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探源

龙之后,大儒——董。

董氏是一个古老的姓氏。董氏的起源有两种版本:一种支持起源很早。相传黄帝子孙中有一人,姓蜀安,被封于颛顼(又名郭,今河南唐河县),称颛顼安。颛顼的儿子董复为顺帝驯化龙,被顺帝赐姓董,被任命为骑龙氏,封在栾川(今山东定陶县)。他的子孙以董为姓。

董姓的另一个分支出现在周朝。据《西汉史游纪九篇》和宋代诗人邓的《古今姓氏辩证法》记载,春秋时期的两个儿子到晋国与纪家共同掌管晋国典籍,故又称东施。这一时期晋都在姜(今山西翼城东南),所以东施的分支就来自山西翼城。

心有的后裔,晋国的世袭官员是太师。到了春秋时期,出现了一位历史学家——董虎,他不畏权贵,文笔直爽,被誉为“好史”。董虎的后裔孙东在秦末被项羽封为寨王,都是奴隶(在陕西延安延河东岸),其后人随后居住在陇西(治县在甘肃临洮)。董仲舒是西汉广川(今河北枣强东)人。他的曾孙从广川迁到陇西,后代迁到河东(治县在山西夏县西北)。此外,董氏还分布于山东定陶、高青,广东广州,四川资阳、德阳,贵州,浙江余姚,湖北襄阳、枝江,福建福州,河南禹州、宜川、南阳、开封、富县、信阳、灵宝等地。至隋唐时期,除上述地区外,安徽、湖南、江苏、江西等省的一些地方也有董的居所。

唐代《元和姓氏纂修》记载东史有陇西、弘农(今河南灵宝)、河东、范阳(今河北涿州)四郡。此外,还有(今山东曹县)。唐末固始(今河南)董氏,与王超、王为伴。明朝以前,东施已经遍布南方各省。从清朝康熙年间,东施部分人陆续迁居台湾省,后又有部分人迁居南洋群岛和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

历史上有很多姓董的名人,比如西汉哲学家、经学大师董仲舒,广川人。汉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两千多年的先行者。还有董贤,云阳(今陕西淳化)人,因其美貌受到丧帝的青睐。22岁为官至傅,操纵朝政,其父、弟、岳父等官至官或官至官。他有财富,是朝廷的贵人。东汉初,陈留秋(今河南淇县镇)人董璇,因不服邪,被光武帝称为“强令”。东汉末年,陇西临洮(今甘肃省芒县)人董卓于189年领兵入洛阳,废幼帝,立狄咸,携狄咸西进长安,为太师,后为王允、吕布所杀。三国时,南郡之江(今湖北)人贺东,曾与诸葛亮一起辅佐后蜀,为官二十余年。他死时,家里没有钱。他的儿子董允当时是黄门侍郎,深受诸葛亮的信任,经常劝谏后者的过失。董枫,后官(今福建福州)人,擅长医疗。他治病不拿钱,治好了就砍杏树,几年达到一万棵。后人以“杏林”褒扬医者,就是这个道理。北魏时期,外交官董藩被派往西域。唐朝有宰相董谨和钢琴家董。五代南唐有一位著名的画家董源。东庞儿,辽代农民齐一的首领。金代戏曲作家董洁源。明代有日本著名插画家董邦正,董其昌,秦淮名妓董小宛。清代文学家董称画家,晚清将军董福祥。近代有无产阶级革命家,有中国* * *产党创始人之一董,有宁都领导人之一,有解放战争战斗英雄董存瑞。董氏可谓一代名士。

在中国人口最多的100个姓氏中,董姓排在第29位。

一、姓氏的起源

董姓有三个来源:

1,报姓氏。据《元和氏编》、《古今姓氏书辨》等资料,颛顼的后人董复,善饲龙,很得舜帝赏识,于是赐董复为氏,后人也赐董为氏。

2、从官方名称来说。据《姓氏急记》记载,周朝有一位医生,名叫心有,他的二儿子在晋国做官。杜东是晋国的官员,他的后代以东施为官名。

3.其他来源。据《董氏族谱》记载,颛顼帝的后代吕仲有一子,名神狐,姓董,神狐的后代也有以董为氏的。此外,韩国人也有董姓。

始祖:东孚。颛顼皇帝自己改姓后,廖栓有个儿子叫东孚,非常善于研究龙的习性。于是帝舜任命东府为龙族,专事养龙。在东府的精心驯化下,许多龙学会了表演舞蹈。舜帝非常高兴,就封董复为郓川(今山东定陶北)侯,并以董为氏。其后裔以董姓为氏,董府也被尊为董姓始祖。

第二,迁移分布

董姓同宗同源,都是莱文的颛顼帝的后代。据史料记载,董姓的发源地在三个地方:定陶北部、山西西南部和山东省平远县。秦汉时期,董氏主要集中在山西、甘肃、河北、河南等地。此外,还有散居在陕西、山东定陶、高青,广东广州,四川资阳、德阳,浙江余姚,湖北襄阳、枝江,福建福州,河南禹州、宜川、南阳、开封、杞县、信阳、灵宝等地的董氏族人。后来在不断繁衍的过程中,甘肃、山东的董姓发展成为当地的贵族世家。在此期间,据史书记载,董氏人口的繁衍和迁徙情况如下:晋国太史氏支后裔昆,被封为翟王,沦为奴隶(今陕西省延安市东延河东岸),后其后裔迁居陇西(今甘肃临洮);董仲舒是西汉广川(今河北枣强东)人。他的曾孙从广川迁到陇西,后人迁到河东(今山西夏县西北)。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民众四处流散,大规模南迁。董是从安徽、江西、江苏、湖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迁徙过来的。隋唐时期是董氏大繁衍时期,福建、广东都有董氏回迁人。唐朝时,固始人父子入闽,王潮、入闽,董随后入闽。宋元时期,金兵进入中原,蒙古军队的南迁迫使董再次南迁,董氏宗族此时出现在浙江余杭。明清时期,台湾省、南洋群岛以及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都有侗族居民,这一时期的侗族遍布世界各地。今天,董姓主要集中在河北、山东、山西、云南、辽宁、浙江等省。河北、河南、山西三省占侗族总人口的31%,云南、山东、辽宁、浙江、四川、湖北六省占38%,河北是第一大省,占侗族总人口的11%。董是中国第29大姓,人口众多,占中国汉族人口的0.61%。

第三,历史名人

董虎:当时被孔子誉为“好历史”的历史学家,是最早出现在《史记》中的一个叫董的名人。

董璇:字,陈留来(今河南杞县)人,董仲舒五代之孙,东汉著名好官。光武帝为洛阳令时,敢于反骄做民主,京师震动。光武称之为‘强令’,骄横贵族也不怕,称之为‘卧虎藏龙’七十四岁,他死于任上,只有一张铺着旧遗骨的床,家里还有几颗大麦和一辆破车。光武帝听了很难过,说“董璇老实,死了都知道”,就作为大夫的礼物下葬了。

董贤:生清,云阳(今陕西淳化)人,西汉赋。22岁时,受到皇帝艾的宠信,官至大司马,操纵朝政,家世显赫。

贺东:(?——220)字幼宰,芷江人董掌军中郎将;我和诸葛亮共事多年,很多建议都被诸葛亮采纳了。我当官20多年了。我清正廉洁,深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爱戴。我与少数民族交往,我对我的工作很真诚,我热爱并相信南方的工作。死的那一天,家里没有财富。诸葛亮称赞贺东德高节亮:“幼宰之勤,忠报国,可以少亮。”

董云:(?——246)字秀昭,贺东之子。传承贺东的气节,是四川四大英语流派(诸葛亮、董云、蒋琬、费祎)之一。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肯定了董允的忠诚和才能,并力劝董允主持“朝政”。董允受命,忠心耿耿,孜孜不倦,对已故领袖的言行尽心尽力。董允的官职为助理将军、副将军、秘书长、将军附二等。武陟,文官,地位显赫,但为人刚正不阿,治理蜀国成绩显著,深得民心。

董枫:建康董氏始祖董允之孙,游历闽中,后居庐山。他是一代名医。他治病无利,以至于种杏,日久成杏树。对于今天的医学界来说,叫杏林尤雷。

陈栋:(1740—1818)董邦达之子,乾隆二十八年探花,改迪迪《金殿传》,形衰实升。累官至军务尚书、东葛大学士、文华堂大学士(宰相)。他精通军事,台省和廓尔喀也以平定著称。当小沈阳掌权时,他和王杰单独在一起。嘉庆皇帝铲除小沈阳时,他也起了重要作用。他和父亲一样,是当时著名的画家,擅长书法和绘画。他五次回乡,生活简朴,平易近人,从不倨傲,深得乡邻称赞。享年79岁。嘉庆二十三年,回乡为官,十月病死。父子三代,虽显赫,但两袖清风。嘉庆皇帝的悼亡诗里说,只传文章给子侄,没钱买田庄。

董源:(?-962)董源,本名舒达,钟灵(今江西进贤)人,自称江南人。五代南唐画家,曾任北苑副使,人称董北苑。。工业景观尤其擅长江南风光,有西樵、玉浦、周竹衬托。用皮马推画风景画是朴素而天真的。后来,巨然继承其风格,称之为“东居”,是五代至北宋之间南方山水画的主要流派,对后世影响很大。他还擅长画牛、虎和人物。据说,冯延巳曾经把他画的古代美人误认为是阻挡宫娥去路的人,不敢去见宫主。

董淮:(?—1262)生于定远,宋浩洲(今安徽定远)人,汀芝人,嘉定十六年秀才。为平息常德兵变,解救逃往江北的流民,贾先后走访了湖北刑狱、枝江太守、潭州等地。他立下赫赫战功,整肃军纪,加强训练。六年(1246)被任命为广西的转运判官,同时还被任命为阶下囚,帮助西南少数民族,并与交趾建立友好贸易关系。保祐担任右丞相、唐朝使节三年(1255)。他把整顿大纲、改革旧制度、报效国家作为当务之急,什么都说,得罪了很多大臣,所以很多人眼红。次年,他前往朝臣丁大全,在湖州南浔避难。宣仪在临安的东晓宫晋升为关文殿大学士,隐居在阜阳北郊伯阳湖董家巷。他的儿子,李东,是宋朝的女婿,在元朝做得很出色。如今,其后裔大多定居在浙江富阳北部山区。有的定居江苏丹阳。

董仲舒:西汉哲学家,经学大师。汉武帝引用了一个好文学的人。他基于“天人三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之后的两千多年,儒家是封建社会正统的先行者。其学以儒家宗法为核心,夹杂阴阳五行学说,集神权、君权、宗法、夫权于一体,形成封建神学体系。提出了“天人合一”论和“三纲五常”论。

董小宛:著名才女,秦淮河“八大名妓”之一。她长得很帅,擅长书法和绘画,而且了解诗歌的历史。后来,她嫁给了清代著名作家毛象做妾。

董邦达:(1696—1769),浙江富阳人,因政绩突出,升任工部尚书兼礼部尚书。他也是一位著名的画家,以擅长画风景画而闻名。他的画丰富典雅,他的绘画艺术在北京很有名气。乾隆皇帝专门任命他主持皇家画院,他被称为清画十哲之一。他是继五代董源、明代董其昌之后,东施又一大画家,合称三大导演。他与曹雪芹关系密切,曾为他的《南北风筝考注》作序。享年74岁。

董尊辉:(926—981)涿州范阳(今河北涿县)人。武功绝活,能强能打。后汉时随父宗本从契丹南下至刘知远。第二周,从世宗攻北汉、后蜀、南唐,为萧武指挥建功。宋初,毛又起用之,从慕容平利君、甘德六年(968年)授其为远军都督。唐太宗主政陵州巡察时,在(金为远军都督,今辖甘肃环县)待了十四年,团结各族首领,使他们能守边无物,可攻可守。

董其昌出生在松江(今松江)华亭。明朝万历十七年,进士,为官。他既不强大也不自私。从庶吉士、翰林,编修官员到礼部尚书,又被太傅太子任命为官员。他已经83岁了。他是明代著名的画家,以他为代表的华亭派对山水画影响很大。他是书画创作、收藏和鉴赏的大师。也有很多关于书画的理论著作。他的画风自成一派:柔中有劲,灵中有变,层次分明,浓淡淡雅,以质朴无华取胜。他还以篆刻和书法的独特技巧而闻名。

金代戏剧家董洁媛。他写了唐代元稹的《莺莺传》,为元代文学家王实甫写《西厢记》准备了条件。

董振堂:(1895-1937),河北新河县人,中国工农红军杰出将领之一,宁都齐一领导人之一。1923保定军校毕业,曾任国民党军26路军73旅旅长。1931年65438+2月,赵博生率部在宁都发动齐一,加入中国工农红军,任红军第五军副军长兼第十三军军长,后任红军第五军团长。1932加入中国* * *产党,1934参与25000。1937 65438+10月20日在甘肃高泰与国民党军队战斗中牺牲。

董存瑞:(1929-1948)河北怀来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英雄。1945年加入八路军,多次立功受奖。1946加入中国制片人党。1948年5月26日,在解放热河的战斗中,为炸碉堡献出了生命。朱德为他题词:“为国捐躯,永垂不朽”。

第四,县厅编号

王俊1

陇西县:战国秦赵浩棋襄公二十八年(公元前279年)建县,治于滴道(今甘肃临洮南)。西汉相当于甘肃东乡以东的洮河中游、巫山以西的渭河上游、礼县以北的西汉上游和天山城东部。三国时,魏开始统治(今甘肃省西南部)。北魏的时候,离陇西县挺近的。

尹姬郡:汉景帝第六年(公元前144),梁分州,后改郡,治定陶(今山东定陶县西北)。它靠近山东菏泽,南至定陶,北至蒲城。

2.大厅号

支笔堂,石梁堂:春秋时期,董虎是晋国的历史学家。他实事求是地写历史,保持真实,不惧怕权力。晋灵公被杀,董虎在史书上写道:“赵盾杀了他的国王。”孔子称赞他是“好历史”。

此外,《东史》中的主要大殿名有“乾隆殿”、“龙禧殿”、“唐正一”、“三策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