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刘邦身边的老乡都很有才华?就连吕雉都如此强大。

在古代历史上,有两个来自底层的开国皇帝,刘邦和朱元璋。两者有一个* * *共同点,就是跟着他们去打天下,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很大一部分都是自己的老乡。这些人后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但是有一个问题。难道真的是他们家乡出类拔萃,总是出那么多人才?为什么其他地方的人不多,而家乡的人多?

历史爱好者都知道,刘邦的开国功臣很大一部分是他的家乡。萧何、曹参、樊哙、周波、卢湾、夏侯婴等。都是后来国家的栋梁,包括刘邦自己的妻子吕雉,她也是一个很有权势的政治家。为什么这么小的地方能一下子出这么多国家栋梁?

答:人杰地灵,英雄辈出。

我说:废话!

同样出身底层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也会在他的开国功臣中找到一大批老乡,比如徐达、唐河、周德兴、李文忠、朱文正、耿秉文等等。只是一个穷县,历史上出了这么一大批名人,都是国家栋梁。很像刘邦的家乡,为什么人才这么集中?

答:沛县和凤阳离得很近,一直是英雄辈出的地方。

我说:还拉?

我总是不相信奇怪的现象。比如我对某某地方有投胎的人嗤之以鼻,又比如灵异,呵呵呵,我一点都不信。这都是道听途说,没有真凭实据。对于历史在一个小县城聚集了一大批顶尖国家栋梁的说法,我还是嗤之以鼻。不相信会发生这样的事。我相信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应该有他的道理,至少大部分是。把刘邦和朱元璋同乡的高成功率看成巧合,只是无知和无稽之谈。

从概率上看,各县的收益率应该差不多,有一些差异很正常,但不会太大。特别是时间跨度放得越长,这个值会越接近,然后把地域范围扩大到市级单位甚至省级单位,会更接近。

首先要明确一点,由于地域差异和文化经济水平的差异,我国早期历史上北方成品产量高于南方,然后南方超过北方,这一点我承认。但是,同一个大区域的小县之间存在如此大的差异,绝对不可能是巧合。

我们来看看刘邦的老乡们,他们以前是干什么的。萧何是沛县的一个小官。曹参是监狱长。樊哙杀猪卖肉。周波养蚕,有时还做些副业。当某人有葬礼时,他为其他人演奏。夏侯婴是一个养马人,他也负责驾驶,一个古老的司机。刘邦起义之前,都是各自为政,貌不惊人。为什么刘邦起义后他们才大显身手?

其实大家都一样。请相信。如果把中国每个县杀猪卖肉的人都拉出来比试一下,樊哙绝对是中等水平。大概杀猪这个行业的人都是很勇敢很直爽的。我还认为,萧何与其他县的官员相似,夏侯婴与其他县的马夫相似,曹参与其他县的监狱官员相似。他们之所以能名垂青史,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有机会遇到了刘邦这个同乡。

我听很多人说,别的君主都在物色人才,刘邦很幸运。一个县人才济济,能随意使用真的很开心。其实并不是。这种说法缺乏逻辑严密性。每个君主的才能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从亲戚朋友熟人中选拔,一部分是对外避难。所谓“君臣相才”,其实指的是“外人”。刘邦也是这么做的。韩信、张亮、陈平等。,劝他们不是刘邦老家的,是后来被征召的。

看哪个君主的亲戚朋友熟人没有出过一大批“人才”?好像两者都有。魏武帝曹操有没有?绝对的,还有很多、夏、曹仁、曹洪、曹真等等。唐高祖·唐高祖有吗?、李、、李元吉、柴绍等。也就是说刘邦身边聚集了一批人才,这是大家的功劳。他们不是天生的天才,而是因为使用他们的人,他们才能发光。

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有一句话叫“人才未遇”!不是每个人都没有天赋,而是很多人根本没有施展的空间。这叫英雄无用武之地。这些开国君主和真命天子的出现,给了这些老乡和朋友最亲近的资源,让他们有了用武之地。

这和找关系是一样的。有关系的人能得到好职位,没关系的人会被淘汰。有人说,不能靠能力去联系。其实也不一定。大部分工作,如果不是技术要求很高,谁做都一样,不会有大的区别。你想想,银行收款,办事,登记,在办公室收东西,写文字等等。这能干什么?聪明勤奋不是很好吗?

许多公司雇佣了大量的家庭成员。真的是因为他家的人品种优良,能力强吗?其实大家都差不多。谁用多少位置不会有太大区别。然后当然是用自己的家人,既保证了忠诚,又让自己在亲戚中有面子。

所以,我觉得大家都差不多。如果不遇到刘邦,这些老乡肯定不会被写进历史。同样,没有朱元璋,他的老乡也不会走进历史。可遇而不可求的是刘邦、朱元璋这样的开国君主,而不是这些老乡。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也不过如此。

萧何、曹参、周波等人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当然,也不能说他们能力差。这是人产生幻觉的主要原因。我还是那句话:其实很多时候,大家都差不多。也就是说,萧何、曹参和周波,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基本上是一样的。

那你为什么能完成这样的壮举?这是人类潜能开发的结果。金庸在屠龙记里写了一种武术叫“干坤大挪移”,金庸说这种武术有一个作用,就是可以挖掘人体的全部潜能。他打了个比方,一个人通常是无助的,但在危急时刻,他往往能承受千斤。

这些老乡发挥了自己的潜力。他们曾经在县城吹箫杀猪,但是上了战场之后,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发现自己还有更强大的能力。然后经过长时间的艰苦训练和经验积累,个人的能力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在历史的很多关键时期,有些人表现出了过去完全没有的能力。

袁崇焕是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到了宁远,猛的不行了,努尔哈赤活活的死了。洪承畴也是一位学者。没想到有机会领兵打农民军,他却猛不起来。如果没有展示的机会,你只是一个掉了书包的书生。大家一致骂你:纸上谈兵!

说到底,就是因为刘邦,老乡才有机会成才。做人,还是要讲科学,主观臆断往往是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