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仓储活动的发展历史

仓储业是指从事仓储活动的经营企业的总称。仓储业是一个古老的行业,中国的仓储历史悠久。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仓储业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我国仓储业规模较大,形成了多种专业化的仓储分工,在数量上完全可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但在服务质量和效率上存在明显不足。纵观中国仓储活动的发展历史,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1)古代仓业:中国古代的商业仓是随着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扩大的。“地电”可以说是商业仓库的原始形态,既有商品仓储的性质,又有酒店的性质。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和商品交换的不断扩大,专门存放商品的“塌房”从“地店”中分离出来,成为具有企业性质的商业仓库。

(2)现代仓储业: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商业活动的扩大,我国现代商业仓库有了一定的发展。19世纪的商业仓库称为“栈”,是指存放和保管物品的场地和设备。堆码业最初的业务仅限于堆码货物,货物的所有权属于寄存人。随着栈业务的扩大和服务对象的增加,解放前的栈业已分为码头栈、铁路栈、仓储栈、厂号栈、金融栈、海关栈。现代堆垛业的显著特点是建立明确的经营类别、经营范围、责任业务、仓库租金、进出手续等。

(3)社会主义仓储业:新中国成立后,接管并改造了旧中国留下的仓库。当时采取的是对口接管转型的政策。比如铁路、港口仓库被交通部门接管;物资部门的仓库由国家物资清算委员会接管;私立图书馆由商业部门接管改造;根据经营性质,国外仓库分别由港口、外贸、商业等相关部门接管和收购。1962成立国家物资储运局(后改为物资储运总公司)。1984年,国家物资储运总公司在各地成立了14直属储运公司,仓库76个,主要承担汽车物资、国务院各部门中转物资及其他物资的储运任务。加上各地物资局下属的储运公司和仓库,逐渐在全国形成。现阶段,无论是仓库建筑、设备还是装卸设施,都比国内老牌商业仓库有了很大的发展。

(4)现代仓储业:在我国很长一段时间内,仓库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即仓库内的装卸、搬运、码垛、计量等大量作业都是人工完成的。因此,仓库不仅占用大量劳动力,而且劳动强度大,劳动条件差,特别是一些危险品仓库,容易发生中毒等事故。为了迅速改变这种落后的局面,政府在这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一是重视旧仓库改造。按照现代化仓储作业的要求,对旧仓库进行了改造,加大了设备投入,配备了各种装卸、搬运、堆垛等设备,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了劳动条件,提高了仓储作业的机械化水平。另一方面,建造了一批技术先进的现代化仓库。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开始建设自动化仓库,计算机辅助仓库管理被广泛采用,这使中国的仓储业进入了自动化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