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发明了原子核?

是发现,不是发明。1911年,欧内斯特·卢瑟福在验证汤普森的李子布丁模型时发现了原子核。

1909年,卢瑟福领导设计并完成了卢瑟福散射实验,证实了原子中心存在一个带质量的带正电荷的原子核,于是约瑟夫·汤慕孙倡导的梅布丁模型被彻底推翻。

卢瑟福根据他的实验结果设计了一个新模型,叫做“卢瑟福模型”,它有几个重要的特点:大部分质量和正电荷集中在中心区域半径非常小的原子核内,而电子则围绕在原子核周围。

卢瑟福模型是一个核模型。卢瑟福散射实验中,主角是原子核,电子不重要。所以,卢瑟福不能空谈地给出电子的排列,也不能用这个模型来解释化学结合、元素列表和原子谱线。

核成分

原子核受核力影响,由质子和中子(两种重子)组成。中子和质子进一步由夸克组成。

质子和中子被限制在原子核内的能量称为结合能。一般来说,原子量为58到62的能量结合能最大,也就是所谓的“铁峰”。据我们所知,原子量小于62的元素会发生核聚变反应释放能量,而原子量大于62的元素会发生核裂变反应释放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