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城遗址的发掘历史

2006年至2015年,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对县崖遗址、西北外城隧道、民居、南水军码头、怪门、北一城、南外城东、西一城、九口郭遗址、范家岩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调查和重点发掘。以最大限度地保存渔镇遗址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还与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密切合作,开展环境考古研究。除了利用GPS对文物进行精确定位测绘外,水军码头、子怡城墙遗址的清理和试掘还采用了航拍和三维扫描技术,保证了文物的真实性,尽量最大限度地还原遗址所处的环境。

2006年5月,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钓鱼城西北外城马鞍山以西的北外城隧道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掘。地道是蒙古(元)军为攻克钓鱼城而在城外自北向南挖掘的地下通道,钓鱼城离城很近。

2006年6月5438+10月至2月65438+2月,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钓鱼城南外东西子怡城中段遗址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掘。通过这次考古发掘,证实了城南钓鱼城东西各有一字城,以及当年二冉、王建、张珏三次建钓鱼城的历史真相。

2008年7月至10年6月,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钓鱼城外东部子怡镇、七分门遗址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掘,发掘出清代异地东夷城墙中部修建的小东门遗址。

2008年9月至65438年2月,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钓鱼城东侧南段及水军码头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掘。东一子城南段城墙到达嘉陵江,长120m,宽14.3m,平均高8m。在城墙南端的西侧,也就是钓鱼城水军的战船的锚地。

2010年2月,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宋代南水郡码头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总建筑面积8000余平方米。考古发现有三组石挡土墙***16,形成相应的层层平台。每个平台上都有炮台、石堆、排水沟、山石级大道等遗迹。整个码头具有巩固河防和提供后勤保障的独特功能。

2011年3月,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南外城西墙中段与上山旅游路交汇处南宋石门门遗址进行清理发掘。场地位于西面,占地约20平方米,南距嘉陵江约122米,地理坐标为北纬30° 00′12.1″,东经106 18′25.5″,海拔约209米。

2011年5月,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南外城东墙中段,南宋小东门遗址发掘。该遗址占地面积约20平方米,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0° 00′03.2″,东经106 18′54.9″,海拔约259米,方位94°。

2011年5月至6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渔镇西岩上的九口郭遗址进行了发掘,共出土唐代建筑遗址1处,南宋建筑遗址2处。

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南外城西城墙上段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场地位于包道山南侧,地势陡峭。本次发掘出土了城墙、石阶、炮台,再现了城南、城西一字城上段相对独立的重点防御体系的宏大规模。

2013时至10时,位于渔城镇西部二级阶地的范家岩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目前暴露的遗存主要是残存高度近6米的两座宋代大型高层建筑的基址、排水系统、道路、石拱屋顶建筑等附属设施,以及陶瓷、铁器、铜钱、板、柱等建筑构件。初步调查发现有城墙、大院落建筑、高台基址等重要遗迹,与南一字城城墙上段关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