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在历史上有什么作用(突出长城)?
18世纪,法国有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这个人就是伏尔泰。他不仅被称为“法国思想之王”,还被称为“欧洲的良心”。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对中国的长城做出了如下的评价:
“早在公元前200年,中国就已经修建了长城。然而,它不仅没有阻止鞑靼人的进攻,反而成了恐怖的纪念碑。埃及的金字塔是空虚和迷信的纪念碑。他们只是证明了这个民族伟大的忍耐力,而不是其高超的技艺。”
不可否认,有许多关于长城的负面历史,无论是孟姜女为长城哭泣,还是浪费人力物力,都给长城蒙上了阴影。去过长城的朋友心里也会有这样一个疑问。他是如何抵御外敌入侵的?
古代的国王有必要花很多钱修建长城吗?
18世纪的伏尔泰称长城为恐怖的纪念碑,但后来的西方学者却认为长城是毁灭了整个欧洲的罪魁祸首!
长城
长城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军事防御工事。从外观上看,它是一堵高大、坚固、连续的墙,但它的功能远不止是一堵墙。
长城的建造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当时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典故叫“烽火戏诸侯”。周幽王为博仁美一笑,点亮了烽火台,戏弄了一众王子,最终上演了“狼来了”的故事。从此,周朝进入东周。
春秋战国时期是长城修建的1高潮。为了保卫自己的领土,各个诸侯开始努力修筑长城。但此时长城的长度相对较短,自然也就不宏伟了。
直到秦始皇横扫六国,为了抵御来自匈奴的进攻,秦朝开始连接和修复以前的长城。从此,长城有了另一个名字——万里长城!
明朝时期,长城建设进入第二个高潮。这时候的长城建造的高端大气上档次。我们现在看到的大多数雄伟壮观的长城都是明朝建造的。
清朝统治者虽然破长城入关,但也修长城,而且规模相当大。其建设范围几乎覆盖了淮河以北的所有省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是黄河以北。
以此推算,中国的长城从西周开始修建到清末,前后修建了2000多年。它的总长度绝不是你想象中的一个万里。毕竟只是明朝修建的长城,长度达到了8851.8km。加上其他朝代修建的长城,其总长度早已超过两万公里。
长城像一条龙,自然分布范围非常广,无论是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还是西北地区。
正如法国学者伏尔泰所说
能够修建如此浩大的工程,足以说明中华民族的巨大耐力!
这句话没有错,但是万里长城的修建也显示了中华民族至高无上的智慧!
首先,在那个没有钢铁机械的年代,中华民族能够在崇山峻岭之间修筑万里长城,足见我们高超的建筑水平。或许是那个时代唤醒了“基建狂热者”的血液。
其次,纵观万里长城,它的分布位置居然非常准确的落在了400 mm的降水线上!
这是什么概念?
400毫米降水线以南,水资源丰富,可以种植农作物,但400毫米降水线以北,农作物难以生长。
400毫米降水线也叫400毫米等雨量线。
这是一个现代的地理名词,但在几千年前,中国人已经能够准确理解这个名字的含义。那个时期的人可能不明白“降水线”是什么意思,但他们知道这条线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冲突交融的交汇点!
这是一条与中国历史脉络相关的分割线!
长城的作用
有人说长城是用来防御的,最多算是一道防线,其实不然!
长城不仅仅是攻守,更是和平线!
长城的高度虽然不高,但也绝不是少数游牧民族能攻破或攀爬的,而这才是长城最大的防御用途。
没有长城的时候,少量游牧骑兵可以随时南下中原,完成一次“0元购买”。中原的兵根本追不上这些人。他们开枪并交换位置。他们满足后,转身就跑。中原的兵只能“望马兴叹”。
但是有了长城,他们就无能为力了。毕竟历史上数万甚至数十万游牧大军进攻中原的情况并不多见。
但是,即使面对大规模的游牧入侵,长城也能发挥作用。长城上有一座烽火台。只要发现有大规模的游牧入侵,士兵可以在白天点燃一根狼烟,晚上点燃篝火,这样可以及时传递军事信息。
即使游牧军突破长城,也完全不用惊慌。为什么?
游牧民族进入中原后,必须速战速决,然后带着大包战利品原路返回。否则会被中原将士“包在饺子里”。
对于驻扎在边境的士兵来说,长城就是一条高速公路。哪里出了问题,士兵就可以在城墙上快速移动,这比游牧马的效率要高得多。
比如游牧民族从山海关入侵中原,掠夺后必须再次通过山海关离开。否则驻扎在此的士兵会迅速堵住长城的缺口,然后将游牧民族困在长城内。
但是,长城所起的作用不仅仅是防御,而是和平!为什么这么说?
别急,我们来看看长城的第二个重要功能——经济阀!
游牧民族的战斗力确实很强,但他们有不可逾越的“硬伤”。他们居无定所,不会种地,不会冶炼技术,最重要的是他们还没有盐。
尤其是冬天,北方天寒地冻,很多牛羊都无法安全过冬,更别说人类了,所以冬天会急需食物。
如果遇到脆弱的中原政权,游牧民族自然可以抢,但是如果遇到强大的中原政权呢?他们只能买或者换!
游牧民族想要崛起,他们需要金属和武器,游牧民族想要生存,他们需要食物和盐。然而这些战略物资的价值很高,催生了一个行业的兴起——走私。
但随着长城的不断修缮和完善,所有的商路都只能通过长城上的关隘进入中原。
结果长城成了经济阀门!
游牧民族已经不可能走私了。他们只能老老实实地通过长城关口,不仅要申报购买的商品,还要一一缴纳关税。这种局面自然是中原政权所渴望的。
首先,他们可以征收关税,增加王朝的财政收入。
第二,他们可以清楚地知道游牧民族从中原买了什么。
这些商品的清单往往能说明很多问题。如果游牧民族开始大量购买铁器,甚至是武器和盔甲,那就意味着战争即将来临。
第三个用处最关键!有了长城,中原政权可以随意对游牧民族进行经济制裁。
相信大家对“经济制裁”这个词都很熟悉。发达国家对不发达国家经常玩的一个套路,虽然恶心,但是真的很有效。
中原政权一旦通过长城封锁游牧民族,他们的生活就会变得非常艰难。也正因为如此,每当游牧民族与中原王朝签订某种协议时,总会带上这样一句话——保证双方贸易正常进行!
综上所述,中原历代修筑长城不是为了镇压游牧政权,也不仅仅是为了防御游牧民族的进攻,而是为了稳固边防,促进双方贸易往来。说白了就是为了双方的利益,所以长城是和平之墙!
比如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他是一个有胆识的人,但是他开了明朝之后,就开始拼命的修建明朝的长城。
朱粲元璋打败了元朝?不要!
北元皇帝被他抢走,元政权被打得“漠北无王庭”,那么朱元璋为什么还要花大量人力物力修建长城呢?
答案很明确,朱元璋不想再打了,他要和平,要发展国内生产力!明朝修建长城是朱元璋对北元政权的一种态度,一种和平的态度!
为什么西方学者说长城是摧残欧洲的罪魁祸首?
说到底,西方学者的这一论断是因为匈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匈奴就已经入侵中原。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情况并没有好转。直到达汗时期,朝廷对匈奴进行了多次远征,游牧政权才被打败。然而,失败并不彻底。大部分匈奴被汉朝的铁骑消灭了,但也有一部分匈奴逃到了欧洲。
当这些匈奴人来到欧洲,他们立刻发现欧洲是他们理想中的天堂!
这里是“破国”,没有中国统一的王朝,也没有令人讨厌的万里长城。几个匈奴人喝完酒吹完牛就能完成一次抢劫,比抢劫中国王朝简单多了。
更致命的是,这个时期的匈奴人中出现了一位绝对的英雄,他就是被欧洲人称为“上帝之鞭”的阿提拉!阿提拉率军一路打到西罗马帝国首都,西罗马帝国皇帝被迫逃亡。
到了公元5世纪中叶,匈牙利帝国的疆域达到了顶峰,欧洲大部分地区都被他们折磨过。就连欧洲历史上最古老的君主国拜占庭帝国也只能低下高贵的头颅,向匈奴进贡。
后来欧洲学者知道这些匈奴人被中国长城挡住,然后逃到欧洲烧杀抢掠,都气愤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