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中国哲学史,在学术传统上经历了先秦诸子学、汉代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实用主义、近代理学和现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等主要发展阶段。

中国的哲学最初是从原始宗教中逐渐分化出来的。早在原始社会(约公元前1.7万年~公元前2100年)就已经孕育了哲学的胚芽。原始人在自己的劳动中认识了自然,有了唯物主义萌芽的基础。主要体现在阴阳五行观念上。早在公元前1000年,在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基础上,人们就有了现在、过去和未来的时间概念,把今天称为“今天”,把过去的日子称为“过去”,把十天内的一天称为“下一天”(明天),把未来十天内的一天称为“来临”。同时,为了区分土地,进行商业交通和军事征服,人们也有了东、西、南、北、中的空间概念。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人们不仅有了时间和空间的概念,而且有了原始的阴阳五行观念。阴阳的概念在《周易》中有记载。人们很早就观察到天地、风雷、水火、山川、人类繁衍等自然现象,于是总结出天地、雷风、水火、山川的对立。再观察鸟兽,有公有母;观察草木,有雄有雌;观察人类,有男有女。因此,阴(-)与阳(-)的对立被视为宇宙中普遍的根本对立。《尚书·周树弘法》中记载了五行的概念。所谓五行:水、火、木、金、土。这些反映了人们对衣食住行所必需的五种物质材料及其性质的认识,具有唯物主义的因素。可以说,阴阳五行观念是中国原始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萌芽。但由于生产力低下,知识匮乏,在自然灾害面前显得无能为力,出现了原始的宗教观念,如对天、地、日、月、风、雨、山、水、鸟兽的崇拜,对祖先的崇拜,萌发了哲学思想。但是,哲学作为认识整个宇宙的系统化、理论化的理论,作为文字记载的相对完整的世界观,只有在奴隶社会才能产生。在早期的奴隶国家——瑞商(约公元前1562年),有一部成文的经典《尚书》。中国历史学家一致认定,商朝(殷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奴隶制时代,殷墟出土的《尚书·尚书·盘庚》后章和甲骨文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史料。《诗经》曰:“帝立子生商。”商统治者认为自己是天帝的后代,代表天帝管理臣民。商朝灭于周朝时,周朝统治者宣称:“皮贤文王受天佑。”(《大丁羽》)意思是文艺工作者创立了破坏商业的事业,这是命运的保佑,星期日是天堂在天上的投影。《庄子天下篇》也指出这一时期的哲学思想是“以天为教,以德为本”。这条道路显示了哲学与宗教和伦理的结合。但此时的哲学思想只是处于萌芽阶段,没有哲学流派,没有真正的哲学体系,所以没有著名的哲学家。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 ~ 221),中国的奴隶制迅速向封建制转变。这时,哲学战线上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新阶段。所谓“百家”,可以概括为十余家。其中主要有儒、墨、道、法、明、阴阳六家。此外,还有军事家、农民、战略家、圣贤、小说家。百家争鸣起源于春秋末期,即儒墨之争,兴盛于战国初期,终结于战国末期的苟子。“百家争鸣”的哲学话题主要围绕礼法、王道与霸道、善恶、古今、天人、名实、宇宙起源等问题展开。这一时期的争论标志着中国古代哲学的成熟。辩论的中心问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天”的本质是什么?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是“天人分离”还是“天人合一”?这已经涉及到哲学的基本问题。

汉代地主阶级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迫切需要对王权的神圣性进行理论论证。于是董仲舒的“天人合一”论和他的“王成天意”神学目的论成为官方的正统哲学。而王充的“天道自然无为”论与董仲舒的“天人合一”神学目的论是对立的。这种哲学上的对立斗争,与当时中国的古今经典之争有关,所以学术史上称之为汉代经学。

魏晋时期,士绅地主实现了绝对统治,言和、王弼建立了玄学(儒家经义与老庄思想相结合形成的哲学思潮),通过实用、本质等“纯哲学”的论证为士绅统治辩护。这种玄学与外来佛教的结合,成为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主导意识形态。Wěi等人批判形而上学。南北朝时期,一些皇帝、宰相带头信佛,佛教成为国教。范真写了《神灭论》,用形神合一、形质并用的方法证明了人类的灭亡,在中国哲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统治者采取儒道释结合的政策,加强意识形态统治。这一时期,信奉儒家天命论的韩愈坚决反对佛教;而柳宗元和刘禹锡则提出了“天人相胜”和“互相利用”的思想,对天人关系之辩做出了新的唯物主义概括。

宋明时期,官僚地主阶级高度集中,哲学上出现了朱成理学和王陆理学,合称宋明理学。它继承了传统的唯心主义,改造和吸收了佛教的一些元素,形成了完整系统的唯心主义体系。但是,张载、王廷相,特别是王夫之、戴震等人对宋明理学进行猛烈抨击,对哲学的各个流派进行审视和总结,把中国哲学推向了一个高峰。

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龚自珍、魏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先进人物,主张资产阶级的“新学”、“西学”,反对封建的“旧学”、“中学”。所以,现代哲学的走向主要是西学的走向。西学运动是一场非常有益的开放运动。它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思想文化交流,促使中国人觉醒、反思、告别和更新传统。但是,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和维新运动一样,只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阶段,中国的资产阶级哲学只是中国哲学发展的一个阶段。而且“国学”精神在国民心理中依然根深蒂固,形成了复古与西化之争的复杂局面。但在现阶段,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哲学已接近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中国哲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科学时期。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新哲学,真正成为中国人民解放的思想武器。

中国现代哲学是指1919五四运动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以李大钊哲学为中国旧哲学终结和新哲学开始的转折点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李大钊是中国现代哲学的哲学家。鲁迅和胡适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杰出的哲学家。毛泽东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杰出代表。他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完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旗手。毛泽东的哲学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人民浴血奋斗的总结。作为一部中国哲学史,这本书主要写春秋战国到近代。介绍了现代哲学家的代表人物毛泽东、李大钊、鲁迅和胡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