豚草的防治方法

条斑叶甲(Zygogramma suturalis F .)可从北美引进,可大量繁殖,在田间吃豚草。这种昆虫的特点是:非常排外,只吃普通豚草和多年生豚草,生活史与豚草同步。在国内经过驯化和安全性试验,在放流点防治效果很好,但在广泛的分布区域内豚草的安全性和种群稳定性仍需进行深入研究。豚草起源于北美,现在广泛分布于北半球。其寄主有常见的豚草、三叶豚草、菊花和一种苍耳。我国从澳大利亚引进该物种,结果表明豚草能在北方安全越冬。在野外自然条件下,豚草容易维持较高的种群数量,对豚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在7、8月份的阴雨天气,尤其是暴雨过后,该蛾的成虫死亡率很高,很容易受到红眼峰的袭击。

利用真菌控制豚草在豚草的天敌中,有一些使原草生病的真菌生物,如黄芪,可以控制豚草的种群大小。在田间条件下,感染豚草的生物量减少约65,438+0/65,438+00,单株产量减少95%-65,438+000%,种子干粒重从3。(1)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利用北美引进的豚草卷蛾在湖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直接利用叶虫也有一定的效果。

(2)苯达松、虎威、克芜踪和草甘膦能有效控制豚草的生长。

(3)沈阳农业大学与辽宁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合作,在沈大、沈涛高速公路1989、1990两侧建立200h㎡豚草交替控制示范区。所选替代植物包括紫穗槐、沙棘等具有经济价值的植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豚草可以通过以下特征来识别:草本,茎下部的对生叶,上部的互生叶,一片或两片羽状叶,边缘有小裂齿。雄花序呈碟形,排列成总状花序,雌花序生于雄花序下或上部叶腋内。豚草的大面积泛滥对生态环境和人体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面对侵略性入侵,专家呼吁紧急努力预防和控制豚草。豚草能在一个地方迅速形成单一的优势群落,侵占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养分和水分,导致原有植物群落的衰退和灭绝。

据悉,上世纪80年代,江西曾在全省各县区开展过除草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当时,豚草只是经过化学和人工的方法处理,在繁殖能力和生存适应能力极强的豚草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前苏联豚草专家柯瓦诺夫曾指出:“如果中国不抓紧防治豚草,后果将不可收拾。”

在控制方法上,植物也讲究适者生存。在防治方法上,化学方法见效快,但污染严重。专家建议用生物方法来预防和控制豚草。据了解,豚草的生长特点是“缝衣针”,只要有空地,就会被它迅速占领。专家建议,应结合城市绿化,选择有竞争力的植物“追堵”豚草,占领城市空地。在豚草易发区种植生存竞争力更强的生姜等经济植物是一种很好的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