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东:《多次归零的人生》成就了今天的我。

文|沈公子

《乐队的夏天》第二季在前段时间落下帷幕。这个以乐队表演为主要内容的综艺节目一经播出,就在年轻人中掀起了巨大的波澜。原生态的小众摇滚音乐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作为节目制作人,马东功不可没。在《乐队的夏天》播出之前,更多人知道马东是因为现象级综艺节目《七霸说》。

马东在《齐帕的故事》舞台上的演讲,既深刻又诙谐。我们可能想不到,这个胖乎乎的中年男人曾经是个IT男。但是,作为一个IT专业的学生,他并没有一条路可以走到黑,而是在人生中经历了很多个零。

从计算机从业者,到主持人、制作人,到央视春晚导演,到爱奇艺首席内容官,再到自己创业。真是生生不息,辗转反侧。

当很多人努力追求安稳的生活时,马东追求的却是不断的归零。

他说:你只活一次,你可以经历尽可能多的角色来提升你的幸福感。

01

1968年圣诞节,马东出生在哈尔滨。孩子不是出生在普通家庭,因为他的父亲是著名相声演员、相声大师马季。

徐从小在父亲的光环下长大,这是他的宿命。大家都叫他“小马季”。在学校里,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没事的时候总喜欢让他说点什么。

有意思的是,马季对儿子的要求并不高,只要好好学习,找个靠谱的工作就行,相声除外。他不希望儿子步父亲的后尘,他觉得儿子根本不是相声的料。

“回顾我的相声经历,其中的艰辛和磨练真的够我受的。我不希望儿子重蹈我的覆辙,走我的路。”马季苦涩地说。

他最想看到的就是儿子每天西装革履,拎着公文包满世界跑。许多年以后开玩笑说:“我现在真的变成这样了。”

都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80年代,18岁的马东抵挡不住骚动,漂洋过海来到澳大利亚留学,他高瞻远瞩的选择了计算机科学。不出意外,他将走上成为阿牛X程序员的道路。

刚到澳洲的马东,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大城市的浮华让从当时还很穷的中国走出来的马东看起来像个乡巴佬。为了生存,他必须去工作。

早上做办公室清洁工,白天上学,晚上在餐厅打工,周末搓皮做袋鼠睾丸包。这种感觉就像一个农民来到城市打工,却一直生活在社会的边缘。徐深刻地体会到了漂泊异乡的艰辛和无奈。

在澳洲,一次偶然的机会,许看到了台湾“名嘴”主持的脱口秀节目《金曲龙虎榜》,一下子就迷上了。他第一次知道电视节目可以这样主持。

深埋在骨子里的IT男文学情怀被唤醒。他决定回国,然后转行。

他马上拨通了父亲的电话,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马季老先生大吃一惊:“你已经27岁了。现在转型还来得及吗?”

面对父亲的质疑,马东选择坚持自己的想法。

02

从65438到0996,在澳洲生活了十年的马东毅然回到北京,进入北京电影学院电视专业学习。在学校,他一边学节目策划,一边做嘉宾主持。

他周围的朋友都认为他是当主持人的材料,但徐认为他的朋友是在讽刺他,并反驳说:“你可以当主持人!”“在他看来,只有帅哥美女才能当主持人。做一个体重190的主持人简直是笑话。

事实证明,这个笑话是设定好的。

30岁时,徐认识了来京的湖南电视台台长安。曾导演谈到台湾正在筹备一档脱口秀节目。徐一听就产生了兴趣,毅然进入湖南电视台参加这个节目。

关注社会事件,揭露背后的社会问题,这才是行业的良心。马东和团队精心选题,制定计划。最后,他出人意料地被推上了主持人的位置。

事到临头,马东只好硬着头皮上了。但主持人一开始表现生硬,连导演都忍不住吐槽:“你就是一棒子!”

幸运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徐终于成功主持了这个节目。

节目一经播出,社会反响强烈,也获得了台湾多项大奖。

因此,马东与、陶、崔永元一起被称为“中国脱口秀的三驾马车”。

《有话说》做了一年半,直到有一期是关于同性恋的,节目就停了。同性恋在当时是一个敏感的话题。节目播出后,有媒体评论“阴风习习”,也有人说“你疯了”。

毫无疑问,投入了这么多心血的节目停下来,对徐来说是一个晴天霹雳。从此,他成熟了。

多年以后,回想起这件事,马东笑着说:“现在回想起来,没有分寸。我不怪别人。如果我做得早,我就成了烈士。如果我做对了,我就先进了。”

03

2001,马东从湖南回到北京。当时央视综艺节目《挑战主持人》的主持人空缺,凭借《有话说》积累了一些名气的马东成为节目组的重点人选。徐再三拒绝,说自己不能做综艺。

最后马东被说服了,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录了四期。结果他表现不好,很多人在网上骂他。

他对制片人金悦说,“我不能做综艺节目。别让我这么做。”金悦说,“我只想碾碎你。我不能做什么?”面对强硬的领导,许灿只有再次发挥“硬着头皮”的精神,坚持下去。

老话说得好,人只有把自己逼急了,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

后来马东越来越熟悉主持挑战主持人。他独特的幽默和智慧总能给电视机前的观众带来欢声笑语,节目收视率也在不断攀升,在央视综合类节目中名列前茅。

看到儿子的优异成绩,作为父亲的马季笑得合不拢嘴。每次遇到熟人,他都忍不住跟人说:“我是‘名嘴’马东的父亲马季,现在被儿子感动了!”

我和你一起长大,你和我一起变老。这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5438年6月+2006年2月,马季去世,抑郁的马东对综艺毫无兴趣,含泪告别《挑战主持人》七年。

之后,徐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文化访谈》这个节目中。那时候文化栏目就像一个烫手山芋,谁干谁死。徐有“到山川去”的勇气。

“大众传媒时代,我知道做文化栏目吃力不讨好,但作为国家电视台,央视不能缺少文化栏目。我只是想通过做这个专栏来证明自己。”那时候的马东是一个妥妥的深入探讨人性和社会的脱口秀主持人。

2009年,春晚总导演郎昆找到马东说:“很遗憾,我没有以电视艺术家的身份关注春晚。你愿意上春晚锻炼身体吗?”

马季是春晚最早的策划人。作为儿子,徐觉得应该体验一下父亲当年的工作。然后,他成为了那年春晚的语言类节目总导演。他还登上春晚舞台表演相声《新五感功德》,以示对父亲的深深敬意。

2011,马东再次成为春晚语言类节目总导演。

“我父亲不会想到有一天我会成为春晚的导演,也不会想到我说的唯一一句相声是在春晚的舞台上。”马东说。

生活有时候太出乎意料,没有人知道生活中的下一块巧克力会是什么味道。

04

就在个人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2012年9月,44岁的马东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离开央视。

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人很难理解马东的决定。就连央视的两位台长都找他谈过很多次。“你在央视没有发展起来。你为什么选择去?”

马东的回答很简单:“我想改变我的生活方式。”

这是他内心的声音。

离开央视后,马东正在积极思考未来的出路。

当时作为一个电视人,他对信息传播渠道的变化很敏感,互联网正在成为一种新兴的传播方式。

马东决定放弃自己的电视专长,加入爱奇艺,在这家互联网视频公司担任首席内容官。

我又一次任性地选择了“归零”。马东给出的理由是:“这是一个充满未知和挑战的新兴行业。关键是我有强烈的好奇心。我特别想知道这样的创业公司是怎么运作的。”

进入一个新的行业困难是不可避免的。“前六个月,很多东西需要同事教。”企业的工作效率比体制内高很多,他必须尽快适应。

作为负责公司内容的高层,马东德同时扮演着文化人和商人的双重角色。他要对很多投资项目进行市场判断,这又是一个全新的巨大考验。

为此,他和老搭档张绍刚一起来到天津卫视主持一档投资节目,在节目中他结识了投资人,并学会了如何投资。

2015年,马东从爱奇艺离职,创办米未传媒并出任CEO,专注互联网视频内容领域。这是新的开始,也是新的挑战!

对于马东的躁动,有人忍不住跳出来问:“你是不是有点失礼了?”

马东笑笑,平静地说:“是啊,人活一辈子,不无聊。”

05

已经进入互联网视频领域的马东非常清楚“得年轻人者得天下”的道理。

为此,他刻意疏远身边的同龄人,转而和年轻人“鬼混”,让自己每天接触的一切都能刺激自己,思想也能一直保持新鲜感。

“这个公司基本没人把我当人看。每个人都用讽刺的口吻对待我。”他感觉很好。这就是他想要的,和年轻人打成一片。他经常自称“90后”。

2014马东作为一个“年轻人”做了一个年轻人的节目《七霸说》,里面很多论点都是关于当代年轻人的焦虑、选择和困境。

节目中,人到中年的马东打扮洋气,幽默睿智,金句频出。一边敲小木鱼,一边充当主播,时刻把握言论底线,掌控节目大局。

《奇葩说》因其思想性和娱乐性深受年轻人喜爱,成为现象级综艺节目。

第一季开播,总播放量2.3亿,总投资5000万,创下了当时互联网综艺节目的最高片头收入。在第五季度,广告收入已经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654.38+0.5亿元。

刚刚结束的《乐队的夏天》无疑是马东及其团队打造的又一个爆款综艺节目。

如今,马东是众多爆款节目的创作者,20多亿内容制作公司的总监,湖畔大学最新一期的学习者。

名利双收,许笑逐颜开。

马东的华丽蜕变,让人拍手称快,佩服不已。

他曾说:“我的人生多次归零。26岁从澳洲回国,归零;从湖南台回北京,归零;2004年,我开始做《挑战主持人》的制片人。2006年,我参加了一个大赛,后来就不做了,综艺节目归零。然后我离开了央视,我又归零了。我喜欢这种感觉。我觉得这样活着很有意义。”

追求安稳的生活,顺应生活的惯性,未必是坏事。

但有些人天生无法忽视内心的声音,辗转反侧是他们的宿命。

当我们因为种种现实原因而不敢迈出追随内心的第一步时,马东“多次归零”的人生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勇气。

结束—

一些参考资料:

“人”:马东,钝锐;马东,慢火沏茶。

“最人”:《齐白石》马东的人生哲学

十人:聪明的马东,这次为什么“变傻”了?

十三个邀请:许知远与马东的对话

图片来自人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