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赞干布把佛教带到不丹是7世纪吗?

佛教,又称喇嘛教,是不丹的国教。不丹的佛教信奉西藏喇嘛教的一个分支,即噶举派。

(1)佛教的介绍。佛教传入不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7世纪中叶。公元640年,中国西藏国王松赞干布在不丹中部的邦唐山谷建造了多梅尼科·贾姆帕寺,以传播佛教。公元649年,松赞干布在不丹西部的帕罗山谷修建了基楚修道院。公元747年,印度佛教圣人莲花花生(Lotus Peanut)受当地一个部落首领的邀请,两次访问不丹,讲学布道。据说莲花花生是那烂陀书院的神学老师,大乘派的佛教学者,出身莲花。不丹称他为“Guru Rimpoche”(古鲁和学者),并称他为“第二个如来”。在不丹的第一次讲学后,他去了中国和西藏讲学和传教。他从西藏回到不丹后,考察了不丹帕罗谷新寺庙的建设,并在布姆唐设立传教中心,继续在不丹传教,使佛教在不丹迅速发展。12年底,中国藏传佛教马宁教和噶举派传入不丹。公元1616年,中国和西藏马宁教的高级高僧阿旺杜公(后称阿旺南迦勒)来到不丹,先后击败各教派,完全统治了该地区,成为著名的沙布东,即教王。在此基础上,阿旺·南迦勒仿照中国藏传佛教的管理体制,在不丹建立了宗教组织和教规等级制度,以此来管理国家,形成了僧侣和习俗双重神权统治的政府,自己当了国王,并以政教合一赢得了法王的称号。法王(按宗教规定,国王是宗教领袖和统治者)是巴基斯坦主要教派中的主导地位。后来与不丹原始部落宗教相结合,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不丹喇嘛教。阿旺·南迦勒死后,政教发生了激烈的权力斗争,政教开始分离。从65438年到0907年,以乌坚·旺楚克为首的世俗阶级占据了统治地位。今天的不丹人主要信仰佛教中的尼玛教和噶举派。由于不丹最早的佛教是从中国西藏传入的,所以时至今日,不丹人都把中国西藏视为佛教圣地,每年都有很多人去西藏烧香朝觐。

(2)僧官。不丹的佛教官员分为基坎波、罗本、中央修道院院长和地方修道院院长。

基坎波(Kikampo-Je Khenpo)住持,又称法国国王,地位仅次于国王,负责管理全国的宗教事务,任命僧侣,参与讨论国家大事。1917年基坎波去世后,没有寻找转世灵童,而是选出了基坎波的继承人。选举方法是:在一张纸上写下中央寺庙四位最高等级僧侣的名字,然后将纸放在祭坛上的骨灰盒中。纸条拿出来,新基布上写着“上帝的选择”几个字。1952年,吉格梅·多尔吉杰·旺楚克国王放弃了这种方法,由罗本提拔。也就是基坎波死后,中央殿四位罗本中最高的官员Dolgij Loben自然就成了基坎波。如果圣殿认为多尔吉吉·罗本由于某种原因不适合晋升为基坎波,其他三名罗本中的一人将担任这一职务。如果不合适,退休的多尔吉吉·罗本将被任命为基坎波。根据新制度,基坎波的任期通过协商确定,一般为3年。不丹现在的基坎波是公元71世纪法国国王特鲁尔库·吉格梅的活佛。

罗本-罗本是继基坎波之后的高级僧人。如果把基坎波比作宗教王国的国王,那么罗本的教阶就相当于这个王国的大臣,主要职责就是协助基坎波掌管国家宗教事务。1907之前,罗本主管国家行政事务。

不丹的loben可分为四类,分别是Dolgij Lobens、Dagbuluo Lobens、Yang Piluo Lobens和Shenniluo Lobens。其中,道尔吉·罗本主管密宗佛教研究,兼任中央寺院主任,在基坎波不在时行使职权;达格·布罗本负责语法研究,杨丕洛负责朝拜,沈尼洛主要从事佛教哲学研究。

中央修道院院长——一般由道尔吉·罗本兼任。他的主要职责是负责中央寺院的主要活动,并管理地方寺院的行政和宗教事务。

当地一座寺院的院长,又名翁泽,是当地一座寺院的高级喇嘛,负责寺院的纪律和宗教活动。“翁泽”是嵇康直接任命的,他的助手称他为“罗本顾中”。

(3)僧侣。僧侣是不丹佛教的主体,人数上也占绝大多数。不丹的僧人年龄差异很大,有60多岁的老年僧人,也有20多岁的中青年僧人,还有大量的年轻僧人,年龄从几岁到十几岁不等。

以前年轻人往往想通过宗教途径成为贵族,或者被送到寺院控制人口。现在进修道院的年轻人完全是自愿的,他们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前景,往往会借宗教进入上层社会。由于王国政府在1961年实行了现代教育制度,人民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实行了新的经济发展计划后,国家建设严重缺乏劳动力,因此吉格梅·多尔吉杰·旺楚克国王同意在中央修道院保留1000名僧侣。目前不丹虽然有很多年轻人热衷于政治、参军等发展项目,但由于不丹人普遍信仰宗教,宗教早已深入人心,仍有很多年轻人自愿进入寺庙。

关于僧侣的培训和教育,在1959年之前,不丹的年轻僧侣一般都去中国西藏东部的卓克钦寺接受宗教教育。自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不丹中央修道院一直在培训年轻的僧侣。

(4)宗教基金。以前不丹寺庙的所有开支主要来自民间捐款和政府拨给寺庙的租金,政府无法得知寺庙的资金数额和资金用途。为了加强寺院的资金管理,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过去,寺庙很难收取地租。即使收了一些地租,也是农产品难以在市场上销售。根据这种情况,1968年秋,不丹国民议会做出决定,当地寺院的地租改为由宗达(相当于县令)按辖区征收,而不是寺院。同时,每年拨给中央寺院和八个地方寺院50万努,并授权财政部检查寺院账目。65438+1969年6月15日,国民议会进一步规定,各医院进行宗教募捐时,必须事先通知政府,经政府批准后方可实施。鉴于不丹大部分寺庙都是古建筑,需要大量的维修,需要大量的资金。5月31970日,不丹国民议会做出决定,由当地政府(尤其是宗和村一级)负责寺庙的维护,从而大大减轻寺庙的经济负担,避免寺庙因提供免费劳动力而与民众发生矛盾。

(5)佛教寺庙。不丹的寺庙大多位于山麓的突出部分,地势险要,水源匮乏。寺庙建筑一般为土木、石结构,墙基一般用石块砌成。主墙厚约1米,比较坚固。据统计,目前不丹有2000多座古佛寺,有1000多座佛塔。由于年代久远,这些寺庙和宝塔大多需要维修。为了保护宗教设施,不丹每年都要花费大量资金修缮寺庙。2002年,不丹仅在帕罗就花费了654.38亿努用于维护和修理Jabjang Chuk Choling Lhakang。

(6)宗教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宗教在不丹长期处于统治地位,尤其是在人们的经济、文化和日常生活中,所以它在不丹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日常生活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政治上,基坎波享有仅次于国王的地位,各级政治机构中都有宗教代表;经济上,每年宗教事务支出占国家总收入的25%左右,喇嘛占有大量土地,是肥沃的土地;军事上,每个军营都有寺庙,新兵入伍前都要举行宗教仪式;在文化和日常生活中,每个教派都有一座扎仓(大寺庙),一般占地22亩左右,有21多名僧人。主要负责主持教派的法会等仪式,管理教派内的教育事务。每个村(寨)都有一座寺庙,僧人5人以上,主要负责当地的教育活动。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个供奉如来或莲花花生的祭坛,富裕的家庭也有一个专门的大厅,供家庭成员在早上,晚上和吉祥的季节祈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丹河里常见装满竹竿的木桶,桶里装着经书,桶因为水流不停的转动。喇嘛们认为这是在念经。

(7)不丹现代佛教圣地。

普那卡宗,又名普那卡城堡,是不丹最古老的城堡,也是不丹最著名的佛教圣地。它位于波河和漠河的交汇处,海拔65,438+0,463米。1.637年沙普东一世所建。中心塔长近1.83米,宽7米多。同时也是不丹佛教手稿、佛教名人圣榜、不同规格的宗教画、宗教界名人写实画像的收藏地。在宏伟的塔中,保存着古代不丹人沙·不动的遗骸,遗骸用香料保存着。除了国王和一些高级喇嘛,任何人都不能进入放置尸体的房间。

在古代,普那卡城堡是不丹统治者居住和举行朝觐的重要场所,现在是基坎波喇嘛大主教(法国国王)的冬宫。6月10日至次年4月1日(不丹历),基坎波喇嘛将带领中央寺所有喇嘛从廷巴克图的塔什克城堡夏宫迁至普那卡过冬。因此,这座城堡在不丹的民族事务和宗教事务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Tashicho g zong-也被称为Tashi CHO城堡,位于廷布山谷中心附近,海拔2500米,由不丹宗教之父Lama Phajo Dugon Shipgo于公元13世纪建造。1641年,沙普东一世扩建城堡。此后,由于神庙原有建筑大部分毁于火灾和地震,吉格梅·多尔吉杰·旺楚克三世国王于1961重建。城堡是一座四边形的石头建筑,共有七层,每层的高度从4.5米到6米不等。它覆盖着一个平缓倾斜的冷杉屋顶,内衬木板,屋檐很宽。在房间外面,有一排由漂亮的柱子支撑的游廊和一堵9米多高的墙,从底座到顶部略微向内倾斜。蓝色的墙边有一排阳台,阳台下面有一些小窗户。南面和东面的两个入口可以通向外面的一段石头,两个大门用铁把手加固。城堡中央是喇嘛领袖的方形建筑宅邸。左右两边的路通向光滑石头铺成的大广场和喇嘛的房间。

扎西策城堡现在是基坎波喇嘛的夏宫。每年3月30日至9月30日(不丹日),基坎波都会带领中央寺的喇嘛从普那卡搬回扎西车城堡避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