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长江隧道介绍?
武汉长江隧道于2004年6月5438+065438+10月破土动工。它是中国第一条长江公路隧道。2008年4月19日,武汉长江隧道双线,2008年2月28日试运行。
施工过程
建议
1975铁道部第四勘察设计院(以下简称“铁四院”)拟在现二桥修建长江下穿隧道。
1993,国家准备建设京沪高速铁路。由于过江区域距离长江大桥只有1.7公里,如果大桥再建,将对长江航运产生影响。于是,国内隧道专家、设计大师陈应贤提出了“隧道过江”。虽然最终未能成为现实,但反响强烈。
可行性研究
65438-0995,武汉市科委组织钢铁四院等单位开展了“武汉地铁重大技术经济问题研究”,其中地铁、轻轨的课题赫然在列。同年,武汉地铁办成立了领导小组。
1981,铁四院开始自费研究越江隧道(含地铁工程)预可行性。
1986 12 17:长江隧道工程前期工作正式启动。
1987,武汉地铁办正式委托钢铁四院从事地铁研究。同年6月165438+10月,中国工程院水利与土木工程系、地下与隧道实验研究中心联合举办沉管隧道技术研讨会。
项目立项
1977年,越江隧道(含地铁工程)正式上报国家计委。
1978年,越江隧道(含地铁工程)方案首次获得国家计委批复。
65438年8月至0979年8月,开始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流量预测、交通疏解、地震安全性评价、防洪通航论证、人防方案、风险分析、环境评价、融资等九个专题研究。
1979 10,武汉过江隧道《预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专家评审,一座单双向四车道公路隧道提上日程。
2004年4月,越江隧道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审查。
2004年6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国家批准。当月28日,武汉过江隧道开工建设。
建筑施工
2008年4月19日,武汉长江隧道顺利贯通。
2008年2月28日+65438,湖北省省长李红中宣布武汉长江隧道试通车。
安全施工
逃生通道配备102摄像头全方位实时监控,大型通风设备保证空气流通。此外,在隧道两端设置了泄洪闸。如遇战争破坏、恐怖袭击和自然灾害,城门将关闭,防止河水进入隧道,涌入城市。
1983年5月,名为“高抗渗长寿命大直径隧道管片材料结构设计及工程应用”项目列入“863”计划,并通过科技部验收。这种隧道管片是专门为武汉过江隧道研制的,可使用100年,从而保证了长江隧道的使用寿命。
工程问题
武汉长江隧道是国内地质条件最复杂、工程技术含量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越江隧道工程。在开挖这条河下隧道的过程中,我国工程技术人员成功攻克了5项世界性施工技术难题。
1,姿态控制,盾构机穿越软硬不均的地质,掘进姿态难以控制;
2、水压大,隧道从水面到底部有57米深,河水压力极大。防止隧道被淹是最大的难点;
3.超浅埋,部分地段的盾构机距离地面只有5到6米,要想“惊扰”地面建筑,穿越长江大堤,难度极大。
4.透水性强。隧道两岸多为粉砂地层。一旦渗透,后果不堪设想;
5、长距离掘进,由于地质变化,盾构机必须一次性成功穿越2500米以上。
克服困难
武汉长江江底地质条件复杂,有粘土、淤泥、粉砂、卵石、岩层等13种围岩。上软下硬的地层结构是隧道开挖的“天敌”。武汉长江隧道开挖的每一个施工阶段,几乎都伴随着世界级技术难题的攻关。武汉长江隧道的建设必须在防洪设施密集、城市建筑众多的中心城区进行,这也决定了这些问题的世界性。
盾构机在地下开挖时,容易引起土体沉降,造成建筑物坍塌。中铁隧道联合体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了“气垫泥水平衡技术”,使盾构掘进波动很小,水压保持平衡,水土沉降控制在3 cm以内。鉴于武汉长江水底多为细砂地层,渗水成为长江隧道施工的又一大难点。中铁隧道联合体采用最新的防水接缝技术,采用新型高分子材料进行注浆,这在长江海底隧道建设中是一个先例。武汉长江隧道可抗6级地震和300年一遇洪水。
桥梁工程
主要入口和出口
武汉长江隧道有两条主通道和六条匝道。分别是大支路主入口、汉口天津路右出口匝道、胜利街右入口匝道、武昌友谊大道1主入口、2条右入口匝道、2条右出口匝道。
连接道路
武汉长江隧道穿越长江后,向西北方向延伸,穿过姜妍路、胜利街、中山路,与汉口大支路相接。过长江后,隧道向东南延伸,穿过和平大道,在武昌友谊大道与立交相接,通往中山路和徐东大街。隧道长3.7公里,双向四车道。江西北部过江车辆可从大支路隧道入口过江,隧道主线西侧有匝道右转进入隧道与胜利街相连。车辆可经南京路、胜利街进入隧道。据了解,江西北隧道东侧也有一条匝道右转出隧道,与天津路相接。交通由天津路出地面,与洞庭街和姜妍路相连。
重要意义
万里长江一号隧道
2月28日,1996,1996,历经十年规划,耗时四年、总投资20多亿元的武汉长江隧道正式通车。它的建成通车,使武汉的过江交通形成了水、水、水的立体格局,创造了武汉地下河过江的历史,实现了中华民族“隧穿长江”的百年梦想。
51年前,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护城河成为通途。
近半个世纪后,万里长江第一条隧道开通,武汉跨江交通迎来了“桥上跨江、江上扬帆、江下穿隧”的“立体”时代。随着省长李红中一声“通车”令,满载着武汉人骄傲和激情的车流从武昌友谊大道于家湖附近的入口缓缓驶入隧道。车队一路欢歌笑语来到汉口大支路出口,路边早已挤满了热情欢迎的市民。同时,汉口至武昌的长江隧道也通车了。
市长阮成发在仪式上表示,隧道的开通,翻开了武汉城市交通建设史上新的一页,对于缓解我市越江交通压力,加快武汉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促进武汉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具有重要意义。
暂停交通压力
长江隧道开通后,将缓解长江二桥的交通压力,长江大桥单双日交通模式不变。根据规划,武汉长江隧道的主要功能是承担汉口中心区和武昌中心区之间的客运交通,平衡中心区交通流量,减少车辆绕行,改善中心城区交通环境。根据隧道设计通行能力、两岸道路连接方案以及汉口、武昌中心城区道路交通情况,武汉长江隧道预计分流武汉中心城区20%左右的过江车辆,一定程度上缓解长江二桥交通压力。隧道开通前,中心城区过江通道日均车流量长江大桥约9.8万辆,长江二桥约654.38+0.39万辆。交警预测,隧道通车后中心城区过江通道日车流量为长江大桥7.9万辆左右,长江二桥1.2万辆,长江隧道5.3万辆。由于长江大桥交通压力仍然较大,需要继续采取单双日交通措施,确保交通畅通。
随着交通流量的不断增长,预计隧道通车一年左右后,三条过江通道的交通流量将发生较大变化,压力也相应增大。交警预测,按照每年8%的购车速度增长,未来几年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将超过1万辆。届时,中心城区过江交通流量将达到40万辆左右,长江一桥、二桥、长江隧道日常交通压力将进一步加大。长江隧道只能暂时缓解过江交通压力。随着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加,中心城区的过江压力将逐渐凸显。
更多建筑行业独家资讯,请实时关注建筑网微信号。
更多关于标书写作和提高中标率的信息,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