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民歌的历史渊源

天门民歌有着辉煌的历史。考察他们的出身,鄂东的黄梅、英山等县离安徽很近,有点安徽腔调。西部的恩施、宜昌靠近四川,有些川味;北方的襄阳、云阳毗邻河南,有一些河南口音。在南方,石首、监利等地与湖南接壤,或多或少都沾染了湘味;最纯粹最正宗的湖北民歌,其中流行于湖北腹地江汉平原的天门、潜江、沔阳,音乐风格极为相似。圈内人往往视此为纯正湖北民歌的精髓,所以天门民歌在湖北民歌中占有重要地位。

天门北接京山、荆门,南接汉水,与仙桃、潜江一衣带水。它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交通便利,有丰富的汉族民间音乐素材。解放后,一批批热爱民族民间音乐的音乐家收集出版天门民歌,影响很大。此外,以江为首的一批歌手及众多民谣歌手演出并推荐天门民歌,使天门民歌在湖北占有重要地位。江老师三次带天门民歌进京,在中南海为党和国家献唱。毛主席听了《欢乐颂》后,连连称赞江:“好!好吧!不比湖南古画戏差!”从此,天门民歌走向全国。经典歌剧《洪湖红卫兵》的影响,让天门民歌的地位达到了极致。有意思的是,洪湖红卫兵的主题曲《洪湖水,一波又一波》不是洪湖民歌,更不是襄樊民歌,而是地地道道的天门民歌。《洪湖水,一波又一波》与音乐家吴群在20世纪50年代初创作的《香河谣》有多相似?“洪湖水,浪打浪”的旋律,不过是“香河谣”基础上的花的变奏,与天门传统民歌“望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事实上,湖北省歌剧团在洪湖红卫兵创建之初就曾赴天门古画剧团学习古画戏曲音乐和天门民歌,并收集了一次音乐资料。

位于江汉平原的天门市,素有“文化之乡”的美誉,汉族民间歌舞十分流行。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朝,出生于天门竟陵的陆羽就以不朽的专著《茶经》闻名于世。鲁豫曾经是一名艺术家,他导演了一些歌曲、舞蹈和戏剧。现在天门市的一些汉族民间音乐有宫廷音乐的韵味,我觉得和陆羽有很大关系。当然,是否真的是鲁豫传的,还有待考证。明末清初,以钟惺、谭为首的竟陵派在文坛独树一帜。灿烂的天门文化源远流长,在这片文化积淀丰厚的土地上诞生了无数的天门民歌。如《欢乐颂》、《洪湖水一浪高过一浪》、《天门贺老板来了》等。,已经唱了很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