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东北康的来历?

炕是北方居室常见的取暖设备,满族人也将其引入皇宫。盛京宫炕多,一个房间几个铺,既解决了坐卧问题,又通过这么多炕面散热,保持室内温度高。比如东宫的观罗宫,一宫七康面,林芝、延庆、永福的宫殿也是如此。而且不仅在各宫,在值勤人员休息住宿的崇政殿的两个门内,都有耐火床和火场,可见宫内铺设耐火床是普遍现象。

人们在东北火炕生活的历史至少有一千多年。古书上说,辽金时期居住在这里的女真族(满族先民)“住在周围房间的木床上,那里有火,吃住在上面”。所谓“环室”,就是不只一个方向有炕。后来是满族民居修建的“转炕”和“转炕”,南、西、北三面相连。他们通常被称为“丸子炕”或“弯曲炕”。

过去关东满族的传统房屋一般都是“口袋屋”,门开在东侧而不是中间。进门的房间是厨房,西侧的房间由两三个房间相连。室内南、北炕的长度与房屋相等,俗称“连二炕”或“连三炕”。因为是供人居住、坐卧的,炕面宽五尺多,又叫“南北炕”或“对面炕”。正面的西炕比较窄,只能放东西。炕与炕之间的空地叫“宅地”。其实室内的平面空间大部分是被炕占据的,所以人的室内生活主要在炕上。家里来客人,请先坐在炕上;平日吃饭读书写字都在炕桌上;孩子们也在玩“嘎啦哈”、玩杏仁、转绳子(俗称“换股”)等游戏。

炕的主要功能是保暖。因为炕是通过煮饭的炉子烧的,只要吃饭烧水,炕就是热的。冬天为了御寒,也有人在室内地面下修建烟道,称为“火地”或“地下炕”。在特别寒冷的季节,增加火地以提高室温。虽然室外天寒地冻,滴水成冰,但是室内的炕面和地面一起散热,依然温暖如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