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三月三的由来和习俗有哪些?

农历三月初三,又称“三月歌会”或“三月歌会”,是壮族的传统歌会。壮族每年有几次固定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三月三日、四月八日、八月十五日等。,其中三月三日是最盛大的。壮族民间有许多关于葛卫节起源的美丽动人的传说。

有人说,古时候有一对恋人,都是有名的歌手,经常唱民谣来表达彼此的情意。但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两人无法成婚,于是两人都在绝望中死去。人们在三月三日唱歌纪念这对夫妇。也有人说,在唐朝,壮族有一个叫“刘三姐”的歌仙。

她很聪明,经常用民谣赞美劳动和爱情,揭露富人的罪恶,富人对她又恨又怕。因此,有一年的三月初三,当刘三姐在山上砍柴时,富人派人砍断了藤蔓,导致她掉下悬崖而死。为了纪念这位歌手,后人在刘三姐去世的那天聚集起来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圩就这样形成了。

这些传说现在很难考证,但宋人写的《太平宇宙》一书中有记载:“壮士熟于谷,择日祭神,男女会作歌于盛会。”这说明当时的歌圩也很繁荣。宋元以后,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会成为文化娱乐和男女浪漫的场所,并有抛绣球的游戏。

女子将绣球抛给心爱的男子后,两人双双退出歌坛,互赠定情信物。到了清朝,形成了千人参加的大型活动。目前,据初步统计,全区642个歌会中,以3月3日为歌会日的有96个,占14%。

分布在东兰22处,武鸣县20处,都安19处,忻城7处,马山、龙州6处,巴马5处。桂西很少,靖西县只有两个。

三月三传统名歌会有杨纳武鸣县、宁武、卢晓,东兰三卡坳,马山永州,巴马潘阳河,靖西花东,都安绵山、姬发,三月三融水三坊,新城三丰,宜山下涧,柳州玉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