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宗教史
1993《安化县志》记载:“自1980以来,县内有现代文化遗址34处,原始文化遗址3处...如今,位于小偃桑青村的红火溪原始文化遗址保存有刀具、切刀、石屑、石核等遗物。,都是用砾石制成的旧石器,湖南省考古已有研究。(见《安化县志》。文物》由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1993年出版,第531页)。此外,东平镇城步坪、大富镇尹田村也有文化遗址,距今约600年,与龙山文化相同。这些文化遗址远离紫水或其支流的岸边。
眉山的地理特征和文化遗迹表明,1.5万年前以来生活在眉山地区的原始人都是从外地迁入的。人类学关于人类起源的“一祖论”认为,全世界的人类都起源于一种古老的类人猿。考古研究证明,250万年前的更新世早期,人类起源于亚洲和非洲,在亚洲起源于黄河和长江沿岸。人类祖先——类人猿出现的时间早在4500万年前(湖南日报在1994后4月4日报道了山西垣曲县寨里村的考古发现:“类人猿远古始于6500年。而眉山古陆至今所见的地貌,根本不具备古猿生存的条件。所以654.38+0.5万年前出现在眉山的原始人是从外地迁入的。
然而,它们很难迁移。从陆路进入眉山,山高林密,无路可通。从资水及其支流进入眉山,需要绕过悬崖,涉过乱流。向前进。没有毅力和非凡的运气是无法达到目的的。所以,眉山的变迁和特殊的地理条件,造就了眉山开发晚、地广人稀的历史,也造就了眉山人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性格。商周秦汉(公元前65438年+公元0700年-公元220年)历时约2000年。是梅山历史的发展阶段。
西岳人是梅山文化的奠基者。
梅山是汉初梅娟命名的。
眉山人和汉族是一种语言。
在商朝达到汉初之前,眉山就引进了不少楚人和越人。他们带来了当时先进的生产技术。特别是冶金和冶金技术。眉山的渔猎和农业发展迅速。
抗战时期“安化高明出土一件青铜酒器,为商代文物”,(安化县志1993,P.531)是中原文化进入眉山的证明。1986年,安化江南镇被列入东周文化遗址。有陶器、石器、青铜器和铁器。“据考古专家考证,这是一处典型的东周时期的村落遗址”,或者可以证明“至少在3000年前,当地土著民族与楚人就有了交往和交融”(益阳文管所姚引用安化几处早期考古文化的总结)并说明当时已使用铁器。造船技术的发展。资江正式变成了一条航道。“东汉将军征调五夷(在辰溪、沅陵)时,率部乘船溯紫江而上”,在东平“稍作停留后西行”,在距东平30公里的(今被柘溪水库淹没)市“弃舟过袁”,(65438+)梅山的冶金锻造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活。20世纪80年代初。安化县李林乡李庄村村民罗启祥在闫家塅的山林里开起了建房基地。发掘了一座青砖墓,里面没有棺材。但是有很多钉子要钉棺材盖。专家鉴定这些青砖和铁钉是汉代的遗物。商业也从原始的交换发展到硬币的使用。“1984年4月,柘溪乡大布溪(紫水北岸)出土古钱币30余公斤,其中有汉初吕后半文、西汉五铢、王莽火圈”。(见1993《安化县志》。县政史迹" P.531)
梅山人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他们都是眉山历史的创造者,却对眉山历史的发展不感兴趣。对后来梅山文化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是汉初进入眉山的越人。
战国时期,楚国的势力范围由北向南延伸。《史记》中有关于楚赖岳的记载:“起兵伐之,大败之,杀王无力,遂带吴至浙江,……而愈散,各氏族争位,或争王,或争王,而他在江南沿海,为楚王朝效力。”(1988岳岳麓书社《史记:勾践世家》第439页)“所谓江南”,一般指春秋战国秦汉时期湖北江南部分及湘赣一带。(1985,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删节本,第889页)1982,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辞源》修订本,提到了“西岳”二字:“勾践六子孙,被楚所败,士子散于海,作者为东岳。湘,湘江,指的是《辞源》中描写的,史记中亲吻的湖南。可见战国末期,湖南大部分地区都有不少西岳人在此定居。一部分失去隶属关系的越军去了眉山。安化“东山乡周梅村出土的铜矛、铜剑、铜戟等青铜器”。是战国时期越人使用的武器。”(见1993《安化县志》。文物”P.531),这些武器只有他们才能带。
秦统一天下后,天下分为三十六郡,益阳属长沙郡。此时眉山是益阳的地盘。秦魏,天下造反,江西鄱阳,命吴锐“引越出兵,以应诸侯。沛公攻打南阳,却遇到了芮将军梅娟。与凯,李攻析,项羽称王,与睿,引数百诸侯入关。所以李锐是衡阳之王,他是湖北黄冈的省会。它的将军梅娟做了大量的工作。封10万户。烈侯。”(1983中华书局《汉书·吴锐传》,第1895页)当时天下未定,项羽封梅娟为十万侯,只是一张空头支票。梅娟并不拥有10万封地。后来楚汉相争,楚战败。“项羽死,建功于涓(刘邦),入武关,于是德瑞移长沙为王,皆在湘(今长沙)”,(1983,中华书局《韩曙吴锐传》,第1895页),此时的梅涓跟随吴锐。据《楚志》记载,清同治《安化县志》记载了此事。“吴锐是长沙王梅娟的部下,住在益阳。他姓梅山,就是现在的安化县地。”清代光绪《湖南通志》中也有记载,可以相互印证:“眉山在新化县南五里,一个在眉山,汉代梅娟就住在这里。”今天的安化新化没有一片梅林,也没有明朝以前梅林的记载。梅山命名的来源,应该是《同治安化县志》可信。
梅娟带领部下到眉山后,与当地土著和平共处,逐渐融合。眉山土著从长江中游迁入江南。历史初期没有明显的民族特色。三朝时是中原民族的后裔,以炎黄皇帝的南北方民族为代表。后来应该属于所谓的汉族,而越人是黄帝的后裔(岳麓书社1988年版《越王勾践家族史记》,第345页),他们的文化和华夏文化是一样的。因此,梅山文化是汉民族的基础和文化。至今,安化新化人使用的眉山方言中还保留着大量的汉字古音,如新电饭锅叫“丁”,菜锅叫“铁锅”。安化的“竹”和“笃”都读作dou,“说和港”是谐音,都读作gang“江”和“刚”是谐音,都念刚。这些是汉字中的古音。“叶”与“雅”同音,都发雅音,“如”“日”(前-I),“咸辉”“盐味”同音,叶味,“甘”“关”同音,都发鹄音,与江浙越语相同。“辣”和“猛”是谐音,都读作lie,和粤语差不多。这些都说明眉山话属于汉语系统,夹杂着粤语语音。1.“墨夷”一词出现在梁书南北朝时期的齐梁之间。《梁书·张有传》:“在梁武帝大通,张有曾是湘、桂、东宁的首府。香洲(长沙)秘书处...有些人很顽固。依山而居,危在旦夕。日历政治不招待客人。所以是定向的。”梁创建于公元502年。两都在建康(今南京),公元544年大同沦陷,张謇任襄州刺史。作者想突出张謇对墨米启蒙的贡献。因此,墨夷过去几年的统治经验被用作对比。这个“政客”可能是梁的一个官员。可能是齐的律师。可见,墨脱的出现是在公元500年左右,在齐梁之间。
后来《隋书地理》又一次向墨脱提出:“长沙君名唤墨脱(对少数民族的蔑称),因其祖上有过立功之举,故常免徭役,故以为名,但其人穿着白布裤衫,更少一条毛巾。它的女式蓝布衬衫。班布裙子没有鞋子。铁钴(大铁锅)婚姻不雇钱。武陵(常德)、巴陵(岳阳)、零陵、贵阳、溧阳、衡山西平(广州)都是如此。”(1973中华书局“隋书。地理表》第898页)唐代诗人刘禹锡在武陵任刺史时写过一首诗《墨妖歌》:“墨妖长大,名无符。这座城市很容易和鲛人混在一起,而婚姻是一个木客。星辰占春眼,火开岭。夜渡千人谷,沙石倾。”(1995国际文化出版社的《全唐诗》。宋·刘《思茅》P.1141)
基于以上三个材料。你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莫言是与吴锐共同抗击秦国的西越后裔,立下了汗马功劳。南北朝时,眉山的越人后裔是墨密的一部分。有四个原因:
首先,墨夷分布的地区是西越人居住的地方。
第二,墨夷去祖宗家立功,往往免徭役。这与西越南人和吴锐一起起来推翻秦朝的事实是一致的。
第三,依山而居。刀耕火种,当时没有政府承认的住户。这个名字没有登记在册。是眉山莫米和其他莫米的共同特点。
第四,眉山人多与梅娟一起为秦作贡献。他们最有资格做莫米的祖先。
顺便说一下,和现在的姚是不同的概念。目前,中国瑶族的祖先是潘胡曼。也就是一个以盘瓠为图腾的民族,现代畲族、瑶族、苗族的一些人至今还保留着盘瓠信仰的传说(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常识》)
徭役制度起源很早。《礼记》中有关于周代嫁徭役的规定。秦汉以后。名字很多。严厉的方法已经成为残酷压迫人民的制度。西越参与推翻秦朝。汉朝统治者免除他们的徭役,但汉朝以后的魏晋,南朝的宋齐,都不会承认他们的功勋。于是重担又落在了他们身上。为了摆脱沉重的压力,西越人宣称自己是祖先。拒绝接受徭役的“墨妖”在行动上与政府对抗。拒绝接受征用。历代诉讼政府与“墨夷”之间形成了尖锐的阶级矛盾。梁书的“历政不待客”就是如此。
眉山属于益阳,当然在这激烈的阶级斗争中。眉山外的“墨妖”正在与统治者斗争。一些人被杀,一些人被赶到偏远的山区。只有梅山这个支脉。由于眉山地势险要。防守比进攻容易。统治集团鞭长莫及。所以并没有被削弱。这是晚唐以后眉山任瑶崛起和割据的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