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历史派别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10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的名字是乔达摩悉达多。20岁时,他离家出家,成了一名道士。此后,他被尊称为“佛”,意为开悟者,他所宣扬的宗教被称为“佛教”。

在佛陀示涅槃后的数百年间,佛教传遍了印度次大陆。由于对教义的理解不同,原始佛教分裂成教派,主要分为佛教各派,南传佛教主要是佛教各派,盛行于斯,传遍东南亚,后传入中国云南。

佛教传入中国的确切时间尚无定论,众说纷纭。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是,东汉永平十年(67年),汉明帝派使者出使西域,广征佛像、典籍,邀请卡亚摩顿、朱法兰等僧人到洛阳,建立了第一座官庙——洛阳白马寺,是中国寺庙的发源地。在这座寺庙里,完成了中国最早翻译的佛经《四十二章经》。有三个主要派别:汉川,西藏和南传佛教。

中国佛教从南北朝开始进入繁荣发展阶段。南北朝时期,佛教已经遍布全国,在家的佛教僧尼数量迅速增加。据北魏洛阳伽蓝记载,洛阳的寺庙数量在鼎盛时期达到1367座,而北方的长安有一万多名僧尼,南方的建邺(今南京)有数百座佛寺。

隋唐时期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时期。隋朝皇室信仰佛教,唐朝皇帝信仰道教,但他们对佛教和许多其他宗教采取宽容和保护的政策。佛教在中国逐渐发展成熟。

封建社会后期,汉代佛教衰落,戒律散漫,丛林荒废,僧侣愚昧,迷信盛行。近代以来,在杨、等一批佛教有识之士的推动下,佛教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抗日战争时期,著名佛教社会活动家太虚大师等一大批爱国僧人积极支援抗战,在世界各地广为宣传,争取道义和物质支持。佛教界还在战场组织了僧侣救援队,为祖国的自由独立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汉代佛教界首先与全国人民一起参加了土地改革运动,废除了封建地主所有制和其他各种剥削制度,佛教事业日益发展。1952、165438+10月,中国佛教协会筹备办公室成立,1953年6月,中国佛教协会在北京成立,元英法师当选为会长。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恢复并实行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使中国佛教取得了新的发展。藏传佛教主要流行于西藏、云南、四川、青海、新疆、甘肃、内蒙古等省区,藏族、蒙古族、裕固族、门巴族、珞巴族、土族等民族广泛信仰。

中国南传佛教的佛教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自治州。思茅、临沧、保山地区,傣族、布朗族、阿昌族、佤族多数人信仰南传佛教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