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糊和泥的历史

考古是一个国家了解自己历史的重要途径,但世界上有三个国家不太喜欢考古,最多只是研究恐龙。他们是美国、日本和韩国。

美国之所以不做考古,是因为印第安人葬在自己的土地下,而不是自己的祖先。

日本人不搞考古,是怕他们的祖先是中国人。

韩国不做考古,因为可能会挖到爷爷奶奶的坟墓。

相比之下,我国在考古研究中总能收到惊喜,不断刷新世界对我国历史的认识,也一再证明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同时遥遥领先于世界水平。

三星堆的冶金术,战国的水晶杯,或者疑似现代旅行家王莽制造的游标卡尺,都把西方引以为傲的发明和技术提前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

连埃及“木乃伊”在遗体保存领域的天花板都被我国的一位美女打破了。她是谁,有什么样的能力?

1951年,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中国考古队在长沙东郊发现两座相连的土墩,形制优于马鞍,经勘探初步认定为汉代墓葬。

专家进一步查阅当地史料,发现墓主人很可能是五代十国时期的楚王马殷,因此得名马王堆。

但当时由于国家的重心仍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没有闲暇进行考古发掘,留下了保护性的标志,无人问津。

20年过去了,要不是一次意想不到的军事行动,恐怕还不知道马王堆下埋的是谁。

1969年3月2日,中苏冲突爆发。为了应付随时可能爆发的战争,全国各地都在“挖深坑”,而且持续了好几年。

在这种条件下,到1971年底,解放军366医院打算在马王堆土堆的掩护下建一个地下医院。

建造过程可谓曲折离奇。刚开始很顺利,软土挖起来毫不费力,延伸到土堆里十几米。

但是挖啊挖啊锄头拉不动,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拉。战士们用矿灯仔细观察后,发现是土质的问题。

眼前的面团和刚开始的软土相比,简直是青灰色,锄头挖进去容易拔出来难,大大影响了施工,于是工人们向领导汇报情况。

闻讯而来的领导示意用钢钎凿一下,看看土有多深。

然而,经过漫长的斗争,他们没有到达终点。战士们正准备取出钢筋休息一下。然而,一股刺鼻的气味随着拉过来的钢筋扑面而来,弄得战士们直咳嗽,直呼蓝泥真邪乎,放屁。此外,更奇妙的事情还在后头。

为了掩盖刺鼻的气味,一名士兵靠着洞壁划了一根火柴点燃一支香烟。

突然,砰的一声,一团火直接把火柴烧灭了。然后一团蓝色的火焰从刚才的航空口飘了出来,吓得士兵们都跑了出来,以为看到了“鬼火”。

领导看到战士们惊魂未定,继续干下去肯定是没希望了。他们只好先把事情搞清楚,于是向湖南省军区汇报了此事,希望找个考古专家研究一下。毕竟地下的东西还得专业的人去了解。

这个消息传到了当时在湖南省博物馆工作的侯亮先生的耳朵里,使他异常兴奋。这不是鬼火。这是湖南话里的火坑。盗墓贼肯定没去过。

于是侯先生拿着从医院借来的空氧气袋来到现场,打算采集气体样本进行研究。

可惜还是来不及了。从瓦斯涌出到侯先生赶到已经三天了。在此期间,其他气孔陆续被挖出。从洞里出来的气体是未完成的还是从其他洞进来的空气已经不清楚了,已经失去了研究价值。这也成为马王堆汉墓发掘的一大遗憾。

幸运的是,专家一眼就看出,难挖的绿泥就是用来封汉墓的绿糊泥,侯先生对火坑墓的判断无疑是正确的。

这一次,地下医院不能完全建成。专家直接向国务院提交了发掘申请,很快得到了回复。

由于地下工程施工破坏了古墓的密封环境,国务院批准了专家对马王堆汉墓进行抢救性发掘的请求,以确保墓内文物的安全。

就这样,墓主人神秘的面纱即将揭开。无论是楚王马谡,专家们都在为结果摩拳擦掌。

既然不挖地下医院,就没必要浪费人力在那里辛苦了。推土机很快将小土堆夷为平地,20米乘17米的墓口随即露出。

为了不破坏随时可能被发现的文物,刚刚休息了几天的工人被叫回去工作,而不是机器。

古墓的发掘就像过山车一样,时刻拨动着专家们的心弦。他们最担心的是挖一个洞,找一个成年人可以通过的洞。

没错,就是盗洞者到访的铁证。然而,最让人担心的事情发生了。一个又黑又深的盗洞突然出现在专家面前。挖了这么多天有必要竹篮打水一场空吗?

幸运的是,盗洞持续了17米后戛然而止。显然,盗墓贼放弃了,继续挖。专家们这时候高兴了,原本压抑的心情又恢复了原貌,继续努力探索,然后就遇到了之前挖地下医院时同样的问题。

大面积的绿糊泥减缓了考古队的挖掘速度,但他们知道胜利的果实即将成熟,绿糊泥下的墓主人的真正含义即将揭晓,工人们努力挖掘...挖掘...挖掘...

突然,一个工人报告说泥土下面挖到了木炭,深不见底,于是专家们只好叫了一辆卡车来运走这些千年前的木炭。

看来墓主人不准备再出现了,几辆卡车来回拉了5000多斤木炭准备清理。

木炭层下面是巨大的竹席,挡住了木炭带来的污渍。

竹席打开,一个“背”字形的盒子映入眼帘。巨大的体量让入行已久的老工人惊叹不已,因为他们从未见过保存如此完好、如此巨大的墓室。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边长4米,高1.5米的庞然大物怎么背回去研究呢?

即使在今天,整体处理也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更不用说上世纪70年代的中国了。没有办法,只能就地拆解,然后回去组装。

榕树板被有条不紊地拆解,贴上序号,其间专家和工人的惊呼此起彼伏。

“欢”字周围的隔断叫侧厢,里面摆满了各种随葬品,可见墓主人生前的生活是多么的奢华,想在死后把生前用过的东西带到人间继续享用。

说起这块牌匾,也是个宝,最重的有一千多斤,而且是榫卯结构紧密结合。真的是大家费了很大力气才成功拆解,里面的文物都被小心翼翼的取出来了。最神奇的是这些老物件的颜色。

一件一件看起来像是刚放下来的,尤其是漆器,色泽鲜艳,润泽有光泽。每个人都相信你刚刚画的画。

所以工人们在处理这些漆器的时候特别小心,生怕碰掉一块漆,这种情况下专家们不心疼死才怪。

正当一个工人要从侧厢取出一件圆形漆器时,他一下子拿不起来。它还装着什么东西吗?

果然,打开盖子,里面是一锅两千多年前的莲藕汤。虽然颜色不那么开胃,但莲藕片的结构还是清晰可见。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它能以这种形式保持2000年。专家们赶紧拿起相机拍照,但兴奋并没有持续多久。

乍一看,藕有几十根,可是一眨眼的功夫,就少了一半。后来,它们被带回博物馆,没有留下任何残渣,只留下一盆泥泞的污水和一张可以证明它原来是莲藕的照片。

当侧厢的陪葬品被清理后,剩下的就是中央位置的墓主人的棺材。

这是一个纯黑色的棺材,大到可以装下一个彪形大汉。墓主人不是楚王,是将军什么的吗?

带着疑问,工人们打开了黑色棺材的盖子,却没有得到答案。

原来黑色的只是外棺,还有一口精致的内棺,黑底金色花纹。上面画着各种珍奇动物,非常华丽,有点像皇帝。秦汉时期的龙袍是黑金色花纹的。好像马王躺在堆里。

就在专家们打开内棺的盖子,想看看马王的脸的时候,发现内棺中还有一口内棺,可以说是一口富丽堂皇的内棺。红色的背景被涂上了黄色、绿色、棕色和其他颜色。如果黑色背景上的金色图案代表了尊严和霸气,那么这一层的含义显然是吉祥的。

这是第三层,墓主人的图猜已经输了三次了。大家都觉得里面不会再有一层楼了。不会是俄罗斯娃娃,没完没了。

这样一来,确实又多了一层。而且从图案设计上来说是现代的内棺。和最外层一样,底色为黑色,外面用锦缎包裹,看起来像是某国际奢侈品牌的产品。真是让人感叹墓主人的重视。

但目前专家没有耐心慢慢欣赏。我们继续开娃娃吧。

继续在第四层开棺,这次终于没有第五层了,但还是看不到墓主人。第四层,放着一个超大的粽子,蚕丝被上系着几条丝带,把墓主人裹得严严实实。

在场的工作人员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因为蚕丝被的颜色和质地就像新的一样,甚至比当时的丝绸工艺还要高超,处处透露着高级感。

当大家都叹了口气,正要揭开被子的时候,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

看似崭新的蚕丝被,其实已经腐朽,只剩下闪亮的外表。工作人员一抓被子,就觉得好像捏了一块豆腐,但好像没抓到,被子上已经有一个缺口了。

没办法了,只好扛回去,慢慢想办法揭开被子。墓主人的身份无法确认,于是专家们只好兵分两路,一路从随葬品中寻找线索确认墓主人的身份,另一路当然是想办法和墓主人面对面交流。

经过短暂的讨论,专家们决定将丝绸分成几小块,以便将图案保留在碎片中以供研究,并让墓主人尽快出来迎接他们。

想好了就马上去做。被子已经一块一块的脱下来了,但是下面又有了新的情况。

不同季节的层层衣物整齐地盖在墓主人的身上,有丝绸、亚麻等,最后有20层。

专家们不得不耐心地小心翼翼地一层一层地把它记下来。这个过程相当痛苦,不仅耗时,还耗鼻,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一股说不出的恶臭从棺材里散发出来。

等等,这说不通。已经两千多年了。有没有还没完全烂掉的?专家们对这种现象感到不解,因为从来没有发生过,别说一千年,就是十年,尸体都变成骨头了。

想到这里,专家们迫不及待地想见见这位奇迹般的墓主人。

最后,在一层亚麻布衣服下,专家的手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那是冷皮,还是有弹性的。揭开最后一件衣服,墓主人终于和大家见面了,但专家们更加疑惑了。

奇迹,真是奇迹,头发没烂,睫毛没烂,小麦色的皮肤还很有弹性,有的关节还能活动。这真的是两千多年前的尸体吗?埋了一周的尸体比她的还糟糕。还有,为什么是“她”?她原来是女的,所以不可能是马王。她是谁?专家的脑袋里都是问号。

在这里,对她来说,考古学家的工作只能告一段落。经过防腐处理后,她被送往湖南医学院做进一步检查,试图找出她的死因和其他有价值的线索。

幸运的是,另一组专家很快在随葬品中发现了她的身份。

刻有“虞姬辛追”字样的印章,应该叫辛追(另一种说法是不叫“辛追”,但两个字合起来就是“忌妾”,但应该叫“忌妾”,但目前主流还是“辛追”)。

一些随葬品上还发现了“后稷贾城”和“后稷贾”的标志。结合妾的身份,说明她生前应该是这个后稷的妻子。

池后是谁?据史书记载,迟侯是西汉初年的一个爵位,是长沙丞相李沧。

而且后来在马王堆的另一个土堆下发现了李沧的墓,墓中还发现了三枚印章,分别是“长沙丞相”、“侯印”、“李沧”,印证了史书中的职衔记载。

所以埋在马王堆下的不是马王。算上辛追墓旁边发现的早在唐朝就被盗的墓,马王堆就像宰相李沧的家族墓地。

辛追夫人从未想到两千年后她能体验现代医学。经过一系列仪器检测,医生从她身上发现了多种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胆结石、腰椎病、骨折等等。但这些都不足以确定她的死因。

为了查明辛追夫人死亡的秘密,也为了今后更好地保存她的遗体,国务院批准对遗体进行尸检。把内脏拿出来单独保存,更有利于尸体的保存。

接到国务院的消息后,几乎所有部门的专家都聚集在辛追夫人的尸检室。他们都想看看这个2000多年前的病人和现在的病人有什么不同,但只有一个科室专家没有参与。那是小儿科。毕竟辛追夫人去世的时候已经50岁了。那时候她已经很老了,肯定不是婴儿了。

主刀医生彭龙祥教授当时还很年轻,对这个跨越千年的解剖至今记忆犹新。

彭教授回忆,当时从辛追夫人的皮肤来看,应该是猝死,没有被病魔折磨很久。具体死因在各学科专家的齐心协力下逐渐浮出水面。

首先,专家怀疑是不是脑梗导致的猝死。结果她脑部没有发现病变,先排除了这个方向。

然后看她的眼睛和向外凸出的舌头。她会上吊自杀吗?完整的颈骨排除了这种可能性。

当人们还在激烈争论的时候,一块小指大小的石头在辛追夫人的十二指肠口上给他们指路。

挡住这么大一块石头会有多痛苦。不会被活活打死。心血管专家还发现,辛追心脏状况不太好,有严重的冠心病,主动脉70%被堵塞,应该承受不了剧烈的疼痛。

为了证实这一猜想,专家们继续在辛追的身上寻找有利的证据。突然,消化科的专家发现了新追的食道和胃里有大量甜瓜子的线索。

如果只是在胃里,那只能说明他死前吃了瓜,但连食道里都有甜甜的瓜子,说明辛追死的时候在吃瓜。

专家在辛追体内一共发现了138颗甜瓜子,可见他有多爱吃瓜。这个东西吃多了胆囊收缩,把结石推进十二指肠。结果大到出不来,回不来,于是严重胆绞痛诱发冠心病,最终在他奢侈的日常生活中猝死。

辛追夫人墓的考古工作已经尘埃落定,那么墓中最值钱的宝物是什么呢?各种漆器保存完好吗?还是薄如蝉翼的素纱衣(总重48克)?还是覆盖最外层黑色素棺材的巨型绢画(2米长)?

这些都是中国考古史上不可替代的瑰宝,充分体现了西汉时期发达的技术水平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不过,这些虽然是无价之宝,但并不是独一无二的,和帝王级别的陪葬品放在一起也没那么特别。

墓中最珍贵的是沉睡了两千多年的“东方睡美人”辛追。她不仅为现代医学追溯疾病的发展历史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保存遗体的技术远超世界水平,并说明了“不必风干即可实现长期保存”。

她是我们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的瑰宝。秃鹰和萧有喜都争着要得到她,哪怕是一根头发,哪怕是坟墓里的一块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