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简史
一般来说,希伯来人(古代犹太人)是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幼发拉底河、流经该地区、位于人类文明发源地现代中东的底格里斯河)古代民族的成员,被希伯来人称为族长的亚伯拉罕就出生在两河流域古代文明的中心。从种族起源来看,犹太民族无疑是闪米特人(包括巴比伦人、亚述人、希伯来人、腓尼基人等)的一部分。古代)起源于今天的阿拉伯半岛,是闪米特语系的一个分支。
由于史料的缺乏,希伯来人的早期历史和其他民族一样,是朦胧的。根据他们自己的传说,公元前1800年左右,希伯来人在族长亚伯拉罕的带领下,离开两河流域,前往被视为“应许之地”(圣经中上帝赐给亚伯拉罕的地方),也就是今天俗称的巴勒斯坦地区。希伯来语称谓中的“希伯来”一词,意为“从河对岸(指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来的人”,形象地说明了他们的身份。
迦南是埃及和西亚之间的纽带,古代世界最重要的贸易路线就经过这里。同时也是古代文明的交汇点,古代文明在这里留下了印记和影响。这一地理特征对来此定居的希伯来人的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
来到迦南古国的希伯来人在那里生活了三代(亚伯拉罕、以撒克、雅各分别被视为三代族长),历史上称为“族长时期”。后来由于饥荒,希伯来人不得不居住在邻近的古埃及。他们在埃及生活了大约400年,因为他们最初受到埃及法老的善待。大概是在法老拉美西斯二世时期(约公元前1304年-公元前1237年),希伯来人在埃及受到不公平待遇,开始沦为奴隶。当时埃及统治者采取的民族排外和迫害政策,使希伯来人面临民族灭绝的危险。为了摆脱奴隶制,获得自由,希伯来人在一个名叫摩西的伟大希伯来人的带领下逃离埃及,回到了应许之地——古迦南。据信,在返回的途中,希伯来民族意识得到加强,以一神论为基础的犹太教开始出现并建立。
希伯来人离开埃及,回到了上帝的“应许之地”——古迦南地,这标志着希伯来人民族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同时,其历史也进入了一个有历史记载的时代。重返古迦南后的前200年是希伯来历史上的“士师时代”。一群被称为法官的人在组成希伯来民族的12个部落中扮演着组织、领导和调解社会矛盾的角色。法官权力的有限性和不稳定性决定了他们无法改变各个部落各自为政的局面。希伯来部落不仅各行其是,有时还会相互冲突。后来,为了有效对抗入侵的腓力斯人和其他外族人,分成12个部落的希伯来人开始意识到同意王权对于民族生存的重要性,产生了希望有一个民族国王的想法。受人尊敬的法官撒母耳根据民意选出了希伯来人历史上的第一位国王——扫罗(约公元前1040年在位)。这样,“法官制度”过渡到了“君主制度”。
扫罗王的出现标志着希伯来民族团结的开始。索尔一生战斗,最后战死沙场。希伯来人在著名的大卫王时代(约公元前1020-970年在位)完成了对外战争,建立了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统一王国。王国的疆域远远超出了古迦南地:从东北到幼发拉底河,从东南到亚喀巴湾,从西南到埃及边境。创造了希伯历史上最辉煌的篇章。耶路撒冷从此成为希伯来人永恒的首都。大卫王也被认为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
大卫王死后,他的儿子所罗门王(公元前968年至公元前928年在位)继承王位。他在公元前956年左右在耶路撒冷建造了犹太圣殿。耶路撒冷圣殿的建造和开放是希伯来民族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事件。圣殿成为希伯来人的崇拜中心,所有对神的祭祀仪式都在圣殿举行,因此希伯来人的宗教信仰和民族意识得到增强。从圣殿建成到被毁,被称为希伯来民族历史上的“第一圣殿时期”。耶路撒冷作为统一的希伯来王国的首都,从此成为希伯来民族眼中的宗教中心,“圣城”的地位从此确立。不仅如此,当希伯来人面临一系列民族灭绝的危险时,这座神庙后来成为一个鼓舞人心的象征。所罗门王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除了修建寺庙,他还开辟了贸易路线,开发了自然资源,并在中国修建了大型工程。通过缔结条约和婚姻,所罗门王巩固了与周边民族的关系,统一的古希伯来王国成为该地区的繁荣国家。所罗门王本人也因其智慧而被视为古代君王智慧的典范。
公元前928年,所罗门王去世,希伯来人内部不和,争权夺利,将希伯来统一王国一分为二。从12部落开始,10部落组成了北方王国,历史上称为以色列王国,首都是撒马利亚。另外两个部落(犹大部落和便雅悯部落)组成了南方王国,历史上称为“犹大”,仍以耶路撒冷为首都。公元前722年,在近东崛起称霸的亚述大举南下,北方的以色列王国抵挡不住亚述强大军队的进攻,被一举消灭。由于亚述统治者实行将被征服民族分散到自己居住地以外地区的政策,构成以色列王国的10部落的希伯来人在亡国后被分散流放到亚述各地,久而久之被当地人民同化,从此不知去向,成为历史上著名的“10部落之谜”。
由于犹大王国狭小,强大的征服者对其兴趣不大,所以躲过了亚述人的劫掠,但内忧外患并未结束,国内信仰混乱,民众四分五裂。在约西亚国王时代,犹大王国开展了“请愿运动”,以消除异教的影响,净化民族信仰,确立一神教的排他性地位。虽然这一改革最终未能挽救犹大国于亡国之境,但对坚定民族信仰,保存犹大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为希伯来文明主要是由组成犹大王国的两个部落保存和发展的,所以希伯来人也被外国人称为“犹太人”。
当历史发展到公元前6世纪,另一个帝国新巴比伦决定统治该地区时,犹大王国的灭亡是不可避免的。公元前597年,巴比伦新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入侵耶路撒冷,俘虏了犹大王约雅敬,立西底家为傀儡王。10年后,犹大王国试图反抗新巴比伦,尼布甲尼撒二世再次率军征服。公元前586年,面对新巴比伦的强大进攻,犹大王国一蹶不振,首都耶路撒冷连同圣殿一起被毁。犹太民族历史上的“第一圣殿时期”结束了。
失国的犹大王和数万犹太精英、学者一起,被征服者带到千里之外的巴比伦,过着囚徒般的生活,史称“巴比伦囚徒”。巴比伦人的被掳虽然只持续了半个世纪,但在犹太历史上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一历史经验对犹太民族凝聚力的增强、犹太教的进一步发展,乃至“犹太人还乡观念”的生根都有重要影响。
公元前538年,崛起于西亚的波斯帝国出人意料地迅速征服了新巴比伦。获胜的波斯国王居鲁士大帝以罕见的宽容政策对待在巴比伦过着屈辱生活的犹太人,不仅允许他们重返家园,还同意重建圣殿。公元前516年圣殿落成,犹太历史进入“第二圣殿时期”。
虽然在随后的200年间,犹太人的故土一直处于波斯帝国的统治之下,犹太人也只是凭借波斯人的宽容才得以生存,但总体来说,波斯并没有过多干涉犹太人的日常事务,只派驻了一名波斯官员负责保障地区安全和监督税收,日常事务全部由犹太人自己管理。经过最初的内部巩固和消除外国人的影响,犹太社会平静了,生活安定了,犹太民族得到了休养生息,传统文化得到了巩固和加强。政治上,君主制没有恢复,主持庙会祭祀的祭司阶层显然掌握着主要权力。
但在公元前333年左右,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打破了那里的和平,犹太人居住的家园和近东其他地区一起,立即成为希腊帝国的一部分(希腊帝国在亚历山大死后分裂,犹太人的家园先后归埃及托勒密王朝和以叙利亚为中心的塞琉古王朝管辖)。席卷地中海地区的希腊化运动在犹太人的家园也是声势浩大,马其顿和希腊移民在那里建立了近30座带有希腊祭坛、竞技场和剧院的新兴城市。希腊人的生活方式导致犹太人的生活方式受到冲击,宗教信仰受到迫害,以至于决心坚守自己文化的犹太人不得不为捍卫自己的民族文化而战。随着安条奥库斯四世伊皮法尼斯对犹太教的禁令和对犹太人的迫害,这场斗争愈演愈烈。犹太人忍无可忍,于公元前165年举行了被称为“马卡比起义”的起义。起义胜利后,塞琉古王朝的统治者不得不做出一些让步,允许犹太人按照本民族的传统方式生活。犹太民族获得了相当大的自治权,在自己的国土上建立了半独立的哈斯莫尼王朝。然而,异族的统治和希腊化的影响引起了犹太人生活的主体犹太教的纷争和分裂。撒都该派、法利赛派、艾赛尼派、狂热者等不同派别出现,一个叫耶稣的犹太人也有自己活跃的派别。
当罗马帝国取代希腊成为世界霸主时,犹太人开始在罗马统治下生活。罗马的暴政和对犹太教的亵渎迫使犹太人再次起义,起义始于公元66年。然而,这次起义被罗马的强大力量镇压了。公元70年,当时犹太人的政治中心耶路撒冷终于被罗马军队征服。破城的罗马人放火烧犹太人的第二圣殿,犹太人被赶出圣城和家园,开始了全民族的“散居”生活。虽然犹太人在公元132年的巴尔?在科克巴的领导下,又发生了一次反抗罗马统治的起义,但起义在135年彻底失败。为了防止犹太人再次反抗,罗马统治者宣布禁止犹太人在圣城居住。至此,犹太人完全失去了在自己家中生活的权利,流散的过程愈演愈烈。总的来说,犹太民族生活在自己家园的历史已经结束,犹太民族的古代历史也已经结束。犹太民族的历史进入了1800年的“流散”。
虽然犹太人分散在世界各地,但他们仍然坚持自己的宗教,并不断为其添加新的内容。第一,他们把犹太律法系统化,记录下来,写进《旧约》的前五卷《托拉》。公元2世纪末,拉比(大主教)将法利赛人(一个犹太宗教组织)的教义汇编成《米什那》,使用和传播了300多年。在6世纪前夕,一些评论被添加到这些犹太教义中,然后著名的《犹太法典》被编纂。
与此同时,犹太人在世界各地不断迁徙,受到迫害和驱逐。公元3世纪,巴比伦为犹太人提供了临时避难所。10世纪,许多犹太人移居西班牙。1215年,基督教会颁布了犹太符号法,禁止犹太人占有土地,强迫他们从事商业和金融活动。从13世纪开始,欧洲又出现了一波迫害犹太人的浪潮。犹太人于1290年被驱逐出英国,1394年被驱逐出法国,1492年被驱逐出西班牙,1497年被驱逐出葡萄牙。在德国和意大利,他们被限制住在犹太区。20世纪三四十年代,对犹太人的迫害达到高潮,很多犹太人死于这一时期。1948年5月4日,联合国宣布建立现在的犹太国家——以色列,让犹太人回到祖先生活的地方,重建国家。但这引发了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乃至所有阿拉伯人的矛盾和冲突,导致中东问题久拖不决。
据1970统计,全球约有14万犹太人,其中北美约600万,主要在美国,南美和中美洲约75万,南非和澳大利亚约20万,西欧100多,多在英法,前苏联约200万,以色列25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