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乡简介

1、基本概况双龙乡位于甘肃省靖远县西北部,距县城120公里,东临兴隆乡,南临太和山,原始森林1866公顷,西接石门乡,北与景泰县五佛乡隔黄河相望,黄河流经境内22公里。双龙乡总面积182.1平方公里,辖永和、黄坪、成川、双龙、碾沟、义和、仁和、北城8个行政村50个村民小组,2897户15774人,耕地29351亩,平均65438+。双龙乡农作物以小麦、玉米、水稻、谷子为主,经济作物以优质水稻、大枣、香梨、羊肉为主,已初具规模。2.历史沿革因乡政府最初在刘佳寺修建双龙寺,寺内两根巨柱雕成一条龙,寓意活跃腾飞,故名双龙。解放前,双龙乡属仁义乡管辖。解放后,隶属靖远县第四区办事处。1958年与永和乡合并,组建永和公社。1963,改为双龙公社。1978年,公社驻地由刘家寺迁至永和村(即永安堡)。1988年,公社改为乡镇制,沿用至今。3.自然资源双龙乡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它海拔约2000米。三面环山,一面临江。山谷幽深,山川台地交错。地理位置特殊,镶嵌在挺拔的太和山与一望无际的黄河天险之间。太和山脉的主峰岱茂胡爱山是白银市的最高峰,海拔3017米。被甘肃省列为原始森林保护区的哈斯山原始林区,栖息着石羊、松鼠、麝香等少数野生动物,有珍贵的天然油松和灌木林,郁郁葱葱,景色宜人,空气清新,人工造林成果喜人,面积逐年扩大。盛夏时节,这里是休闲观光的好去处。对此,著名画家、原CPPCC副主席范先生曾自诩为“太和山民”,并题写了“云树接天含远美,岩泉流玉传清音”的名句。4.水利渠道黄河流经靖远境内154公里。自明代以来,靖远境内依河有八条灌溉渠。从河的上游开始,它们是复兴运河、京丰运河、民生运河、恒丰运河、静乐运河、顾雍运河、丰台运河和法源运河。八条渠道总长180.9km,自流灌溉面积75163亩。八大通道对靖远农业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法源渠灌区位于靖远县双龙乡。始发运河:建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原名永裕运河、仁义运河,建国后改为始发运河。据《靖远县志》和《民国志》记载,最早是“清乾隆四十三年,由彝族士绅高济世、、高贤共同开凿运河,经十余年运行而成”。为了保证灌溉,从清朝道光年间开始,历时1991年,历时170年。运河口六迁,沿黄河与现在的新洪崖表相连,全长22公里。灌区位于靖远县双龙乡。法源渠口没有大坝引黄河水灌溉。渠首位于车木峡新红崖边。灌区海拔1350米以上,南北宽2公里,东西长12公里。灌区有仁和、义和、北城三个村17个合作社,总人口7740人,总灌溉面积10900亩。5.农业发展沿黄灌区有四个行政村,有一条22km的渠首,建于1778。是靖远县万亩灌区之一,有小型灌溉工程15座。这里水资源丰富,阳光充足,土地肥沃,发展高效农业、林业、果业、蔬菜业前景广阔。仁和、义和两个村年产优质大米3000粒。如果把仁和村的车木峡、闸箱辐射出去,可以发展成为全县的红枣基地之一。太和山下有四个干旱半干旱行政村,其中黄坪村属于春川园村。永和、成川、双龙村在井泉有部分水浇地,主要种植小麦、谷子、豆类、土豆。永和村以大葱闻名。双龙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财政增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全乡形成了以红枣、优质大米、枸杞为支柱产业的产业结构;尤其是红枣产业,由于这里出产的红枣个头大、皮厚、品质优,市场需求量大、销售快,成为农民增收的又一重要途径;2006年,为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发挥规模效应,发展特色经济,使红枣产业逐步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双龙乡以仁义地区6000亩枣园为中心,辐射北市、碾沟2500亩,建成了8500亩红枣基地,大量销售宁夏、青海、兰州、新疆等地的红枣基地。丰水期年产量可达510公斤,亩产收益可达2000元。除去350元的成本,每亩纯收入可达1650元,是种植农作物比种植粮食作物收入的两倍多。为此,双龙乡将继续在这个产业上做文章,把这个支柱产业做大做强。计划在目前8500亩的基础上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力争2010年红枣种植面积达到10000亩。打造靖远县最大的优质红枣基地。6.双龙古迹历史悠久,古代文物丰富。黄河蜿蜒于此,悬崖峭壁,波涛汹涌,地势险峻。它是古代黄河的交通要道和军事要道。明代北城潭长城、城墙沿线烽火台、唐代北城潭古城堡遗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新石器时代永和遗址、北滩唐墓、清代仁和大院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北城滩城的遗址耸立在东南岸的悬崖深叶茂上,险象环生。东山有明长城,西北临五佛寺,南临黄河,傍岸而撞,是黄河的关隘。城堡呈正方形,面积为3412平方米。它是由夯土板制成的。城墙底宽5.3米,残高3.3米。城门位于南面,有凸瓮残迹。东、北墙上有三张马脸。西墙有两张马脸。城内暴雨中有大量的陶片残片,如荷花苑、瓦陶模型、瓦片残片等,都是唐代遗物。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编辑此段|回顶双龙乡——贵州省习水县双龙乡1、基本概况双龙乡位于贵州省习水县东部,乡政府距县城62公里,与梁村、文水、原宪、关店、二里等镇接壤。辖5个行政村,130个村民小组,3220多户,1.44万人。双龙乡现有耕地13860亩(习惯亩),其中水田2400亩,25度以上坡耕地7063亩,占总面积的51%,林地34571亩,草坡22540亩,荒山荒坡28420亩。双龙乡海拔870-1771米之间,乡政府所在地海拔1340米,年平均气温12.1摄氏度,面积106.2平方公里。境内有9条河流和1座水库,85%的喀斯特地貌和99%以上的汉族生活在其中。交通极不发达,经济、通讯、基础设施相对落后。2.农业发展经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发展形势有了很大改善。双龙乡现已树立了中药材之乡和畜牧强乡的理念,加快了双龙的发展。主要农产品是大米、玉米、豆类和土豆。粮食总产量5911吨,其中夏粮1884吨,秋粮40人,人均粮食420公斤。总经济收入4045万元,其中农业经济收入2723万元,乡镇企业营业收入1322万元。人均纯收入744元。退耕还林面积1.39万亩,境内有丰富的优质无烟煤、铁矿石等矿产资源。是贵州省典型的纯农业乡、特困乡。双龙乡已实施“两杂”示范种植5200亩、红粮连片种植2120亩、魔芋示范种植460亩、金银花、木瓜种植1640亩;育成三元商品猪840头,二元种猪160头,山羊2180头;解决了480多亩农田的灌溉问题;解决了680人、800头牲畜的饮水困难;这条公路通往每个村庄。2008年,双龙乡人均纯收入将增加100元以上,800多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目标。3.计划生育工作习水县双龙乡大力开展“婚育新风”活动,扎实开展新型生育文化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该乡把宣传教育与妇科病普查普治紧密结合起来。以计划生育服务站和村计划生育室为基础,婚育新内容和妇科病普查普治贯穿农村人口学校教学全过程。除了常年坚持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宣传和妇科病普查普治外,还举办各种培训班,向群众传播致富信息和生活百科知识。同时,在各村的主要街道和村口张贴了计划生育海报。双龙乡参加妇科病普查500余人,查出各种妇科病183人,一般治疗183人,并按病种制定了随访计划。4.古迹四渡赤水纪念馆在收集红军长征文物时,在习水县双龙乡钟惺村星罗坝村村民罗的家里,71年前红军长征经过双龙时写在农民门板上的标语清晰可见,如“红军优待城里投枪的官兵”“川军兄弟 把枪口对准反革命官员”,但经过70多年的风雨,有些字迹已经模糊。 现已八十多岁的罗回忆说,71年前,家人留在红军时,他也为红军打过草鞋,当年打草鞋的工具他还留着。老人们因为对红军和* * *生产党的深厚感情,总是不愿意擦掉这些标语,把穷人都翻了。编辑此段|回顶双龙乡——贵州省威宁县双龙乡1、基本概况双龙乡位于贵州省威宁县西南部,乡政府位于该县人民饮水工程杨湾桥水库边上,距县城约15公里。双龙乡面积约1.30平方公里,辖8个村,63个村民小组,4500多户21万人。这是一个全农业乡镇。有彝族、回族、苗族、汉族,其中少数民族占52%。双龙乡是一个贫困落后的乡镇,地理位置特殊,平均海拔高,地形陡峭,农业生产单一。该乡西凉山地区有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资源待开采。最大的开发项目是种草养畜。双龙乡梁山村是20世纪60年代全国著名的畜牧红旗公社。西凉山地区是一个自然农场,地域辽阔,地广人稀。2.自然特征双龙乡地势西高东低,南北宽约80公里,东北至西南长约120公里;平均海拔1511 m,最高海拔2217 m,最低海拔470m;年平均气温12.8℃,冬季无严寒,夏季无酷暑,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954毫米,无霜期250天左右。地貌为山、丘、沟、坝、谷、洞的岩溶结构。3.矿产资源丰富的资源特点。主要有煤、硫、铁、硅、砂、粘土、泥炭、大理石、高岭土、重晶石等。其中煤、硫、铁、锌探明储量分别达到54万多、29856、4042和1540万吨,硫磺进入国际市场。农副产品很多。主要有烤烟、天麻、白蒜、大豆、芸豆、竹荪、柑橘、半夏、杜仲、五倍子、生漆、茶叶、党参、蚕茧等。其中,烤烟叶厚、黄、质量高;白蒜、杜仲、五倍子等名贵药材都在女士之列。4.农业发展蚕桑、水果、辣椒、大蒜、中药材、反季节蔬菜等特色农业基本形成。发展万亩毛竹基地、万亩魔芋基地、千亩苦丁茶基地、奶牛、仔猪、杂交牛育肥、家禽等畜牧业基地;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生态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农产品营销组织、中介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各类经纪人,逐步完善“公司+基地+农户”、“企业+协会+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延伸产供销一体化的农业产业链。5.玛萨依清真寺:位于威宁县双龙乡西梁山的云贵古道上,建于明代。乾隆年间,阿訇掌管寺院,归主后由葬于张墓。1967维修过一次,1987政府拨款7000元维修。它占地700多平方米,管辖着2000多名穆斯林。马家屯清真寺:位于贵州省威宁县双龙乡迪达村马家屯。马家屯清真寺始建于明代。马家屯是明代乌沙四十八村之一。《威宁县志·垦荒记》:“洪武二十八年,因吾撒威发展,分五校,各有流官,大规模垦荒。”另一方面,马家屯是姓马的回民耕地的地方,因此得名。马家屯清真寺,坐落在马家屯寨子中间的一座小山上,四周古树参天,绿树成荫,如姜饼树、三角枫等,DBH 70多厘米,环境优美。因多次被烧毁,清咸丰初年,马元义主张重修,咸通被毁,遂毁于一旦。同治三年,重修三间房屋供祭祀。光绪二十三年,马及其族人马、马启金、马、、马、马孝真、马老友、马小梅集资修缮。民国21年,族人对其进行了改建,为木石结构的瓦房,建筑面积210平方米,面积400多平方米。80年代,县政府拨款1700元再次进行维修。2004年,伊玛目韩捐资50万元进行重建,总面积1500平方米,管辖穆斯林1800余人。编辑此段|回顶双龙乡-1,湖南省澧县双龙乡,基本概况双龙乡位于湘鄂交界,湖南省澧县北部边境。东有如东乡,南有孟茜镇,西有复兴厂镇,北有西河,牛郎湖与湖北公安县相距甚远,是湖南通往湖北的咽喉。207国道穿境而过,69线横贯全境。乡政府距离县城33公里,全程水泥路面。双龙乡集雨面积60平方公里,耕地33542亩,养殖水面25000亩。全乡辖13个村(居)委会,14753人,4334户,152个村民小组。2007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54.38+0.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093元,比上年增加5365.438+0元。双龙西瓜、双龙柑橘、双龙蟹、双龙猪已形成四大知名品牌,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2.农业发展农业生产主要以传统的粮棉油为主。粮食复种面积达2.68万亩,总产量1.37万吨;棉花种植面积1.2万亩,籽棉总产量21.60吨。油料作物面积1.7万亩,总产量2300吨。特色产业有以柑橘为主的优质果木林,产量1.5万亩,1.2万吨;双龙牌无籽3号果肉黄色西瓜5000亩,产量1.2万吨;双龙蟹养殖基地2万亩,产量500吨;双龙石化万头猪场年出栏生猪65438+万头。3.基础设施建设:县乡主干道水泥路12公里,通村水泥路30公里;建造了500个沼气池;千人受益于1安全饮水项目;建成了3个村民小组活动场所;投资80万元建设省级标准养老院,面积8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可集中供养80人。有3个移动和联通站,信号覆盖整个双龙乡。拉通有5个有线电视村。4.工业建设中建成了两个大型工业企业――双兴轧花厂和金河轧花厂。常年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52人,季节性提供就业岗位200多个,年利税654.38+0万元。5.教育卫生事业全面调整教育布局,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向中心区集中、学生向优质学校集中的目标,教育质量快速提升。2007年,县一中录取中学生30人,比2007年多15人,被县一中授予“人才培养摇篮”称号。医院申请了50万国债资金,完成了医院住院部的改造,科室齐全,设置合理,基本不出门看病。双龙乡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