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连浩特的历史沿革

这个地区最早有人居住的地方是盐池,在城东北9公里处。二连浩特盐池在蒙古语中称为“额仁达布桑淖尔”,意为“彩色盐湖”,“二连浩特”是蒙古语,意为彩色湖泊之城。古名“玉龙”、“伊利亚”和旧名“二连”都是蒙古语中的曲解,城名来源于湖名。

早在原始社会就有古老的狩猎部落,春秋战国时期称为林湖地,又称东湖地。

秦汉时期匈奴人迁徙至此,东汉时定居吴恒、鲜卑,隋唐时被突厥人迁至牧场。辽为大漠之地,金为王固部落之地。

元属鄂托克,商都,有玉龙栈。

明英宗十四年(1449),归还北苑左翼三万户,称苏尼特鄂托克。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设置伊利亚驿站。

光绪十五年(1899),清政府在张家口至库伦(今蒙古乌兰巴托)架设电话线,设立电报局,并在当时的地图册中命名地标为“二连”。

1956年4月3日,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决定建立二连镇,隶属苏尼特右旗。

1957年7月4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决定二连镇升格为县级,二连加“浩特”(蒙古语意为市)二字,隶属锡林郭勒盟。

1966 1月,该市经国务院批准成立。

1969 165438+10月,内蒙古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决定该市归乌兰察布盟管辖。

1980年5月,重划回锡林郭勒盟。1985 1内蒙古自治区获批升格为准地级市,为自治区计划单列市。

1985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该市为A类开放城市。

1992年,二连浩特市被国务院列为13沿边开放城市之一。

2065438+2004年6月5日,国务院同意在二连浩特设立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