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岩画主要记录了怎样的历史?
佤族的起源与四岗里的神话传说广为流传。按照沧源佤族的解释,“四刚”是“葫芦”,“李”是“出”,是从葫芦里出来的人;按照西盟佤族的解释,“四岗”是“山洞”,“里”是“出来”,意思是“人从山洞里出来”。虽然不同地方的佤族对“四岗里”有不同的解读,但都把阿瓦山视为人类的发源地。这说明佤族在阿瓦山生活了很长时间,或者说他们是当地最早的居民。“四岗里”可能是佤族人对他们古老洞穴生活的记忆。
在先秦时期的著作中,如《山海经》、《竹书》、《国语》等,都有“姬友”姓氏的记载。《后汉书》也记载“永昌郡慷慨植外来植物,附于内”。“吉协”很像佤族自称“巴佬”的发音。永昌县辖云南保山,辖区南部和西部是佤族德语民族分布区。“姬友”大概是佤族德语支系中所有民族的祖先。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设益州郡,管辖范围达到今天保山市的广大地区。当时分布在澜沧江以西的瓦、布朗族、德昂族的祖先,已经处于西汉的统一之下。公元69年,东汉建立永昌县,辖区包括今临沧、普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自治州的佤族分布区。在永昌县,有人住在丧监里。根据《华阳国志》和《后汉书》中的相关记载,当时的永昌县已经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区,有川、渤、闽、越、濮、辽辽、黎、裸濮等。哀牢人不是指某一个民族,而应该是生活在哀牢山区的所有民族的总称,包括佤族的祖先。
唐朝时期,云南的澜沧江、怒江流域是各民族聚居的地方,民族众多。据《舒曼》和《新唐书》记载,有望、望、望、朴子漫、木棉铺、赤口铺、金牙、绣脚、绣脸、求传等等。其中,王、、王外舆与现在佤族自称的“佤族”基本相同或非常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