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回避制度」是什么?为什么皇帝害怕官员执行不力?
众所周知,康熙皇帝是千古一帝。一般来说,所有的国王在任期的头几年都很努力,但到了后期,就开始沉溺于声色犬马,导致政事混乱。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唐玄宗。其任职初期,开元盛世如此宏大,但后期却偏向杨贵妃,不理政事,导致安史之乱。而康熙帝在位几十年,吏治已经明朗,制定了很多英明的政策。其中他非常重视的就是回避制度。那么回避制度是什么意思呢?
一般来说,回避制度是指某个职位不允许具备一定条件的人任职。反映在清朝。即三个方面,即:特殊制度回避、地域回避和亲属回避。避免特殊机构,如军事部门的亲王。这主要是因为亲王的地位权利已经很大,军部的控制权也很大,两者结合可能危及国王的统治,所以才规定的。地域回避和亲属回避是针对普通官员的,主要是防止他们从公共利益中谋取私利。
其实回避制度从汉代就有了,代代相传。回避制度体现在汉代是地域回避,即异地为官。之所以会这样,具体来说就是,如果一个官员在当地工作,他的亲戚都在他执政的地方,那么他就很容易自私。以公谋私,对王朝非常不利。
君王重视回避制度,不仅是为了防止官员谋取私利,也是为了防止官员为谋取私利而结党营私。试想一下,如果某地的官员都是亲戚,那么他们的政治观点大概也会一致。即使有人欺上瞒下,他的亲戚也会包庇,这无疑是相当可怕的。所以历代皇帝都很重视回避制度,怕官员不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