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剧的艺术特色
用原始苗歌演唱。比如花垣县麻栗场的业余苗剧团,从诞生开始就一直采用这种方式。优点是简单易操作,群众喜闻乐见;不足之处是旋律性不强,戏曲特色不够鲜明。
用汉族民间音乐为苗剧歌唱。花垣鸡尾镇古牛庙戏班常用此法。他们表演了一出戏《宋献情》,大部分唱腔由本县流行的汉族渔鼓定调,有时还配以阳戏音乐,深受当地苗、汉族群众的喜爱。
根据苗族民歌创作新的唱腔。这是专业剧团和一些业余剧团提高苗剧音乐的戏剧性和表现力的一种尝试。其中,有四种不同的方法,有的是利用歌剧和音乐手法设计音乐,属于歌剧风格;在民歌的基础上,借用传统戏曲的节奏变化,是苗剧创造腔的一种尝试。有的在民歌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山歌,在原始民歌的基础上按照情节和人物发展,甚至把几个同类型的曲调揉合成一首歌,赋予了唱腔新的生命;还有的采用曲牌连接的结构形式,在唱段中结合了板变的变奏手法来弥补不足。苗剧的剪刀卡是由苗族唢呐改编而成的。苗剧的锣鼓也有两个来源。一是以苗族鼓舞和舞狮的锣鼓为基础,发展成为固定的锣鼓经典;另一种是吸收京剧的锣鼓,稍作改动,用地方特色乐器演奏。
苗剧乐队也有自由场和武术场。文昌除了二胡、胡忠、扬琴、三弦、笛子等民族乐器外,还有一些苗族音乐。例如,弦乐器“圆号”是苗剧的主要乐器,音色明亮,音域宽广,表现力强。竹唢呐也是苗族的传统乐器,音色明亮但音域太窄。武戏中的打击乐有土锣、土钹、缠锣、竹鼓等。竹邦很有特色。它原本是巫师的迷信工具,在苗族戏剧中作为五弦琴使用。由于成立时间不长,苗剧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演出项目和业务体系。业余剧团多为生活化的表演,略加精炼和发展,有的吸收了汉族传统戏曲的一些表演节目;专业剧团在苗族人民生活的基础上,按照传统戏曲的特殊规律对其生活形态进行加工提炼,正在努力创造一套具有苗族特色的表演节目。
在唱法上,业余剧团和专业剧团是不一样的。如花垣、吉首、凤凰等地的业余苗剧团,以原始苗歌为唱腔,完全保留了苗歌独特的唱法,不要求音量大,只要求掌握风格和韵味,曲调简单,用自己的声音演唱。专业剧团多以中文演唱,唱功有了很大发展。他们通常采用民歌与苗歌相结合的演唱艺术,并根据曲调特点采取相应的演唱方法。在做作品方面,没有固定的节目,表现形式根据剧的主题和演出单位的不同而不同。农村业余剧团和农村生活小戏多采用生活化表演,专业剧团多采用程式化表演。有的直接从苗族生活动作中提取程序,如走路、唱歌、站立等。苗族妇女摇手扭腰的动作很有特色,也被搬上了舞台。苗族人唱歌时有托腮的习惯,所以形成了三种方案:全托、半托、假托。
此外,他们还从苗族舞蹈中提取表演节目,如跑马戏,从灵感中提取小扭腰、大波浪动作等。有人从苗族巫师的骚动中提炼出短步、垫步等程序;此外,还借鉴和吸收了汉剧的表演节目,如出场、抱拳、旋转、弓步等。结合苗族奇才的一些步法,形成了一些有特色的苗剧表演节目。在武术表演中,业余剧团主要以苗族武术为主,如苗拳、苗棍、苗刀等。专业剧团已经拆除了汉族武术器械,并将其与苗族武术结合使用。比如苗族武术的“起跑式”与汉剧的“起跑霸道”相结合,或者完全借用汉剧的武术,如高翻、空翻、倚手等。苗剧的舞台服装很有特色。不管是哪种生意,都是以苗族现代服饰为主。然而,业余剧团和专业剧团之间,历史剧和现代剧之间有一些不同。在现代苗族服饰的基础上,专业剧团的服饰进行了许多改革,特别是在表演历史剧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