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历史的角度改变企业
他试图通过这些惊心动魄的故事来描绘中国改革史的轮廓。马立诚想探究的是:为什么中国传统历史上的大多数渐进变革都失败了?当然,我们在这里读这本书,是站在企业或商业的角度来看待这些历史变迁和数字:历代有多少失误,商业环境中就有成千上万次的失败;历史人物中有很多种冲动愚蠢的伎俩,商业人士只会更多;历史上有多少次你推翻了变法的成果,甚至急剧倒退?企业里会有几千万次。我觉得,从心理学上来说,变革的难度在于,必然会触动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从而引发强烈的反对;完全推翻很容易,因为它首先剥夺了人们的利益,使他们认为他们已经失去了利益。如果他们足够幸运,能够少输一些,他们会非常高兴。深谙这个道理的企业,比如华为,在需要重大变革的时候,往往会采取辞职重新上岗的做法。但彻底推翻毕竟不是一个可以经常使用的方法,也不是最有效的方法。真正持久的方法还是改革。在商业上,从积极的方面来说,渐进式改革可以让企业稳步发展,留住员工;另一方面,大的失败,大部分企业都挺不过来,也就意味着企业死亡,彻底推翻的可能性,至少有一半是大的失败。历史学家余英时曾说,中国近代思想史是一个“激进化的过程”,这可以部分归因于这样一种情况:“没有值得维持的现状,只有另一种力量,即激进力量在拼命发展。”这可能是中国现代悲剧的思想根源。对于一个长期经营、相对短命的企业,出路在于找到一个“值得维持的现状”,然后在这个范畴内进行调整和改革。在马立诚的历代变迁故事中,最深刻的一个词是“妥协”,成败皆取决于此。赵武灵和王对骑射的成功改革,渗透着妥协的精神。马立诚是这样讲述赵武灵王妥协的故事的:“用白阳的话说,如果你换了衣服,你的利益不会有实质性的损害。赵武灵王下了死命令吧?而是去了不想换衣服的大臣家,想尽办法劝他嗓子都哑了。大臣觉得国君亲自来我家,劝了我一天,给了我足够的面子,就同意作秀了。做了这些工作,换衣服的事就往前推了。”在这个故事中,赵武灵王是强者,强者的妥协往往能促进变革。大多数改革者对企业的变革也是强势的,因为如果不是董事长、CEO、大股东或者有实际影响力的人,很难启动变革。但是,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企业中,都有改革者相对弱势或影响力较大的情况。这时,在思考变革时,我们应该注意雷伊的观点。他说,改革的成功有两点。“首先,我们必须有足够的权威。如果我搞改革,就侵害了你的利益,你无法抗拒我;第二,权限不够,就要有足够的补偿。我剥夺了你的一部分利益,补偿了你。”很多企业改革的失败,就在于企业领导在形势好的时候不作为,在不得不作为的时候动手,权威削弱,企业明显衰落,贻误时机。总之,我们可以从中国历史上的改革故事中看到企业改革的启示:第一,企业的最优选择是在“值得维持的现状”的基础上逐步变革;第二,变革的时机是有足够的权威或交换条件的时候,是兴盛的时候,而不是衰落的时候;第三,变革操作层面的核心智慧是“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