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五大神医是谁?
1华佗(约145?-208),东汉末年医学家,特征为汉族,裴国桥(今安徽亳州市谯城区)人。华佗、董枫、张仲景(张继)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关于华佗的家乡,一般认为华佗是安徽亳州市谯城区人。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被称为医圣。相传为孝宗,长沙知府,故称张长沙。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撰写了传世巨著《伤寒论》。其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在方剂学方面,《伤寒论》也有很大贡献,创造了许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方剂。他创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得到了历代医家的高度赞扬。这是我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规律的医学专著。是我国医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著作之一,是后世学者研究中医的必备经典著作,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医生的广泛重视。3董枫(220 ~ 280),生于,后官(今福建长乐)。他年轻时治病,医术高明。与南洋张籍、乔军华佗齐名,并称“建安三神区”。例如,当时的胶州刺史吴病危,被延迟到董枫那里治疗。他把三粒药丸含在嘴里,灌满水,让人捧着摇头,抢救后恢复。董氏医德高尚,只求在自家房前屋后种杏树,以示对治愈病人的酬谢。时间长了,每次杏子熟了,董氏都会在树下做一个草棚。如果你想得到杏子,你可以用它。他对自己赚来的扶困谷赞不绝口,后人以“杏林春暖”“满杏林”称赞他是医术高尚的医学家。据悉,江西九江董氏原医务所仍有杏林。郭玉,东汉广汉(今四川广汉北)人。当代名医。少向高程学医。他和皇帝在一起的时候是个大医,医德高明,非常重视医德。生病的人虽然穷,但也会尽力诊治。死于宫中郭玉(公元1 ~ 2世纪),东汉广汉郡(今四川新都县)人,汉武帝时期最著名的医师。郭玉的祖师是一位隐士医,也就是在四川富水附近靠打鱼为生的老人。世人不知道他的名字,所以称他为“伏翁”。史记记载:“傅翁避王莽之乱,隐居于傅,钓老人,作大夫,失姓氏。”(《直隶绵州志》(卷41),傅翁“住渔人寨”,“在府城东李思”(三台县志?6?1《方氏》(卷九)傅翁“乞食人间,见人有疾,针刺石现,应有效,传世以针灸经、脉诊法。”弟子寻求累积年数,翁给了。”(《后汉书》?6?1季芳传),绵州人民纪念他。伏翁列南山十仙堂,有《伏翁山石刻》、《韩?6?1伏翁雕像纪念碑”等景点。郭玉的医术、医德和对针灸诊断的贡献,令朝野印象深刻。他死于办公室。5皇甫谧(公元215-282),世安人,幼靖,名玄言先生,生于安定朝南(今甘肃灵台县)。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学者,在文史医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古人曾赞云:“皇甫谧在晋时著书,无与伦比。”(李聚来《古书古书错字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