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司马光第一、第二课时教案
20.司马光的第一和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
第65438课0和2
教学课程类型
阅读
是否集体备课
是
教科书分析
司马光是宋代伟大的历史学家。这篇课文讲述了他七岁时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冷静、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形象,也对学生起到了一定的启发作用。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新单词,会写“别,到了”等6个单词。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我能理解司马光在紧急情况下救人冷静、勇敢、果断的品质。
3.我们可以从文中的插图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教学重点
读写,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第一类
首先,介绍新课程和板书题目。
1.导读:同学们,900多年前,也就是中国北宋时期,有一位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段文字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事。
2.哪位同学知道司马光?请说点什么。
第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阅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中有几个孩子?他们在做什么?你知道司马光是哪个孩子吗?
2.学生简要描述图片内容。图为花园一角,有假山和树木。花园里有五个孩子。其中一只正从打碎的罐子里爬出来。有人在看,有人在喊人...蹲在坛子边抱着孩子爬出来的是司马光)
3.回答:关于司马光的这个教训是什么?
第三,学习新单词和短语。
1.边读课文边画生字。
2.借助汉语拼音,正确读出生词的读音。
3.在群里互相交流,互相阅读,听对方的阅读,对吗?没有,请改正。
4.报告:按名字念发音,有错及时纠正。
5.记住字体:
同学们交流识字方法,比如改偏旁部首,填字游戏,构词法等等。
四、讨论(阅读交流,理清故事内容。)
1.按名称和章节读课文,课前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不懂的问题。
2.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谈谈你读过的问题。
动词 (verb的缩写)写作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我会写”中的六个字,找到这六个字的规律:左右结构。组织学生讨论写作应该注意什么。
2.自由练习写作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疑难单词:如“那、都”中的单词“双耳”书写。
3.展示文笔,互相评价,指导学生写几遍不好的字。
第六,作业
1.抄写新单词。
2.熟悉这篇课文。
第二节课
首先,复习新单词和短语
第二,大声朗读,理解课文
1.按名字读课文。全文有多少自然段?
2.学习课文的第一段。
(1)按名字读。看完这段话,你明白了什么?
(2)“古代”是什么时候的意思?你还知道哪些朝代?
3.学习课文的第二段。
(1)点名读,深入思考:你读过什么?
(2)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请告诉我:这是什么水缸?
(缸很大,比小孩还高,里面全是水(课件播放)
(3)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一遍这段话,把你感受最深的那句话亵渎给同桌。
4.学习课文的第三段。
(1)自由阅读这段文字,思考:孩子们玩得开心的时候发生了什么?
(2)想象一下:当孩子掉进水箱时,朋友们是什么感受?请你仔细想想,把自己当成其中一个角色,说说你此刻的感受。
(3)为什么担心?掉进罐子里的孩子面临哪些危险?
(4)你打算怎么读书?
(5)小组内练习阅读后,全班报读。
5.学习课文的第四段。
(])在想:为什么孩子们这么惊慌?因为关系到人的生命,大家都很害怕,也无能为力。
(2)练习朗读,读出惊慌恐惧的语气。
(3)在群体中实践亵渎。
(4)个别学生表现阅读。其他同学评价。
(5)在这种极其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孩子去叫一个大人。大人来了能救孩子吗?他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这个方法不好。虽然大人们个子高或者能想办法救孩子,但是大人们来了,孩子的命也不一定能救。
请自由朗读课文第五段。
(1)自由阅读第五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和别人有什么不同?
试着用这种语气读这一段。
(2)尽量做司马光的`动作。点评:谁表现好?为什么?
(学生砸缸要非常用力,可以体现为“砸得狠”。)司马光为什么要用这么大的力气?小组讨论。(因为这样可以快速破缸救孩子)
(3)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4)讨论司马光做法的优点。(司马光的方法最好,因为缸又大又深,水对缸里的孩子威胁最大。如果让水流出来,孩子就没救了吗?于是他想到砸罐子,使劲砸,争取时间。(5)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聪明勇敢的孩子,遇事从容,善于思考)
(6)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一遍这一段。
7.学习课文的第六段。
(1)自己看完这一段。思考:我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一段?
(2)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8.发散思维训练
还有别的办法可以救这个溺水的孩子吗?
第三,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20司马光
我慌了。
掉进坦克里?别的孩子——叫喊跑去找。
不大高明
司马光————————拍个粉碎(几招)?获救的
(不要慌张,机智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