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救人一命

感动我的杨善洲同志。

杨善洲同志当地委领导期间,有乡亲不止一次来找我,让我为家乡做点事。我是保山地区的秘书,不能只想着家乡,但毕竟觉得遗憾。我的家乡养育了我。所以我答应他们,等我退休了要为家乡做点实事。"关于植树,年过八旬的杨善洲是这样解释的。

为了实现“帮家乡办点实事”的承诺,杨善洲把目光投向了施甸县城东南44公里的大凉山。杨善洲的老家在大凉山脚下的遥观镇陡坡村。小时候,他妈妈经常带他去山上挖野菜和草药,等着在市场上卖。原来这里有参天大树。在大型钢铁冶炼过程中,大量的树木被砍伐。后来,当地贫困农民大规模毁林开荒。原本绿色的大凉山变得贫瘠,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周边十几个村子陷入了“一人种一亩,三亩吃不饱”的困境。“这样下去,后代怎么活?”杨善洲忧心忡忡。

退休前,杨善洲去大凉山实地考察。家乡的人听说他要回来种树,就劝他:“你去别处种吧。这地方连野樱桃树和祁树都不长。”但是,他还是来了,他作为一个普通大山的儿子,带着一颗赤子之心回来了。退休那天,杨善洲收拾好被褥,到达离大凉山最近的黄泥沟。第二天,大凉山国社联合林场正式成立。那一天,他们挑着马匹,背着食物和行李来到了距离公路14公里的水杆平子,搭起了临时的棚子扎营。半夜,狂风大作,棚子被掀翻,倾盆大雨不期而至。几个人不得不躲到马鞍下以躲避暴风雨之夜。就这样,杨善洲带着县里调来的几个同志,开始了艰苦的工作。

多年以后,人们仍然记得杨善洲第一次去大凉山。那时他住在树枝搭成的窝棚里,穿着草鞋,就像一个放牧的老人。后来得益于省里的资金支持,林场终于盖起了一排简易油毡房,杨善洲和工人们在这里生活了近10年。10年后,当他们把油毡房换成砖砌平房时,破旧的油毡房被周围的绿意覆盖。1999 165438+10月,杨善洲在用砍刀修剪一棵树时,不幸滑倒在青苔上,左腿粉碎性骨折,但半年后他坚持再次攀登大凉山。从此,他离不开拐杖。

2009年4月,杨善洲将自己辛辛苦苦建立了20年的大凉山林场经营权正式无偿移交给施甸林业局。有人算过一笔账:大凉山林场面积7.2万亩,其中5.8万亩华山松有3万亩已经封山育林。如果在1亩土地上种植200棵树,一棵树按最低价30元计算,大凉山林场的活立木存量价值已经超过3亿元。这就是一个老地委书记为家乡做的事。

多么可敬!石油;燃料加注;做出更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