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面饰品的起源理论
琉璃的起源一直是个谜,无从考证。只有流传已久的《石的眼泪》故事传达了一段永恒的爱情。
相传春秋末期,范蠡为新登上王位的越王勾践制作了《越王传奇》,历时三年。王建出生时,范蠡在剑模中发现了一种神奇的粉末状物质。与水晶融合后,晶莹剔透,但有金属的声音。范蠡认为这种材料经过了火的锤炼,里面隐藏着一种女性的水晶之气。既有王者霸气的传奇,又有水一般的柔软,这是天地自然所能达到的。因此,这种文章被称为“剑道”,与《楚王传说》一起呈献给越王。
越王铭记在铸剑方面的贡献,接受了《楚王传》,但把原来的“剑道”还了回去,并把这种神奇的东西以他的名字命名为“李”。
那时,范丽刚认识了施,并被她的美貌所折服。他认为世间所有的金银玉器都比不上石,于是拜访能工巧匠,用自己的名字“李”做了一件精美的首饰作为定情信物。
没想到这一年战争又爆发了,勾践听说吴王夫差日夜练兵,意图惩罚越国为父报仇,于是决定先下手为强。经过的苦口婆心的规劝,越国终于被打败,几乎灭亡,士被迫投奔吴国和亲戚。临走时,把李还给。传说师的眼泪滴落在李身上,感动了世界,感动了日月。至今还能看到师的眼泪在里面流淌,后来被称为“流李”。今天的琉璃就是从这个名字演变而来的。
1965年,湖北江陵一号墓出土了一把历经千年却依然锋利如初的传奇古剑。剑格上镶嵌着两块淡蓝色的琉璃,剑身上的鸟印赫然写着“越王勾践充当宝剑”。勾践剑上装饰的琉璃制品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琉璃制品。无独有偶,后来在河南辉县发现的“吴王伏槎剑”上,剑格中嵌有三块无色透明的有色玻璃。
春秋时期的两个交战国霸主,以巨大的成就称霸天下。《王者传奇》不仅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更被他们视为生命般珍贵。两位传说中的国王把玻璃作为他们剑上唯一的装饰,这给关于古玻璃起源的传说增添了几分神秘。
我们无法确认中国古代釉陶的起源。一般来说,在石泪传说之前,只有许多人文传说或神话。然而,与西方玻璃起源的传说相比,范蠡铸剑发明彩色玻璃的传说在中国文化中更为浪漫。
传说玻璃是腓尼基人(黎巴嫩人)发明的。3000年前,一群运送天然苏打的腓尼基水手在地中海的海滩上点燃了篝火。他们用大块的苏打垫脚,架起一口大锅。晚饭后,人们在火的余烬中发现了一种像冰一样的物质。沙子原来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硅与纯碱的主要成分碳酸钠混合,在高温下熔化成为钠玻璃。
另一种说法是玻璃起源于古埃及,是一个聪明而细心的陶工在烧制陶器的过程中发现的。
事实上,一旦我们从学术的角度来分析它们,这些传说立刻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二氧化硅的熔点约为1700度,以钠为熔剂形成的钠玻璃的熔点约为1450度。即使使用现代优质煤,普通炉最高温度也只有600度左右,更不用说3000年前的篝火了。从温度上看,只有古埃及陶器理论略有可能。
对比东西方传说,“铸剑说”虽然有中国特有的一些神话和浪漫主义色彩,但从物理化学的角度来看,还是有较高的可信度。
我们不关心传说细节的真实性,但中国古玻璃与西方玻璃起源的最大区别值得我们极大关注。
根据出土玻璃的化学成分分析,中国玻璃的主要熔剂是“铅和钡”(与岩石晶体非常接近),而西方古代玻璃的主要成分是“钠和钙”(与今天仍在使用的玻璃窗相比。眼镜是一样的)。在西方的玻璃配方中,“钡”的成分几乎从未出现,“铅”的使用也是如此。而西方真正的含铅玻璃直到公元十八世纪才被广泛使用,比中国古代的釉料技术落后了两千多年。
我们知道,铸造青铜器所需的温度极高,熔化玻璃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硅”是没有问题的。其次,青铜器的配方需要在铜中加入铅(方铅矿)和锡。钡是古方铅矿的* * *生物,无法分离,所以古玻璃中必然存在铅和钡。再者,古代铸剑的砂型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硅,是生产彩色玻璃的材料。温度。当通量条件满足时,其他一切都将是自然的。
中国很多专著中都提到,琉璃是由流质母和琉璃石混合而成的。
《经》载:侍奉陈的人,也是他们祖先的珍宝...那些是琉璃之母的人,如果钱是我今天的样子,块头大小还是一个拳头。也叫真庙祭拜物...但可以做成蝎子形状,有颜色的有绿、红、黄、白,但不自要。
"天工开物-珍珠玉器":琉璃石和中国水晶。占领城市,然后着火。它的种类是一样的...它的石头都是五种颜色。这种干坤自然隐现在易地上。天然琉璃石越来越稀缺,尤其珍贵。
“取他晶,以其复绿”的技术记录《燕山杂记·琉璃篇》进一步证明了这一技术的延续。
从今天出土的文物来看,半透明玻璃出现在公元前200年左右的西方,比中国古代玻璃晚了近300年,透明玻璃出现在公元1500年左右,比三国时期记载的吴朱玻璃屏风晚了1000多年。在西方,19年底出现了人造水晶(类似于琉璃),比我国古代琉璃的出现晚了2000多年。
严格地说,历史悠久的中国古代釉陶的物理状态应该定义为透明(或半透明)的晶体状态。从出土的文物来看,今天出土的最早的釉陶还是越王勾践剑上的装饰品。从材质上看,琉璃是一种与水晶、玻璃完全不同的古老材料和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