量条件、降水(季节变化、干湿变化)-水分条件、温度和降水的组合(如雨热同期)。

⑦农业生产特点: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农作物种类及分布、农业部门结构、生产水平(商品率、机械化水平、生产经营方式、集约化程度、专业化水平)。

⑧工业生产特点:地理分布、发展程度、主要部门和结构、技术水平。

9区域特征:地理位置(经纬度、海陆位置、相对位置)、自然环境特征(地形、气候、水文)、社会经济特征(农业、工业、贸易、旅游、交通、城市、人口等)。).

⑩等值线特征:等值线数值高度、延伸方向、弯曲趋势、密度变化等。

(2)描述语言的组织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明确描述什么,即描述方向,主要是将地理问题与地理原理联系起来,实现知识的转移和应用。

②描写的全面性,即描写的角度和层次是否完整。

(3)描述的专业性,关键词不可失准,尽量使用学科术语,不要口语化。

比如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特征,首先要明确当地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就是描述的内容和方向;其次,气候特征的描述主要可以从温度和降水两个角度进行,描述时要考虑温度和降水的搭配,比如雨和热是否在同一时期等。最后要用简洁准确的技术术语描述,比如中国东南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不要和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混淆。另外,关键词要准确。把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描述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少雨”是不全面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最低温度高于0℃,应该是“低温”,“冬夏”不能说是“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