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的总结与整理

历史,简称“历史”,是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进行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解释。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高考历史知识点汇总,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与整理1

1,西周实行分封制。武王将一定数量的土地和人口给予王室、英雄和上一代的贵族,以便他们建立诸侯国和保卫王室。这样就形成了“田字——诸侯——卿大夫——士人”的严格等级制度。

2.西周宗法制度的特征和核心是长子继承制。宗法制度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安定团结。

3.秦朝中央集权的形成过程:最高皇权的确立:中央政府实行比较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九臣制;地方实行县制。

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嬴政规定封建统治者为“皇帝”,自称“始皇帝”;秦始皇规定皇帝召我;秦始皇开创的皇帝制度包括:皇帝专属,皇位世袭,皇权至上。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皇权至上。

4.秦朝时,丞相、太医、太尉都设在中央。宰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治事务,御史负责大臣的奏折,发布诏令,监督官员。邱掌管军事。

唐朝时中书省负责决策,厦门省负责议事,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设有官、户、礼、兵、刑、工六科,建立了三省六部制。

宋初,中书门下设行政机构。之后又增设府衙、唐使、三秘,对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权进行划分,以削弱宰相的权力。(中书门和枢密院合称为“二府”)

元朝在中央,以中书省为行政机关(河北、山西、山东除外,由中央直接管理)。

5.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战国秦实行郡县制,汉初郡县制并行。

北宋初年,宋太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将兵权收归中央(一杯酒解除兵权);中央派文官做地方官,同时设置法官负责监督;大多数地方税由中央政府控制。

元代除河北、山西、山东为中央省辖之外,其他地方均实行省制。边远民族地区设立宣传安抚部。行省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行省制度的开端。

6.明代,在中央废除中书省和宰相,杀了宰相胡,分六部管理全国政务。此后,宰相制度被废除。

明太祖以乡绅顾问的身份创办了殿阁大学。明朝成祖年间,国子监的官员被选拔到文远阁参与机要事务的决策,史称“内阁”。内阁制正式确立。

7.皇太极设王议政,皇权大受制约;康熙帝即位后,设立南书房,与中央机构分为三部分,内阁、议王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在雍正帝,军部的建立标志着君主专制的顶峰。

8.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正面:中国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它受益于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否定:天皇不仅是立法者,也是行政长官和法官,不受任何约束和监督。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独断的特点,失误在所难免;

导致官僚主义膨胀,导致官僚主义和腐败盛行。总之,君主专制的加强极大地阻碍了社会的进步,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使中国的社会发展开始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高考历史知识点的总结与整理2

第一,汉朝

1、中国(内朝鲜):由皇帝的亲信(侍从、秘书)组成(这些人地位低下,被皇帝用作大臣、大臣等。),他们参与国家政治中心的决策,导致以宰相和帝国史学家为首的官僚机构成为“外朝”,被排斥在政治决策之外,削弱了相对权力,强化了相对权力。

2.刺史制度:汉武帝时代,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地区,称为十三郡,每个郡设一个刺史,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二、隋唐时期

1,三省六部制

☆内容:中书、门下、尚书三个中央行省分别负责起草诏书、审议和执行。尚书省由官、户、礼、兵、刑、工六个部门组成。

☆功能:

三省互相牵制,互相监督,权力一分为三,分散了权力,加强了君主专制。

三省六部委分工明确,职责分明,相互配合,提高中央机构的行政效率。

2.科举制度:隋唐以后,科举制度成为选官的主要制度。科举是一种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之所以称之为科举,是因为它采用的是以科选士的方法。隋文帝废除了九品郑智制度,开始通过不同科目的考试来选拔官员。隋朝杨迪时,政府开始设置进士,科举制度由此形成。唐宋元时期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度。

☆评价科举制度:

进步性:a .科举制度打破了贵族家庭对官场的垄断,保证了专制政府中行政人员的来源,文化素养高的学者进入政坛,为提高行政效率创造了条件。b .这种制度也促成了一种普遍而持久的阅读趋势,有利于形成一种重新学习的社会氛围。c .从追求公平正义的角度出发,把严格考试作为选拔官员的方式是合理的。

局限性:考试的科目和内容大多超出了儒家经典,尤其是明清八股的范畴,而且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科举制度作为一种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选拔官员的方式,实际上是一种引诱“天下英雄”受当权者控制的制度。

第三,宋朝

1,设立中书门为行政机构,行使宰相职权,长官称“同中书门平掌”;

2.增设“参政”为副总理,以划分总理行政权;

3.设置三个秘书管理财政,划分总理的财权;

4.设立枢密院掌管军事,划分宰相军权。

第四,元朝

1,中央政府:设中书省为行政机关,取代三省,直接领导六部,行使宰相职权;

2.地方:行省制度(省书的简称)的实施加强了中央集权,是中国行省制度的开端。

高考历史知识点的总结与整理3

一、从《诗经》到唐诗

1,诗经

(1)中国第一部诗集《诗经》。分为风、雅、赞三个部分。

(2)《诗经》是孔子编撰的,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人奉为儒家经典。

(3)屈原的抒情诗《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因其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风格,又被称为“骚体”。

2.唐诗

(1)唐诗繁荣的原因;

唐代文明开放繁荣的社会环境。

诗歌和赋在科举考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2)代表人物及作品:

a初唐诗人包括王波和陈子昂。王波的“然而,只要中国保持我们的友谊,天堂仍然是我们的邻居”是一个流传千古的著名句子。

b唐代诗人:

高适的《穷秋大漠孤壁残几守望者》和岑参的《四面擂鼓,万籁俱寂阴山》,豪气万丈;孟浩然、王维的山水诗,风景如画,意境深远。孟浩然的“天有多宽,树有多近,水有多清,月有多近!”而王维的“此江流过天地,此处山色既有又无”更是充满了诗意。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是唐诗发展繁荣的丰碑。李白以其浪漫的创作赢得了“诗仙”的美誉。杜甫以其现实主义的“诗史”被誉为“诗圣”。

中唐时期的白居易主张“文章要及时写,诗要为物写”,创作了大量朴实无华的讽喻诗,批判了时代的弊端。

二、宋词与元曲

1.宋词出现的原因:

(1宋代商业发展。

(2)城市的繁荣。

(3)公民数量的增加。

2.流派:

(1)婉约派的代表是柳永和李清照。

刘永州的《玉林令》“自古多情悲,更比寒秋节!今天的酒从哪里醒过来?杨柳岸,晓凤和残月!

李清照的“花飘零地,水流动地,一种相思,两地闲愁”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言。

(2)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如苏轼、辛弃疾等。

苏轼的“石穿空,浪拍岸,卷起千堆雪”,

3.元曲:元代散曲创作进入繁荣阶段,与元杂剧合称元曲。元曲通俗、生动、豪放、典雅,以关汉卿、马致远等人的创作成就著称。

第三,明清小说

1,小说的发展:

(1)魏晋南北朝出现了《搜神记》等奇书。

(2)唐代的短篇小说传说。

(3)宋代话本将中国小说创作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2.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

(1)威权集权进入强化阶段。

(2)手工业和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市民阶层扩大。

(3)为了满足市民的需要,小说创作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

3.代表作品:《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是最著名的小说。

4.评价:他们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

高考历史知识点的总结与整理4

1.城邦的基本特征: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城邦是血缘和地域相同的市民群体。

2.雅典民主的建立。

基础:梭伦改革时间:公元前6世纪初

内容:根据财产的多少,公民分为四等;公民大会成为权力机关;建立一个400人的理事会;建立公民陪审团法庭;废除债务奴隶制。

作用: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的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建立:克里斯蒂尼的改革

时间:公元前6世纪末

内容:建立十个区域部落,以部落为单位举行选举;成立500人议会,各部落轮流执政;组成一个由十名将军组成的委员会;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利。

作用:这次改革基本根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与权力空前扩大,雅典的民主政治得以确立。

黄金时代:伯里克利的统治

时间:公元前5世纪

3.特点:人民主权、轮流统治、法律至上、公民平等。

4.积极作用:促进希腊民族性格的形成;促进古希腊文化事业的发展;开创西方民主政治。

负面影响:男性公民民主;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弊端

高考历史知识点的总结与整理5

先秦时代

1,西周的兴衰。

2.分封制的内容和实质。

3.充分理解和解释中国社会从奴隶社会解体到封建制度建立,从割据到统一、集权,从春秋战国到民族融合的历史发展趋势的政治、经济、文化表现。

4.正确评价春秋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

5.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作用和实质(从经济上和政治上确立封建制度)。如何反映和完成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发展趋势)。

6.战国时期封建经济发展的具体成果(铁器、牛耕、水利、手工业和商业)。

7.百家争鸣的原因、流派、内容和结局。重视儒道法家。

8.天文学,医学和诗经。

9.孔子(重点),荀子,孟子,韩非,屈原。

注:先秦很多年没有大问题,一定要注意复习到位,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发展趋势。这个阶段也可以结合秦汉或者明清。

秦汉时期

秦汉——多民族统一封建社会的形成、巩固、问题和演变。

1,秦国统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条件。

2.秦始皇建立和巩固统一中央集权的措施。

3.从正反两方面分析秦亡汉盛的原因。

5.秦煌和汉武的许多活动。

6.理解评价焚书坑儒,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内容和作用。

7.春秋战国至西汉时期治国思想的变化及其影响。

8.秦汉与匈奴、西域、越族的关系。

9.张骞和班超的贡献:丝绸之路。

10,造纸术,地动仪,张衡,华佗,王充,司马迁和史记,数学和封建教育。

11,秦汉封建社会的社会问题和表现。(土地兼并,意识形态专制)

12,秦汉是对后世具有开创性的朝代,奠定了2000年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格局和特征。怎么理解?有哪些史实?(统一的国家结构;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政治模式;以各种土地制度为基础的封建小农经济模式;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融合格局;开放的外汇交易模式;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体重伦理思想模式;应用技术主导世界中的传统科技文化模式。)

隋唐时期

隋唐——封建社会的兴衰

1,隋朝统一的历史原因。秦与隋的相似性。

2.隋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3.全面细致地记忆大运河的分段、起止点、沟通河流。了解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和影响。正确看待历史上不同人物对大运河的评价。

4.从各个方面(从统治者的作为、从制度、从科技、从水利、从民族交流、从中外交流等方面)分析初唐盛世的原因及启示。).

5.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活动及评价。

6.深刻理解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均田制、租让制的原因、目的、作用、关系及后来的破坏。

7、全盛时期的表现(经济、政治、民族、外国、文化。贞观之治与开元之兴。

8.长安和扬州。

9.唐朝中央政府与边疆民族关系的史实是* * *。与汉族关系的异同。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10,唐朝与汉朝对外交往的差异及其原因。外汇的具体史实。

11,深刻理解两个税法的实施和影响。

12,多方面分析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原因及启示。

13,唐文化:唐诗,韩愈,柳宗元。莫高窟,绘画,书法,封建教育,医学,孙思邈,唐草药。

注意:一直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要注意。核心是盛与衰。

总结整理关于高考历史知识点的相关文章;

★高三历史高考知识点详细梳理。

★高三历史考试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复习知识点的安排

★高考历史一定要把知识点背出来,并进行总结。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重要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总结

★梳理高考历史必背的知识点。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总结