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县大象山作文
石窟距著名的天水麦积山石窟100公里,西距武山水莲石窟40公里。由于地理上的接近和相同的长期历史背景,三个石窟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形成了陇东佛教石窟独特的风格和体系。
甘谷大象山位于天水市甘谷县,远离县城五华里。有一座山,形似旗帜,又似巨龙。它过去叫文琪,但现在叫大象山。山上长满了松树和紫丁香,亭台楼阁依山而建,雕廊绿树成荫。在山中的悬崖之间,有一个大岩洞,里面坐着一尊大佛,有一个石胎和泥塑。据考证,甘谷的塑佛造像最早可追溯到北魏,历经四个朝代,300多年。
甘谷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积淀。据甘谷县文化局工作人员介绍,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鲵鱼脸彩陶瓶,展示了中国图腾——龙的原型,以及被列为“四大汉简”之一的干宝汉简、精美的北魏石佛造像、造像塔和豪华浪漫的唐三彩风格第一壶;从万众敬仰的人类始祖伏羲、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人之一的石、蜀汉大将姜维,到“清廉”的翰林学士龚剑锋,无不折射出甘谷文化的悠久历史,折射出甘谷人的勤劳与智慧。这里的商业自古以来就很活跃。在汉唐时期,它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商业城镇。在宋代,它被称为“茶马之城”,享有“商旅之乡”的美誉。
三大景观
根据甘谷历史的记载,甘谷的文化景观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石窟景观、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根据它们的分布情况,可以用“一纲两条线”来概括,即古河北文化长纲、石鼓山风景旅游线和立新镇古遗址旅游线。
“古冀文化长剖面”主要包括蔡佳庙、渭水峪遗址、南山寺、毛家坪遗址等多处遗址,以大象山为中心沿渭河分布。石鼓山风景旅游线路包括尖山寺森林公园、姑婆海坛寺、九墩牧场、石鼓山。立新镇古遗址旅游线路包括新兴的姚忠纪念地、官寺青砖牌坊、立新镇遗址。
文琪山是秦岭西端的一条残余矿脉,呈东西走向。这座山挺拔、美丽、雄伟。文琪在东侧与姬伯遥相呼应,合称古琦。文琪被称为大佛寺,因为它的顶部有一个27.3米高的佛像雕刻在悬崖上,这是甘谷县八大景点之一。一首民谣说:“佛祖故里有一座大佛寺,对着蓝天吱吱作响。”甘谷县被称为八景中的“崖象”。
在大佛洞的两侧,有长长的走廊,如同一条带子,连着山体。走廊上的石窟相连,雄伟壮观。共有22个石窟,大部分在平面上接近正方形。主墙上有一个很大的圆拱龛和一个很高的坛基,还有一个供僧人修行的禅洞。这是大象山洞龛的一大特色,也是全国罕见的。
“大象入胎”
大象山恒山上有亭台楼阁,遥遥相对。从山脚往上爬,经过韦陀殿,再穿过展飞亭路,到最高处,三庙,上面有块石碑:“白云印”。山上的亭台楼阁、寺庙建筑依山而建,密密麻麻布满山势,亭台院落,一个个爬上去。有翟墨堂、伏羲堂和鲁班堂。相传,鲁班殿是大象山楼建成后,将剩余的几块木板拼凑成梁架而成。大厅结构巧妙、精致、新颖,充分显示了精湛的建筑技艺。石窟以大象石窟为中心向左右分列。西边有七个石窟,东边有十四个石窟。大佛石窟两侧依山势有长廊连接石窟。
自从大象山改名为大佛后,世人一直称之为大象山。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认为,根据释迦牟尼“生于象中”的传说,将其命名为大象山更为准确。虽然只有一字之差,谐音,但意义深远,从此正式命名为大象山。大象山是历代文人墨客登门拜访胜利并赋诗赞颂的地方。每年农历四月八日都有庙会,游客络绎不绝,热闹非凡。向北爬山,渭河向东流,铁路、公路穿越渭川、通济渠,渭河以北丘陵广阔,景色秀丽壮观。19819月10日,甘肃省人民政府正式将大象山石窟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拨付专项资金进行维修。
长期建庙
中国北朝时期流行凿洞练禅,大象山石窟至少可以为研究中国北方佛教宗派的发展提供一些线索。据史料记载,甘谷大佛石窟造像最早可追溯到北魏,具体年代已无从考证。现存的释迦牟尼佛像雕刻于北魏,直到盛唐才趋于完善。大佛为泥胎石胎,高23.3米,腰宽10.4米。它高大魁梧,温顺善良,坐在30米高的石窟里,栩栩如生。
据史料记载,大象山石窟的大规模开掘始于尧秦,佛教活动盛行于北朝以后,盛于唐代。甘谷大象山永明寺有言:“陇右近关中,五凉襟。尧、秦、北周时期,虞城佛教盛行。而陕西是来武隆甘谷的必经之地。若石窟胜于麦基崖,大香山应在敦煌而远不逊色,且自2000年起,僧大德传胜,传故事于东南。”
大象山不仅以大佛和古建筑闻名,其独特之处还在于,在古历4月8日“浴佛节”前后,满山的紫丁香竞相开放,其香味对人有益。寺内梵音钟声,香烟袅袅,木鱼虔诚,佛号声,神的光辉。商贾游客慕名而来,为陇上名山再添一道风景。宋代《太平宇宙》记载:“崖上有象,长九尺。从山顶到山脚,有一条亭子路可以踩踏,自古以来就是一处风景名胜。”明清时期,大象山的宗教活动更加繁荣,佛、道、儒三教并存,各建洞窟、寺庙。四点钟游客络绎不绝,尤其是每年4月8日的浴佛节。成千上万的游客参加春游,非常热闹。大象山石窟以其丰富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中华人文景观,成为陇东南三大石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悬崖大象”
与国内很多石窟不同的是,大象山石窟全部雕刻在离地面300米左右的悬崖上。包括大象图书馆、卧佛洞等。
六号象洞又称大佛殿,是大象山石窟的主要洞窟。洞内石胎泥塑大佛,是我国大型造像中难得的珍贵文物。从雕塑手法圆滑、流畅、丰满、细腻的特点来看,应该是盛唐时期的作品。宋明清都有保养,浓妆,挂色。石窟外围壁上有70多个小龛,龛前挂有金刚、白鹤童子、面鸟等塑俑。象牙洞的屋檐原本是木结构的三檐亭,但经过多年的风雨侵蚀,已经坍塌。现在,拱形龛是由国家拨款1985建造的。同年修复了佛像膝盖以下的手、脚、衣线等破损部位。如此巨大的雕像是陇东所有石窟中唯一的。它是渭河流域唯一的唐代大佛,也是中国最高的雕像。填补了唐代造像在这方面的不足。其他石窟多为平面近方形,多为僧室禅窟。这些以僧人为主的佛教石窟,在内地石窟中并不多见。
卧佛洞位于三兴府、露露、寿洞东侧。北,平面长方形。前墙靠近小禅洞的右上角。清代对荷叶观音像进行了改造,用高度夸张的手段塑造了一尊安静、善良、无忧无虑的观音菩萨像。雕像超越佛教规范,失去了半躺。这位艺术家用泥土创作了一尊栩栩如生的神的雕像,受到劳动人民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