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成语的隐喻意义
本义:把煮锅(古称釜)打碎,把过河的船(古称舟)凿入河中。
比喻:下定决心全力以赴。
从东汉的另一面看,袁绍兵败被杀,几个儿子在争权夺利。曹操决定打败袁兄弟。袁尚和袁兄弟投奔乌桓,曹操出兵乌桓,打败了吴,袁兄弟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康。曹操手下的将领要求曹操参军,他们想集中兵力,制服辽东,活捉二袁。曹操大笑着说:“你别动,公孙康会送二袁的人头。”。于是下令部队搬回许昌,静观辽东局势。公孙康听说二袁叛变,心生疑虑。袁父子一直有夺取辽东的野心。现在,袁的战败就像一条走失的狗,无处安身。去辽东是迫不得已。公孙康若收留尔渊,必有后患。而且收留二原肯定会得罪厉害的曹操。但他也考虑到,如果曹操进攻辽东,他得把二原也带进去,共同抵抗曹操。当他发现曹操折返许昌,无意进攻辽东时,认为收留二原是有害的。遂设下埋伏,召二原来,一举擒获,斩其首级,遣人去见曹。曹操笑着对众将说:“公孙康一直害怕袁吞并他。如果袁上门,他会起疑心的。如果急于用兵,会导致他们共同抵抗。如果我们撤退,他们肯定会自相残杀。”看结果,果然不出我所料!"
看着人们在河对岸着火
比喻:别人的苦恼不要求助,看热闹。
恐惧每一个声音中的危险;从树叶的沙沙声开始;惊慌失措
《晋书·谢玄传》:“大家闻讯,以为到了。”《简书》:“简、傅进城,望。他们看到部队整齐,士兵精锐;北望八公山,草木似人。”
原意:听到风声和鹤的叫声,都怀疑是追兵。
比喻:形容惊慌失措时疑神疑鬼的人。
撤退以避免冲突
晋朝的儿子重耳(晋文公)逃到楚国时,楚王问他将来如何报恩。重耳说,如果楚谨将来发动战争,它将“置身事外”。楚谨在城濮作战后,晋文公信守诺言,撤军90里。
原意:主动退九十里。
比喻:不要和别人争论,也不要主动让步。
忍受艰辛以实现某种抱负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出兵攻打越国,被越国击败,阖闾身受重伤而死。阖闾让伍子胥选接班人,伍子胥独爱夫差,就选他为王。此后,勾践听说吴要建立水军,不顾等人的反对,派兵剿灭水军。结果被伏查琼斯包围,大败。将军也战死了。夫差想活捉勾践,范蠡做了一个计划,假装投降,留下一座没有柴烧的青山。夫差没有听老将伍子胥的劝告,留下了勾践等人。忍辱负重三年后,他终于被放回岳身边。勾践秘密训练精锐士兵,每晚睡觉不用床垫,只铺些柴火(古代叫俸禄),屋里挂个胆。为了不忘记过去的耻辱,他会不时尝一尝苦胆。
为了鼓舞人民,勾践加入了皇后和人民的劳动,在越南人的齐心协力下使国家更加强大。
有一次,夫差率领全国大部分军队开会,让勾践带兵去助威。勾践见时机已到,假装去开会,带了三千精兵,拿下了吴主城,杀了吴王,俘虏了夫差。夫差后悔没有听伍子胥的话,留下了勾践。临死前只是要求不要伤害吴国人民。
本义:睡在柴火上,吃饭睡觉都有苦味。
比喻:形容努力工作,力争上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