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苍山的人文历史

如今,在云南大理苍山湖和洱海之间,有三座白塔,尽管历经千年的风起云涌和风雨侵蚀,依然巍然屹立。这就是著名的崇圣寺三塔。崇圣寺三塔是中国南方最古老的著名建筑之一。它不仅是大理的象征,也是古代云南历史文化的集中体现。崇圣寺和三塔建于南诏后期,由南诏第十代盛丰友(824 ~ 859)所建。

三塔的建筑风格类似Xi安的小雁塔,是典型的唐塔风格,表现了唐代大陆与南诏的交流关系。初唐时期,在云南大理洱海周围,有许多鸟人、白满部落。其中影响最大的有六个部落,分别是蒙古圣旨、岳圣旨、浪潮圣旨、道启圣旨、施琅圣旨、蒙舍圣旨,合称为“六大圣旨”。圣旨是当地的语言,意思是国王或地区。因孟社赵位于五赵之南,故又称“南赵”。

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蒙社圣旨领袖Xi·努洛建立大蒙古国,自称齐家王,并派使节向唐朝进贡。当时吐蕃势力正在向云南扩张,进入洱海北部。面对吐蕃的强大攻势,除南诏外的五大诏令都依附于吐蕃,只有南诏因为距离吐蕃最远,受到的威胁较小,一直依附于唐朝。为了抵抗吐蕃,唐朝还大力支持南诏进行统一战争。唐玄宗年间,毗卢阁在唐朝的支持下统一了六道诏令。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唐朝封皮洛格为云南王,名恢复义。皮洛格还修建了太和城(今云南大理太和村)作为南诏的政治中心,从而建立了南诏国。在唐朝先进文化的影响下,统一后的南诏仿照唐制,建立了相当完备的政治组织,农业、畜牧业、纺织业、制毡业和冶铸业都有很大发展,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但建国后,南诏由于势力的不断发展,开始与唐朝产生矛盾。

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双方在战争和战争中交战。安史之乱后,南诏趁机扩张地盘,经常与吐蕃联军入侵唐朝西南边境。779年,大历十四年,葛罗丰去世,其孙易某勋继位。由于不堪忍受吐蕃的残酷奴役,德宗贞元九年(793年),伊某勋派三名使节到成都,并向我驻蜀剑南溪川的使节魏高发了一封信,表示愿意归顺唐朝。次年,魏高派使者在点苍山与南诏会师,约定和平相处。南诏为了表明重回唐朝的决心,入盟后发动了对吐蕃的战争,攻占了昆明城(今四川盐源)。

贞元十一年(795),唐玄宗立伊某勋为南诏王。贞元十七年(801),南诏与魏高联兵破吐蕃,争议很大。自此,吐蕃对南诏的威胁解除,南诏与唐朝恢复了良好关系。但到了文宗时期,南诏与唐朝的关系再度紧张。太和三年(829年),南诏攻唐三国(治岳,今四川西昌)、戎(治道,今四川宜宾)、琼(治琼,今四川邛崃),再侵成都外城,掠夺子弟、劳力、财宝数万。此后,南诏更加频繁地入侵唐朝。玄宗干福元年(874年)十一月,南诏再次入侵淅川。

唐朝为了全力打南诏,下令调动河东、山南东道的部队到淅川作战。甘符二年(875年),唐朝任命高骈为我使,放弃,出兵攻南诏。高骈上朝,撤回各路援军,以仅有的五千兵马追击南诏至大渡河,并在南诏修筑城堡,派兵驻守。石龙死后,其子龙顺派使者与唐和好。至此,南诏停止了对唐朝的侵扰。唐玄宗光明元年(880年),唐朝主和派与主战派发生大辩论。最后,玄宗同意了主和派的意见,同意了南诏的亲请,不逼他做诸侯,多给了他黄金丝绸。中和三年,唐朝安化公主嫁给南诏。从此,唐朝和南诏终于进入了一个和平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