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爱的家乡遵化
遵化
合规概况
★地理位置
遵化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燕山南麓,北邻长城,京津唐秦地区。是京津唐腹地,西距北京市中心158km,南距唐山市中心75km,西南距天津市中心175km。号称“冀东第一城”。
★历史沿革
五代以后的晚唐时期建立遵化郡,遵化学说来源于“继孔孟之道,教化庶民”。清康熙年间,因清东陵建立,县升为州,1913年州改为县。抗日战争时期,县域曾被划分为奉尊峪、千尊行、吉尊行等联合县。新中国成立后,隶属河北省唐山地区。1983唐山地区撤销并入唐山市。1992年撤县建市,成为唐山第一个县级市。
★人口与区划
总人口69.3万元,其中农业人口59.5万人。辖25个乡镇、2个街道、648个行政村、22个居委会。有28个少数民族,主要有满族、回族、蒙古族、壮族和朝鲜族,总人口8.4万人。有三个民族乡(东陵、西夏营、汤泉)和两个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镇(石门、马兰峪)。遵化市辖13个镇、9个乡、3个民族乡、648个行政村:遵化镇、堡子店镇、马兰峪镇、平安镇、东辛庄镇、新店子镇、党禺镇、堤北头镇、东旧寨镇、铁厂镇、苏家洼镇、建明镇、石门镇、刘溪村乡、崔家庄镇。
★地形
地处中山,境内地貌为“三山两河”,平原、丘陵、山地各占三分之一;面积1521平方公里,东西长53公里,南北宽43公里。大小河流37条,引滦工程穿境而过。
★气候
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时数2714.8小时,年平均气温10.4℃,最低气温-25.7℃,无霜期180天,年平均降水量774.5毫米..
★资源状态
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30多种,主要有铁(矿石储量3.2亿吨)、金(矿石储量654.38+0.47万吨)、锰(矿石储量83.5万吨)、白云石(矿石储量2亿吨)、石英岩(矿石储量654.38+0万吨)等矿产资源。
★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撤县设市后,规划确立了“对外开放、科教兴规、旅游突破、工业强市、龙企富民”的发展战略,以1995进入全省首批小康县(市)行列。2004年在第四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中排名61,比上一届提高15位。在河北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名第五。2005年,在第五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评比中,名列第55位。
★2005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地区生产总值21.26亿元,同比增长22%;财政收入6543.8+0.83亿元,同比增长5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亿元,同比增长37.5%;出口创汇8000万美元,同比增长127.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86元,同比增长19.7%。
★2005年财政收支平衡
我市地方可用资金654.38+0.34亿元,实际支出654.38+0.01.1亿元,结余2300万元,实现收支平衡,略有节余。基金收入8600万元,基金支出7300万元,基金余额13万元。
早在商汤时期,就属于“蓟”;后来属于“燕国”;在春秋时期,它是一个没有最终目的地的国家,也被称为山戎或北戎,后来被齐桓公所灭。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北平郡设“军密郡”,即在遵化,有郡治;汉朝依然打击旧统治,后汉一度被划为“无尽郡”;东晋时仍属均密县管辖。到了唐朝,也是在它的管辖下,重建狱城,守卫狱城。
五代十国应天三年(公元913年),晋王李灭燕,10年后后梁被灭,史称“后唐”。遵化郡是在平洲买马的基础上正式建立的,是为了顺应德化王的意图。清三年(公元936年),后唐明朝前女婿石敬瑭率契丹兵灭后唐,自称金。天府三年(公元938年)十一月,割岩云十二州为契丹国,其中包括冀州遵化县。
北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宋徽宗赵霁从辽手中收复冀州等六州,改称栾川县,遵化县由县治,划归燕山府。三年后归还晋国,改名云中府路。金国灭了辽国,它的管辖范围没有变。元、明、清初年还在攻打县衙。
明朝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统帅周宝将西、北两面几乎翻了一倍,并在外面筑了大砖。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巡抚孟春重修城池,在城池东北、西北、西南三个角上加建角楼,东南角建双层魁星塔。城门外有四个城门,每个城门入口处都建有门楼(即门楼),增加了防范措施。
明朝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吉云镇主将戚继光用加固长城的主客兵筑城。墙基扩大到3英尺,墙高3 .6英尺,总长1351英尺(相当于4503 .33米),全部为青砖砌成。并在墙边外搭婴儿床,内搭女儿墙。同时,他还确定了城门的匾额和门上的刻石:东门叫“镇海”;西蒙是“戴静”;南门叫“时光熏”;北门被称为“公基”。
戚继光在城门外建了一座月城(又名翁城)。此外,入口处将建一座塔,东、南、西各一层,北面两层。塔内外还悬挂着大型横匾:东门外的匾额为“春来阳谷”,内匾为“东海大图”;门外匾为“云起文明”,内匾为“宝瓶一清”;西门外匾为“吉辽重镇”,匾内为“吉祥拱神?”;北门外的牌匾是“威字锁钥”,里面的牌匾是“燕山叠翠”。北二楼还镌刻有匾额:外匾为“观山概况”,内匾为“冀东第一楼”。这座北城建筑高7尺,俯瞰北方,长城雄伟壮观,令人向往和赞叹。
同时,戚继光在北门西墙修建真武庙;在东门外的墙上加一个流苏亭。在城的周围挖了一条很深的护城河,宽3英尺,深2英尺,周长1500英尺。不仅全城的水都注入这里,东北角的乌龙泉水从池子里流出,还分成东西两条小溪,注入河内。河中莲子鲜嫩繁茂,颜色红绿,岸边垂柳婀娜,婆娑别致,为美丽的古城增添了优雅。
时任户部尚书的遵化人张守智写了一首名为《遵化城的成习之》的诗,说:圆满水,形胜功德,指间。暖惜春云开棉障,高挂秋色强关羽。弦歌相听;烽火台都收齐了。十二栏杆无止境,酒瓶数量攀升的地方。
城市里有不同的古建筑:有两条街道纵横向四个大门。市中心矗立着大悲阁(又名遵化阁),一座两层建筑,高八尺,被称为“护国护仁佛坛”。传说它建于六朝时期。据旧碑记载,金明昌建于七年(公元1196)。元朝元年(公元1308年)后多次重修。里面有观音像。因为建在市中心,容易登高远眺,很多游客登高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抱负。明朝嘉靖十年(公元1531),顺天总督王大勇写了一首《登上大悲亭》的诗:秦昭借势于兴,倚仗高望。朱天成极为威严;千里和平。风雨少晴,云烟绝阴。晋江梁患之,情浸二毛。嘉靖、隆庆时期文坛“末代七子”之一的谢榛,也吟诵过《登遵化亭》一诗,说:一座空中楼阁,满山青山,云雾缭绕。早上关都堵了,连大漠大雁都来了。钟一千岁,张载成为一代英才。回首往事,站空,秋风吹鬓吟回。
城内外其他建筑主要有鼓楼、城隍庙、考院、文庙和广惠寺、公伯寺、火神庙、白衣寺等。原有的军政机关很多,仅在明清时期就有,包括旧国政、总督府、行政院行政处、督察室(又称宦官军监)、总裁处、交通费总裁处、石门总裁处,以及总镇行政、军事指挥处、游击处、中卫、教授吴处、城卫总管理处、左右哨霸总管理处。
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修建清东陵,升为州。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升为直隶州。民国2年(公元1913),废州成为河北省管辖的一个县。
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长城抗战”爆发。《塘沽协定》后,被划为“冀东非军事区”,成为日本帝国主义殖民地。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6月165438+10月,伪冀东防务* * *自治政府成立后,将马兰峪地区的26个村划归河北省兴隆县。1938年8月,宋、邓华率领的八路军第四纵队挺进冀东,在鹿格寨建立尊(化)玉(田)丰(润)县政府。此后,在抗日战争中,相继建成了东北的迁尊兴、中部的丰裕尊宁、北部的迁(安)尊(华)庆(隆)、成(德)庆(隆)尊(华)、中部的(润)豫(田)尊(华)等统一县。
新中国成立后,属河北省唐山地区。1983年,唐山地区撤并唐山市,归唐山市管辖。1992年5月,遵化撤县建城,唐山城仍管理和协助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