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毅太清宫的历史演变
据《后汉书》和《鹿邑县志》记载,东汉八年(公元165年),桓帝刘智派中仆管理僭主,创立了它,取名老子庙。
乾丰元年(公元666年),唐高宗李贽谥号老子为“太上皇轩辕”,并加“紫宫”“太清楼”,将殿名改为“轩辕殿”。武则天广斋元年(公元684年),老子的母亲被册封为“先天皇太后”,在汉代李母庙的基础上扩建为宫,位于太清宫北面。到玄宗李隆基时,太清宫又重新修建,规模达到顶峰,占地八顷七十二亩,方圆四里。宫内建筑排列有序,琼楼玉宇气势磅礴。太清宫叫前宫,东晓宫叫后宫。前宫供奉老子,后宫供奉李牧。两座宫殿之间有一条河,河上有一座桥。这条河叫“金水”,这座桥叫“辉县”。
唐朝开元年间,唐玄宗也曾参拜太清宫,尊老子为“大圣,金阙大帝”,将殿名改为太清宫,并亲自批注五千字的《道德经》,在太清宫刻石。这座纪念碑今天仍然存在。与太清宫等朝代的碑刻一起,1986年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升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朝时,皇室曾派驻500名士兵守卫太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