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历史上鸦片被毁的原因是什么?
虎门销毁鸦片(6月1839)指中国清政府委派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清政府在那场战争中签订的。1839年6月3日(即清玄宗道光十九年四月二十二日),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滩公开销毁鸦片,历时23天,至6月25日,共销毁19、187箱、2119。虎门销毁鸦片已成为禁毒斗争中的历史性事件。历史背景中国国内局势是18年底到19年中期。中国处于清朝后期,也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制度的末期。中国国内的情况可以概括为:1,经济落后。此时,在清政府的统治下,中国以小农经济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土地兼并现象非常严重。大量耕地集中在贵族和地主手中,皇帝是全国最大的地主。占该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几乎没有土地。在封建地租、赋税、徭役和高利贷的沉重剥削下,广大农民陷于贫困、破产和流离失所的境地。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2.政治腐败。清朝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已经腐朽。皇帝独断专行,骄横跋扈,沉迷于“上天入地”的美梦。一般政府官员无知闭塞,官场腐败横行,官员管理腐败。腐败成为清朝统治集团不可阻挡的流行病。为私利而入党,也在当时的统治集团中形成了不良风气。3.军备薄弱。鸦片战争前夕,清朝八旗兵、绿营兵虽有八九万,但数量众多,武器落后,主要使用刀、矛、弓、箭等冷兵器。而且军务松懈,缺乏训练,军纪腐败,国防力量非常薄弱,每年报销20多万(占当时清朝全年财政收入的近一半),都是腐朽的。4.思想文化界平淡无奇。清朝统治者实行严酷的文化专制政策,沿袭八股为士的科举制度。大力鼓吹空宋学,即脱离实际的理学、国学,大力推行文字狱钳制、禁锢学者思想。思想界处于一种相当麻木、压抑、沉闷的气氛中。5、对外封闭。清朝采取的对外政策是“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外国人对本国的海上侵略。但从长远和全局来看,这一政策并没有起到抵抗殖民侵略的积极作用。反而限制了中国自己,无异于迷途知返。因此,它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消极的、落后的、错误的政策。与此同时,欧洲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英国在19的二三十年代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的生产力水平。中国有巨大的人口资源,这是英国资产阶级梦寐以求的潜在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是英国向中国倾销工业品的绊脚石。65438+20世纪30年代以前,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一直处于超越的地位。中国与英国的贸易一直保持着每年2300多万两白银的优势。为了扭转这种局面,英国资产阶级出于其掠夺本性,用鸦片来冲击中国的贸易市场,获得了一笔丰厚的不义之财。英国资产阶级首先向印度出口纺织品,然后从印度向中国出口鸦片,再从中国向英国出口茶叶和生丝。英国人从这种三角贸易中获益匪浅。除了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美国也从土耳其向中国输入鸦片,俄国从中亚向中国北方输入鸦片。由于鸦片进口的急剧增加,中英之间的贸易地位完全改变了。英国由原来的顺差变为顺差,而中国反其道而行之,导致白银大量外流。据统计,1820-1840期间,中国白银外流约65438+2亿两。大量鸦片进口导致的白银持续外流,已经开始扰乱清朝的国库和货币流通,使清朝的经济濒临崩溃。更严重的是,鸦片的泛滥极大地破坏了吸食者的身心健康。如果任其发展,中华民族将面临灭亡的危险。以齐山为首的赤焰派批判黄爵滋,以各种理由将烟草危害问题归咎于其他社会问题,只有少数官员主张禁烟。就连道光帝在即位前也尝过鸦片,但直到醒后才戒烟,这让他对禁烟犹豫不决。但林则徐在江苏巡抚和湖广总督任内早已禁烟,扫除了烟贩和鸦片烟鬼。鉴于林则徐的成功,道光帝认为禁烟也不是不可以,于是道光帝下定决心,去掉了抽鸦片的义斗太子的爵位和辅佐护国公的溥西的爵位,降级了烟鬼的徐乃基品味。道光连续八天召见林则徐,每天都召见林则徐讨论禁烟问题。道光十八年(1838,65438+2月31)十一月十五日,林则徐任钦差大臣通关,全国禁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