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上,刘备拥有卧龙凤雏。他为什么不统一天下?

其实刘备掌权的过程和刘邦很像,甚至刘备的种种行为都表明他想复制刘邦的成功。可惜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大业未成就死在了白帝城。最终,刘邦的开国功勋没有再现。

都说卧龙和凤雏一下子就赢了天下,可惜刘备两个都赢了。况且他的名门如云。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没能统一天下?

凡事必有因。如果没有原因,那就是没有找到。我们必须跳出以前的设定,探究更深层次的原因:

第一,对手太强

刘备不仅是人才,还是人才。然而,他生不逢时。正好隔壁有个资源条件更好的曹操。在楚汉之争中,刘邦最后的对手是项羽,他刚愎自用,身边的人才几乎都被刘邦吸收了。他一个人怎么打下世界?

反观刘备的对手,曹操和孙权,都是善于用人,将谋略和野心结合在一起的人才。所以刘备要想一统天下,必须要征服曹操和孙权,太难了。

第二,蜀太弱。

所谓对手太强,相应的,也就是他太弱。刘备崛起为时已晚,人们都统一了北方,开始了南征。刘备没有立足之地。当然,他的第一个大本营是荆州,但还是借的。

还有一点,刘备拿下益州后,似乎是方兴未艾。事实上,进入不毛之地是缺人和食物的。无论是人口还是资源都是三国最后,国军不超过65438+万,硬实力弱于曹操和孙权。

第三,汉朝已经失去民心。

外戚和宦官的权力是绝对的。东汉末年,内政混乱,百姓水深火热。只要他们能活着,谁会放弃自己的生命?

无论是唐朝的安史之乱,还是清朝的太平天国,一个政权的叛乱,说明其内部已经严重溃烂。

刘备生涯的背景是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起义虽然很快被镇压,但很明显,汉朝廷和百姓成了对立的两个阶级。虽然刘备的仁义更多的是体恤民心(开国皇帝都是体恤民心),但是受限于当时的信息传递和舆论控制,孙权和曹操领地内的百姓会知道刘备的仁义而去投奔他吗?

刘备的口号是“兴汉室”,但很多人喜欢他而不是韩。别忘了正儿八经的汉献帝在曹操手里。即使有些人还爱汉朝,那也还是被曹操劫持的献帝版图下的汉朝,而不是自称刘皇叔的刘备的汉朝。到了刘备去世的时候,诸葛亮虽然一直宣扬蜀汉继承正统汉朝,但实际上并不吸引人,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要多次北伐。

四、仁者未必得天下。

刘备得民心,是因为刘备知仁义,但仁义必然少战,政权不稳。

统治世界的第一个关键因素是让人敬畏和恐惧。谁也不能保证所有人都会支持你。不收拾不支持你的人,就会乱。时间久了,人家就会得寸进尺,骑着你的脖子拉屎,找你要纸。

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不过是得天下者的粉饰罢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世界也是枪杆子里面出世界。秦王嬴政灭六国,元军铁骑平中原,清军入关,要求理发易服,大规模屠杀百姓。他们敢赢得民心吗?人心是维持统治的必然因素,但不是统一全国的必然因素。

所以赢得人心未必赢得世界。刘备可以像刘邦一样演戏,但没有刘邦那么无情。

5.连孙的抗曹政策也没有彻底落实,灭吴抗魏的决策也没有成功。

天下只有曹操一家。诸葛亮、鲁肃、周瑜联手配合蜀、吴的合作,联手对抗曹操,进而将天下一分为二。但关羽之前“虎女可嫁子”,刘备彝陵之战,出兵东征之后,他强大了,所以对东吴不理不睬,只想吞并,不想联合。结果鲁迅把它烧了回去。

联合与对抗,两条路都被堵死了,不仅荆州丢了,国力也没了,直接导致了刘备的覆灭。

6.刘备死得太早,后人辜负期望。

夷陵一战累死蜀,刘备被白帝城气死。创业之前,中道崩塌,刘禅大用,国内人才未能满足。孙权和曹丕,同辈,人中翘楚。更别说统一全国了。刘禅甚至连自己的家族生意都保不住。

司马昭曾经说过:

“人之无情,而至于此!诸葛亮虽然在,但也帮不了他多久。姜呢?”

刘禅执政时期,很多错误都归结于“不敢试”二字,但国家的一切都是别人说了算。刘邦明建栈道,定三秦,定湘楚。另一方面,刘禅又让诸葛亮和姜维拖着北伐,这也是诸葛亮不肯再掌权的原因。

公元263年,刘禅失势,被封为安乐公,这是一大耻辱。然而,用刘禅的话来说,“我不考虑快乐”,他父亲的成就瞬间化为乌有。刘灿·贝这样一个有抱负的儿子,是如何一统天下实现他的夙愿的呢?

当然,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几百个皇帝,千千。我等一布,蜉蝣抬头鲲鹏,只为一瞥。无论刘备、孙权还是曹操,都是天之骄子。载入史册,建立自己的功绩让后人铭记,不容易,统一全国更不容易。很可惜,三个人打了一辈子,没有一个人赢过,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他们的肯定。

其实我们不必拘泥于谁为什么不能统一天下的问题。在我看来,他们一生都在运筹帷幄,过着精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